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3831发布日期:2019-04-17 02:3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农田划分出来的多个区块之间设置有供人或者车经过的农田道路。农田道路的两旁种植有速生杨的林网,当有干热风、倒春寒以及沙尘暴等天气时,能够减轻农作物收到的损害。

但是,传统的速生杨林网仅能够起到减轻天气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的作用,功能较少,而且单一树种容易造成病虫害高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速生杨林网仅能够起到减轻天气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的作用,功能较少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包括:

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其中相邻的网格单元之间设置有农田道路;

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且植物带包括乔木带、灌木带以及矮草带。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包括:

将灌木带种植在乔木带远离农田道路的一侧。

进一步的,灌木带和乔木带分别为多个;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灌木带和多个乔木带间隔种植。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还包括:

在乔木带和/或灌木带的下方种植矮草带。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还包括:

将矮草带种植在灌木带远离乔木带的一侧。

进一步的,乔木带的乔木种植1-2行,行距2-4米,株距4-8米;

灌木带宽2-6米;

矮草带宽2-4米。

进一步的,乔木带的乔木品种选择杨树、槐树、柳树、法国桐、水杉及银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灌木带的灌木选择条墩桑、蔷薇、黄杨、女贞、连翘、胡枝子、迎春花以及荆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矮草带的矮草选择草地早熟禾、防风、青篙、三叶草、紫草、薄荷、百脉根、白茅、马蔺、鸢尾以及鼠尾草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网格单元的面积为300-500亩。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包括:在农田中划分网格单元的步骤;其中相邻的网格单元之间设置有农田道路;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且植物带包括乔木带、灌木带以及矮草带。上述方法的功能较多,不仅能够减轻干热风、倒春寒、沙尘暴等天气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还能够增加植物异质性,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为蜘蛛、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等有益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食物源和生存环境,为动物提供蜜源、栖息地、庇护所、越冬地、寄主等场所,提升农田生态功能;另外,乔木、灌木以及矮草的高矮搭配,与农作物种植景观相得益彰,并且把不同田块和非农斑块连接贯通,解决了集约化农田硬化路网造成的景观破碎化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包括:

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其中相邻的网格单元之间设置有农田道路;

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且植物带包括乔木带、灌木带以及矮草带。

其中,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之前,应对该种植植物带的区域进行初步清理,将较大的障碍物移走,可以将细枝和杂草原地铺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包括:在农田中划分网格单元的步骤;其中相邻的网格单元之间设置有农田道路;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且植物带包括乔木带、灌木带以及矮草带。上述方法的功能较多,不仅能够减轻干热风、倒春寒、沙尘暴等天气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还能够增加植物异质性,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为蜘蛛、天敌昆虫、授粉昆虫等有益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食物源和生存环境,为动物提供蜜源、栖息地、庇护所、越冬地、寄主等场所,提升农田生态功能;另外,乔木、灌木以及矮草的高矮搭配,与农作物种植景观相得益彰,并且把不同田块和非农斑块连接贯通,解决了集约化农田硬化路网造成的景观破碎化问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如

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包括:

将灌木带种植在乔木带远离农田道路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还包括:

将矮草带种植在灌木带远离乔木带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由于乔木的高度大于灌木的高度,灌木的高度大于矮草的高度,乔木、灌木以及矮草依次种植高矮搭配的方式,解决了集约化农田硬化路网造成的景观破碎化问题。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如图2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包括:

将灌木带种植在乔木带远离农田道路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还包括:

在乔木带和/或灌木带的下方种植矮草带。

本实施例中,矮草带种植在乔木带和/或灌木带的下方,令矮草带布满在乔木带和/或灌木带的下方的空隙处,无需特地划分矮草带区域。这种构建方法能够增加植物异质性,丰富农田生物的多样性,为有益动物生存繁衍提供食物源和生存环境,同时提升农田的生态功能。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的步骤框图;如图3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灌木带和乔木带分别为多个;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包括:

将多个灌木带和多个乔木带间隔种植。

进一步的,在网格单元的四周设置植物带的步骤还包括:

在乔木带和/或灌木带的下方种植矮草带。

本实施例中,多个灌木带和多个乔木带间隔种植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作物抗击风沙的能力。上述构建方法能够增加植物异质性,丰富农田生物的多样性,为有益生物生存繁衍提供食物源和生存环境,提升农田的生态功能。

如下表1所示,利用上述立体生态网构建方法,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个体数量均有提高。因此这种构建方法能够丰富农田生物的多样性,为有益生物生存繁衍提供食物源和生存环境,同时提升农田的生态功能。

表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乔木带的乔木种植1-2行,行距2-4米,株距4-8米;

灌木带宽2-6米;

矮草带宽2-4米。

其中,在种植乔木带时,在乔木带区域挖坑,相邻的坑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8米;挖好坑后,直接栽上3-5年生的树苗。

较佳地,乔木带品种,灌木带品种以及矮草带品种应选择当地适栽品种。

网格单元的划分面积可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证植物带的功能性。

进一步的,乔木带的乔木品种选择杨树、槐树、柳树、法国桐、水杉及银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灌木带的灌木选择条墩桑、蔷薇、黄杨、女贞、连翘、胡枝子、迎春花以及荆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矮草带的矮草选择草地早熟禾、防风、青篙、三叶草、紫草、薄荷、百脉根、白茅、马蔺、鸢尾以及鼠尾草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网格单元的面积为300-500亩。

其中,植物带靠近农田的一侧可挖出水沟蓄水,一方面可以将水用于灌溉农田或者农田排水,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浇灌植物带。

水沟中可种植水生植物。

本实施例中,上述构建方法能够在保证植物带功能性的前提下,令乔木带、灌木带以及矮草带之间的生长互不影响,且无需占用较大的面积种植,节约了农田的种植面积以及农田道路的设置面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