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92989发布日期:2018-10-19 18:3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也称奇异果,是一种椭圆状且外部呈绿褐色,表皮富有绒毛的水果。猕猴桃质地柔软,且口感酸甜,富含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因此被称为水果之王。猕猴桃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力、质量肝脏疾病、消化不良、贫血等功效,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由于猕猴桃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种植猕猴桃也成了果农的首选项目。猕猴桃本身具备喜肥怕烧的特性,在种植时不易存活,并且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虫害,会导致猕猴桃的结果率低。因此为了满足猕猴桃的市场需求,申请人研发了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虫害,导致猕猴桃结果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包括整地、育苗、移栽、追肥、田地管理步骤,

a、整地:

在育苗前30-40天,对育苗地进行松土、清除杂物,并将育苗地按照1-1.5m的厢宽进行整地,并向每厢地施撒基肥,基肥为质量份数比为1:2:1的草木灰、磷肥和氮肥的混合物,且施撒基肥的量为0.8-1.2kg/㎡;施撒基肥5-10天后,向育苗地喷撒浓度为0.8-1.2%的波尔多溶液,且喷撒量为2-3l/㎡;育苗前3-5天向育苗地撒水,撒水量为3-5l/㎡;

b、育苗:

利用猕猴桃种子浸种装置进行浸种24-30h,再将浸种后的种子与含水量为15%-20%的湿沙混合均匀,存放10-20天后,将种子和沙分离,并将种子和沙撒在厢地上,撒种的量为10-15g/㎡,并将种子和厢地的土混合均匀,再撒上4-8mm厚的沙,并在厢地上覆盖薄膜;

c、育苗管理:

撒种15-25天后,每天下午6点-7点将薄膜揭开,次日早上7点-8点将薄膜盖上;撒种30天后,将薄膜取下;

d、移栽:

移栽前30-40天,对种植地施撒质量分数比为1:1:1的磷肥、氮肥和尿素的混合物,施肥量为1-1.5kg/㎡,并向种植地浇水,浇水量为2-3l/㎡;撒种50-60天后,选取高30cm以上的猕猴桃幼苗进行移栽;移栽时按照5-6m的行距、3-4m的株距进行种植;

e、追肥:

种植30-40天后,每15-20天对猕猴桃幼苗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每次的施肥量为200-30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1-1.5l/株;种植半年后,每40-50天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每次的施肥的量为250-34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1.5-1.8l/株;种植一年后,每65-70天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每次的施肥量为300-40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2-2.5l/株;

f、病虫妨害:

种植2-3个月后,向猕猴桃喷撒浓度为1.2-1.5%的波尔多溶液和鱼藤精的混合溶液,喷撒的量为200-250ml/株,且波尔多溶液与鱼藤精的体积比为1:1;种植半年后,每120-160天向猕猴桃喷撒一次浓度为1.3-1.5%的波尔多溶液、除虫菊素和春雷霉素的混合溶液,每次的喷撒量为230-300ml/株,且波尔多溶液、除虫菊素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例为1:1:1;

g、田地管理:

种植80-100天后,在种植地上搭架,搭架的高度为1.8-2m;200-230天后,将猕猴桃的顶枝减掉。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在育苗前,对育苗地进行整理,能使得育苗地的土壤具有较好的肥力,并且通过喷撒波尔多溶液能够对育苗地进行除虫。并且提前施肥,能够使得育苗地的土壤为猕猴桃种子发芽提供足够的肥力,又不会使得土壤的肥力过剩导致的猕猴桃种子被烧死。在施肥后,向育苗地撒水能够保证育苗地的含水量,促进种子发芽。

在育苗前进行浸种,促进种子的发芽,并且能缩短种子的发芽周期,从而缩短种子的育苗时间,提高育苗效率,并且节约时间成本。通过铺沙能够保水,避免水分流失过快;铺设薄膜能够避免种子受到大量的光照导致的发芽率低。

移栽时对种植地的处理以及移栽后对猕猴桃树的管理能够使得猕猴桃树在生长过程中虫害少,且能够促进猕猴桃树的生长,从而使得猕猴桃的结果率高,提高猕猴桃的产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种植30-40天后施加的肥料为质量份数比为1:2:1的豆饼、磷肥和尿素。

有益效果:能够为猕猴桃树初期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促进猕猴桃树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种植半年后施加的肥料为质量份数比为1:1:1的草木灰、磷肥和氮肥。

有益效果:能够为猕猴桃树枝叶的生长提供营养,使得猕猴桃树枝叶繁盛,从而提高猕猴桃的结果率。

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种植一年后施加的肥料为质量份数比为2:2:1的豆饼、有机肥和草木灰。

有益效果:能够实现为猕猴桃树结果储蓄能量,确保猕猴桃树的营养充足。

进一步,猕猴桃种植一年后套种薄荷。

有益效果:通过套种薄荷,既能有效的利用猕猴桃树之间的空地,同时薄荷的叶片较大,能够对种植地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降低地表温度,避免猕猴桃树的根系被晒伤。并且薄荷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能够起到驱虫的效果,能够较少猕猴桃树的虫害,与使用药物驱虫相比,能避免药物在猕猴桃树上残留。薄荷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发汗解热、治疗流行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的效果,因此种植后可以做药用,提高收入。

进一步,套种的薄荷的株距为10-15cm。

有益效果:通过对薄荷的株距进行设置,能提高空地的利用率,并且使得薄荷的生长效果好。

进一步,所述步骤d中,猕猴桃移栽前,将猕猴桃幼苗先用营养液浸泡15-20min,再用40-45℃的温水浸泡30-50min。

有益效果:将猕猴桃的幼苗利用营养液进行浸泡,能使得猕猴桃幼苗的生长速度更快,并且能够促进猕猴桃幼苗的根系生长,从而避免猕猴桃树在大风天气被吹倒。

进一步,所述步骤d中,浸泡猕猴桃幼苗的营养液为浓度为1.5-1.8%的磷酸铵、氯化铁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其中磷酸铵、氯化铁和硝酸钙体积比为2:1:1。

有益效果:磷酸铵、氯化铁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具有促进猕猴桃根系的生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浸泡桶1、盖板11、进料口111、外壳12、进气口121、出气口122、恒温孔123、搅拌轴2、空腔21、气囊22、活塞23、推杆24、支杆3、滑块4、第三通孔41、转轴5、从动齿轮51、挡板6、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蒸汽发生器7、扇形齿轮8、传动齿轮9。

本发明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的各参数如表1所示,表1

现以实施例1为例对本发明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进行说明。

一种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整地:

在育苗前35天,对育苗地进行松土,并清除育苗地内的杂物;再将育苗地安装1.2m的厢宽径向修整。在每厢地上均施撒基肥,并将基肥与土混合均匀,基肥为重量比为1:2:1的草木灰、磷肥和氮肥的混合物,施撒基肥的量为1kg/㎡。施撒基肥10天后,向育苗地喷洒浓度为1%的波尔多溶液对育苗地进行除虫,喷洒的量为2.5l/㎡。在育苗前3天,向育苗地撒水,撒水量为4l/㎡。

b、育苗:

利用猕猴桃种子浸种装置对猕猴桃种子进行浸种,如图1所示,猕猴桃浸种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浸泡桶1,浸泡桶1顶端设有盖板11,盖板11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搅拌轴2贯穿盖板11,且搅拌轴2底部延伸至浸泡桶1内,且搅拌轴2位于浸泡桶1内的一端设有多个搅拌叶片。

机架上还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扇形齿轮8;搅拌轴2位于浸泡桶1上方的一端设有可与扇形齿轮8啮合的传动齿轮9,搅拌轴2上传动齿轮9与盖板11之间套设有扭簧,盖板11上设有进料口111。

浸泡桶1外包裹有外壳12,外壳12上包覆有保温层,外壳12浸泡桶1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浸泡桶1底部连接有贯穿外壳12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连接有出料阀;浸泡桶1的右侧下部设有蒸汽发生器7,蒸汽发生器7的出气端上连接有导气管,外壳12右侧设有与保温腔连通的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2,外壳12左侧设有恒温孔123。外壳12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上设有可与进气口121连通的第一通孔61和可与出气口122连通的第二通孔62,且导气管的左端与挡板6相抵。

机架上挡板6上方设有与传动齿轮9啮合的从动齿轮51和螺纹连接在机架上的转轴5,转轴5与从动齿轮51通过花键连接。转轴5的底部与挡板6顶端相抵,且挡板6与机架之间设有弹簧。

搅拌轴2内设有空腔21,空腔21顶部设有注有氮气的气囊22,空腔21内滑动连接有与气囊22底部相抵的活塞23,活塞23与空腔21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活塞23底部设有贯穿搅拌轴2底部和浸泡桶1底部且延伸至浸泡桶1外的推杆24。机架上浸泡桶1下方铰接有支杆3,推杆24的底端与支杆3的右端铰接,支杆3的左端铰接有滑板,滑板滑动连接在浸泡桶1的左侧壁上,且滑板上设有可与恒温孔123配合的第三通孔41。

将猕猴桃种子投入浸泡桶1内,并向浸泡桶1内投入45℃的温水对猕猴桃种子进行浸种,同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扇形齿轮8转动,当扇形齿轮8与传动齿轮9啮合时,传动齿轮9带动搅拌轴2正转,并且扭簧蓄能,使得搅拌轴2对猕猴桃种子进行搅拌,使得猕猴桃种子与温水充分混合,同时使得整个浸泡桶1内的水温均匀。随着电机带动扇形齿轮8转动,扇形齿轮8与传动齿轮9脱离,在扭簧的作用下,搅拌轴2反转,实现对猕猴桃种子的反向搅拌。

当搅拌轴2正转时,传动齿轮9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51反转,从而使得转轴5反转,并且转轴5与机架螺纹连接,因此转轴5上移,使得转轴5抵紧挡板6的力消失,挡板6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使得第一通孔61逐渐与进气口121连通,第二通孔62逐渐与出气口122连通,而此时导气管与第一通孔61连通,将蒸汽发生器7内的气体导入保温腔内,并且蒸汽通入时,将保温腔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口122排出,实现保温腔的恒压。通过蒸汽停留在保温腔内,实现与浸泡桶1内的温水热交换,对温水进行保温。

在浸种的过程中,随着蒸汽的持续通入,会使得温水的水温升高,此时气囊22内的惰性气体受热发生膨胀,使得气囊22向下挤压活塞23,活塞23带动推杆24下移,从而使得支杆3右端下移。支杆3铰接在机架上形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使得支杆3的左端带动滑板上移,从而使得恒温口与第一通孔61连通,实现蒸汽的排出,减少蒸汽与温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控制温水的恒温。利用温水浸种4h后,向浸泡桶1内加入冷水,使得浸泡桶1内的水温为30℃,再关闭蒸汽发生器7,并浸种23h。

浸种完成后,将种子取出,并与含水量为18%的湿沙混合均匀,在阴凉背光处存放15天。再将种子和沙分离,并进行撒种,并将种子与相抵的图混合均匀,撒种量为13g/㎡,再在厢地上铺设6mm厚的沙,并覆盖薄膜。

c、育苗管理:

播种20天后,每天下午6点将薄膜揭开,次日早上8点将薄膜盖上。撒种30天后,猕猴桃种子已经发芽,将薄膜揭开,使得发芽的种子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d、移栽:

移栽前35天,将重量比为1:1:1的磷肥、氮肥和尿素的混合物施撒在种植地上,施肥量为1.3kg/㎡,并向种植地撒水,撒水量为2.5l/㎡。撒种55天后,选取高20cm以上的猕猴桃幼苗,猕猴桃幼苗利用由体积比为2:1:1的磷酸铵、氯化铁和硝酸钙溶液混合而成的浓度为1.6%的营养液浸泡18min,再用43℃的温水浸泡40min,再将猕猴桃幼苗取出按照5.5m的行距、3.5m的株距进行种植。

e、追肥:

种植30天后,每18天对猕猴桃幼苗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所用的肥料为重量比为1:2:1的豆饼、磷肥和尿素,每次施肥量为25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1.3l/株,且浇水为施肥的次日。

种植半年后,每45天对猕猴桃幼苗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所用的肥料为重量比为1:1:1的草木灰、磷肥和氮肥,每次施肥量为30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1.6l/株,且浇水为施肥的次日。

种植一年后,每67天对猕猴桃幼苗进行一次施肥和浇水,所用的肥料为重量比为2:2:1的豆饼、有机肥和草木灰,每次施肥量为350g/株,每次的浇水量为2.3l/株,且浇水为施肥的次日。

f、病虫妨害:

种植2个月后,每70天向猕猴桃树喷撒浓度为1.4%的波尔多溶液和鱼藤精的混合溶液,每次的喷撒量为230ml/株,且波尔多溶液与鱼藤精的体积比为1:1。

种植半年后,每140天向猕猴桃树喷撒一次浓度为1.4%的波尔多溶液、除虫菊素和春雷霉素的混合溶液,每次的喷撒量为260ml/株,且波尔多溶液、除虫菊素和春雷霉素的体积比例为1:1:1。种植一年后,在种植地按照13cm的株距套种薄荷。

g、田地管理:

种植90天后,在种植地上搭架,搭架的高度为2m;220天后,将猕猴桃的顶枝减掉。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参数不同。

实验:

对比例1-6的各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未使用猕猴桃种子浸种装置进行浸种,对比例2-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参数不同,对比例7为申请号为“cn201310476827.5”的中国专利一种猕猴桃的种植方法中提到的种植方法。

在同一区域选取13亩地,平均分为13组,分别按照实施例1-6和对比例1-7提供的猕猴桃种植方法以及各参数进行种植,记录以下数据:

a、5天后记录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

b、15天后记录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

c、移栽40天后,记录猕猴桃幼苗的存活率(%);

d、移栽半年后,记录猕猴桃树的存活率(%);

e、记录猕猴桃树长至1m高的平均时间(天);

f、种植2年后,记录猕猴桃的产量(kg);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此可得,本发明中实施例1-6提供猕猴桃增产种植方法种植的猕猴桃的发芽快、发芽率高、生长速度快、猕猴桃树的存活率高、产量高,其中实施例1的各个效果最佳。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