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037发布日期:2018-12-25 19:54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烟草的种植,一般都采用移栽种植,即在大棚里培育好烟苗,待烟苗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移栽。烟苗在大棚里的培育,一般采用育苗盘育苗,育苗时,工作人员集中将烟草种子及培育基质依次放入育苗盘的盘穴内,然后,在将放好种子的育苗盘搬运到大棚里的相应培育区域内,进行培育,现在,工作人员在集中搬运带有种子的育苗盘时,都是选用普通的小推车进行成排搬运,因大棚内地势不平坦,在小推车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颠簸震动现象,小推车的颠簸震动常导致个别育苗盘盘穴内的种子及培育基质洒出,从而给育苗工作带来不便,进一步的,当采用泡沫漂浮育苗盘育苗时,因泡沫漂浮育苗盘底平面与小推车支撑板的上平面贴合,使得工作人员无法顺利下手将整摞泡沫漂浮育苗盘搬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该运输车上设置的减震万向轮及海绵垫,可有效缓解小车的行走颠簸震动对育苗盘内种子及基质的震动影响,同时,利用杠杆可实现最底层的育苗盘底与支撑底板的有效分离,使得工作人员的手指可顺利插入到育苗盘底部,从而便于育苗盘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该运输车包括支撑底板、推把、减震万向轮和两组顶举机构,所述推把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平面左侧,所述减震万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平面上,在所述支撑底板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方形槽,且在每一个方形槽内均设置一方形限位框,两组所述顶举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且每一组所述顶举机构均包括顶板、杠杆、踏板和回位拉簧,所述顶板卡扣在所述方形槽内,在所述顶板的底平面四周设置有四个导向杆,在所述方形限位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四个导向杆一一对应的四个插接孔,所述杠杆铰接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平面上,且杠杆的右端位于所述顶板下方,所述杠杆的左端伸出支撑底板且与所述推把的下方相邻,所述踏板设置在所述杠杆的左端,所述回位拉簧一端挂接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平面上,另一端挂接在所述杠杆上,通过下压踏板可实现顶板的顶举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平面上设置有三个减震万向轮,其中两个所述减震万向轮对称分布在支撑底板的底平面右侧,另一个所述减震万向轮分布在支撑底板的底平面左侧中部。

优选地,在所述顶板的上面上设置一海绵垫。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平面上设置一海绵垫。

优选地,所述顶举机构还包括一顶举定位机构,所述顶举定位机构包括棘爪和带有棘齿的定位板,所述带有棘齿的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杠杆上且与踏板相邻,所述棘爪铰接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左侧边缘,且棘爪与棘齿相配合。

优选地,在所述杠杆的右端设置一滚轮。

优选地,在每一个所述顶板的底平面上均设置一由两个导向板构成的导向滑槽,所述杠杆的右端位于所述导向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纵便利;减震万向轮和海绵垫均具有减震作用,从而使得在利用本实用新型运输育苗盘时,可有效降低,因道路不平引起的震动颠簸对育苗盘内种子和基质的震动影响,从而可有助于提高育苗盘的搬运质量;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搬运育苗盘时,整摞的育苗盘会被放置在顶板的上方,当将育苗盘运送到目的地后,通过下压踏板,顶板在杠杆的顶举作用下,会缓慢升高一定距离,从而将整摞的育苗盘与支撑底板分离,继而便于工作人员将手放入到最底层的育苗盘的下方,从而便于育苗盘的搬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支撑底板、11方形槽、12方形限位框、121插接孔、2推把、3 减震万向轮、41顶板、411导向杆、412导向板、42杠杆、421滚轮、422第一支杆、43踏板、44回位拉簧、45定位板、46棘爪、461第二支杆、5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大棚育苗托盘运输车(如图1所示),该运输车包括支撑底板1、推把2、减震万向轮3和两组顶举机构,所述推把2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2的上平面左侧,所述减震万向轮3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1 的底平面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支撑底板1上可设置三个减震万向轮3,其中两个所述减震万向轮3对称分布在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右侧,另一个所述减震万向轮3分布在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左侧中部。在所述支撑底板1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的方形槽11,且在每一个方形槽11内均设置一方形限位框12,方形限位框12的底平面与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相平齐,且方形限位框12的厚度小于方形槽11的深度,两组所述顶举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1上,且每一组所述顶举机构均包括顶板41、杠杆42、踏板43和回位拉簧44,所述顶板41卡扣在所述方形槽11内,顶板41的上平面与支撑底板1的上平面平齐,顶板41的下平面与方形限位框12的上平面贴合,在所述顶板41的底平面四周设置有四个导向杆411,在所述方形限位框12上设置有与所述四个导向杆411一一对应的四个插接孔121,导向杆411可在插接孔121内上下活动,所述杠杆42铰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上,且杠杆42的右端位于所述顶板41下方,杠杆42与设置在支撑底板1上的第一支杆422铰接连接,所述杠杆42的左端伸出支撑底板1且与所述推把2的下方相邻,所述踏板43 设置在所述杠杆42的左端,所述回位拉簧44一端挂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上,另一端挂接在所述杠杆42上,通过下压踏板43可实现顶板41的顶举运动,踏板43下压,带动杠杆42沿着其铰接点转动,杠杆42转动过程中,其右端的运动带动顶板41的顶起,为降低杠杆42的右端与顶板41的底平面的摩擦,在此,在杠杆42的右端设置一滚轮421,进一步地,为限制杠杆42右端的滑动轨迹,在此,在每一个所述顶板41的底平面上均设置一由两个导向板412构成的导向滑槽,杠杆42右端卡置在导向滑槽内。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性能,在此,在所述顶举机构内还设置一顶举定位机构,所述顶举定位机构包括棘爪46和带有棘齿的定位板45,所述带有棘齿的定位板45设置在所述杠杆42上且与踏板43相邻,所述棘爪46铰接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左侧边缘,且棘爪46与棘齿相配合,在本具体实施中,棘爪46铰接在支撑底板1上设置的第二支杆461上,棘爪46在其重力的作用下搭扣在棘齿上,当踏板43下压时,改变了棘爪46与棘齿的配合关系,从而可实现杠杆42的定位,使得本装置在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工作时,也可顺利完成搬运工作。在将育苗盘搬运完后,手动收回棘爪46,杠杆42在回位拉簧44的作用下被拉回,顶板41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在搬运过程中,为进一步降低育苗盘所受到的颠簸震动作用,在此,在所述顶板41的上面上设置一海绵垫5,在所述支撑底1的上平面上设置一海绵垫5。

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