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2371发布日期:2019-05-11 00:1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施渔业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鲟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航运、水体污染等诸多因素,其野生种群资源不断下降。虽然中华鲟在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但从1981~1999年的19年间,中华鲟的幼鲟补充群体仍然减少了90%左右,所以,对于中华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在开展中华鲟健康检查和性腺发育状况检查时,之前采用的鱼体标记物为红绳,操作复杂,至少需要2个人配合才能完成标记,且不易观察。

鉴于此,亟需研发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能够使一个人便可完成鱼体检查标记工作,加快了中华鲟检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包括浮球,浮球与固定带相连,在固定带上设有第一纽扣和多个纽扣口,所述纽扣口与第一纽扣相互配合。

优选地,第一纽扣设于固定带上远离浮球一端,多个纽扣口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为弹力松紧带。

优选地,在浮球上开有穿过球心的通孔,在固定带另一端设有第二纽扣,所述第二纽扣穿过通孔后固定在纽扣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避免了用红绳做鱼体标记时打结、解结的繁琐,操作简单方便;

2、便于观察,可一个人完成中华鲟检查的标记工作,大大加快了中华鲟检查的效率;

3、可适用于中华鲟成鱼、梯队亲鱼和亲鱼的检查标记,适用范围较广;

4、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所用材料获取便捷等特点,极易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浮球1、固定带2、第一纽扣3、纽扣口4、第二纽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包括浮球1,浮球1与固定带2相连,在固定带2上设有第一纽扣3和多个纽扣口4,所述纽扣口4与第一纽扣3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圆形固定带用于捆绑中华鲟鱼体尾柄。本实施例中浮球1具体采用PVC泡沫浮球。

优选地,第一纽扣3设于固定带2上远离浮球1一端,多个纽扣口4均匀分布。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适用于中华鲟成鱼、梯队亲鱼和亲鱼的检查标记,适用范围较广,而且更加节省材料,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中固定带2的尺寸可以为长30cm、宽3cm(或者长50cm、宽5cm),固定带2中线位置每间隔1cm有一长1cm、宽0.1cm的纽扣口4。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2为弹力松紧带,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得固定带2形成的圆形固定带更加配适中华鲟鱼的尺寸,而且避免了在标记过程中对中华鲟鱼造成伤害。

优选地,在浮球1上开有穿过球心的通孔,在固定带2另一端设有第二纽扣5,所述第二纽扣5穿过通孔后固定在纽扣口4内。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得固定带2与浮球1的连接更加稳固,而且结构简单巧妙,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在检查开始前,根据中华鲟鱼体尾柄周长的大小,调节捆绑鱼尾柄端固定带2上固定第一纽扣3的纽扣口4位置,使其形成一个圆形固定带,其周长基本适于鱼体的尾柄周长。

在使用时,将圆形固定带用手拉大,通过鱼尾套入鱼尾柄处,然后松手,此时浮球1浮在水面上,鱼体标记完成。

当鱼体检查完成时,通过观察浮球1位置和数量便可知道标记鱼的位置和数量,轻拉鱼尾柄处的圆形固定带,使其变大,并通过鱼尾将圆形固定带拉下鱼体,完成中华鲟检查标记装置的摘取。

本实施例不仅避免了用红绳做鱼体标记时打结、解结的繁琐,操作简单方便,便于观察,可一个人完成中华鲟检查的标记工作,大大加快了中华鲟检查的效率,而且可适用于中华鲟成鱼、梯队亲鱼和亲鱼的检查标记,适用范围较广,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所用材料获取便捷等特点,极易推广应用。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