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049发布日期:2019-10-15 17:2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水植物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修复水生态过程中发挥着维护生态完整性与稳定性、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抑制底质再悬浮等重要作用。由于其具有诸多良好的生态作用,因此利用沉水植被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应用广泛。

目前,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大多采用播种法、抛投法、沉栽法和扦插法。其中,播种法是将植物种子直接撒入水中,但容易受水力作用导致发芽率和成活率低;抛投法由于植物不能直接接触到底泥,导致其成活率较低;沉栽法一般用无纺布将泥和植物根部包住,但泥包会在水中慢慢散开,导致植物漂浮;扦插法是利用一头呈“Y”字型的竹竿或木杆做工具,用叉插住植物将其根部或茎部直接插入底泥中。

但扦插法种植方式一般较为粗犷,容易对植物根部或茎部造成损伤,且在施工中采用单叉竹竿或木杆作业,效率较低。另外,扦插法适合较松软底泥中作业,若在较板实底质中施工比较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在减少植物根部或茎部损伤条件下开发一种高效率的扦插种植装置,这对水体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使得扦插效率高,且扦插过程中,避免扦插工具损伤植株根部、茎部。

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包括: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左钳柄、右钳柄、左夹持件、右夹持件,左夹持件远离左钳柄的一端水平方向上等距排列有至少3个夹合部,左夹持部、右夹持部结构相同,使得左夹持部、右夹持部上的夹合部相对且所围合的容置腔的纵截面为梯形,通过展开、收合左夹持部、右夹持部上的夹合部以实现沉水植物在水中的扦插。

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其优点是:

本装置左夹持部、右夹持部上夹合部的结构设计,可同时扦插多根沉水植物,扦插效率高;再者,夹合部设置为弧形,减少了扦插过程中对沉水植物的伤害,提高了沉水植物的存活率;

最后,左夹持部、右夹持部上的夹合部在无沉水植物时进行收合后,其底部角度为60度的设置,减少了夹合部底部与底泥的接触时间,使施工作业人员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夹持部、右夹持部上的夹合部收合时的下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

转轴1、左钳柄2、右钳柄3、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夹合部6、容置腔7、橡胶套8、连接杆9。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提高沉水植物扦插种植效率的装置,包括:通过转轴1活动连接的左钳柄2、右钳柄3、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左夹持件4远离左钳柄2的一端水平方向上等距排列有至少3个夹合部6,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结构相同,使得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上的夹合部6相对且所围合的容置腔7的纵截面为梯形,通过展开、收合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上的夹合部6以实现沉水植物在水中的扦插。

优选地,根据图3所示:夹合部6为弧形结构,减少在扦插过程中对植物的伤害,提高植物存活率;且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上的夹合部6收合时的底部构成的夹角α为60°,减少了夹合部6与底泥的接触时间,省力。

进一步地,左钳柄2、右钳柄3的上部套设有防磨橡胶套8,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左钳柄2、右钳柄3、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均为铁质或铝制不锈钢材料制成;

左夹持件4上相邻夹合部6间的间距根据沉水植物设置,使得夹合部6可同时夹持多根沉水植物,效率高;

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夹合部6一体成型;

夹合部6用于夹持沉水植物的根部或茎部。

左夹持件4为倒T型,且夹合部6的顶端与左夹持件4上的横向支杆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左夹持件4与夹合部6之间还设有一纵向连接杆9,用于支撑夹合部6的同时美观;

右夹持件5与左夹持件4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手持左钳柄2、右钳柄3使得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上的夹合部6展开,然后将需扦插的沉水植物放置于容置腔7内,且沉水植物的下部位于夹合部6一侧;

收合夹合部6,使得沉水植物固定于容置腔7内、并不散落于水中,握紧左钳柄2、右钳柄3,将夹合部6插入水底后使得沉水植物扦插于水底内,再适度展开左钳柄2、右钳柄3,将本装置缓慢从水中取出即可完成扦插。

本文中,本装置左钳柄2、右钳柄3、左夹持件4、右夹持件5之间的运动关系与老虎钳原理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