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3499发布日期:2019-04-12 23:02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数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核苷酸等,脂肪含量低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的健康食物,其蛋白含量高达42%,具有“植物肉”的称号,含有人体所需的10余种必须氨基酸,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最佳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蘑菇”中蘑菇就是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如八碳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氨基酸、5'-核苷酸及其他成分,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用真菌。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多糖类、三萜类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对营养不良、改善肠胃消化不良、降低三高、增加白细胞、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肿瘤等都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重要的食药用菌。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硒元素为人体提供营养,并具有解毒和抗氧化的功能,是维持生命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元素。硒在人体无法长期贮存,也无法合成,人体内缺硒会引发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病、肝坏死、胰脏萎缩纤维化、白内障等多种疾病。人体必须从膳食中不断获得硒元素来供机体需要。硒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解毒、维持甲状腺发挥正常功能、防癌抗癌、防止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作用。开发硒强化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棕色双孢蘑菇在国内的人工栽培面积有限,主要是针对高档超市和饭店作为特色食用菌,目前在棕色双孢蘑菇中进行富硒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通过控制栽培基质种类和主要组成,筛选出适用于提高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硒含量的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配方,获得的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第一潮菇硒含量在41.62μg/g以上,第二潮菇硒含量在38.68μg/g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

将棕色双孢蘑菇栽培种接种于灭菌的栽培基质中,进行培养;其中,所述的栽培基质中,各组分及重量百分数含量为:麦秆25-50%、甘蔗渣5-15%、玉米秸秆15-25%、马粪或厩肥20~25%、家禽粪肥10~15%和石膏5~10%,硒酸锌0.008-0.025%;

2)发菌

控制棕色双孢蘑菇发菌培养过程中的栽培温度为15-27℃,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

3)出菇

发菌后形成原基,栽培温度为17~23℃,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形成原基后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为13~22℃,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培养4-7天,获得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

进一步,获得的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第一潮菇硒含量在41.62μg/g以上,第二潮菇硒含量在38.68μg/g以上。

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基质中,硒酸锌含量为0.017%。

优选地,所述的栽培基质中,各组分及含量为:麦秆32%、甘蔗渣8%、玉米秸秆18%、马粪或厩肥21%、家禽粪肥12%和石膏8%,硒酸锌0.025%。

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水充分搅拌,使基质的含水量为45-65%。

一种棕色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其各组分及含量为:麦秆25-50%、甘蔗渣5-15%、玉米秸秆15-25%、马粪或厩肥20~25%、家禽粪肥10~15%和石膏5~10%,硒酸锌0.008-0.025%。

本发明通过优化栽培基质中各原料的配比和硒酸锌添加比例,在不影响棕色双孢蘑菇产量的前提下,获得富含生物硒的棕色双孢蘑菇,富硒棕色双孢蘑菇主要通过硒形态改变,通过棕色双孢蘑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能将无机硒转变为利于人体吸收的有机硒多糖和硒蛋白等,吸收利用率更高;二是较普通食用菌相比,棕色双孢蘑菇盖大柄圆,生物转化率高,是目前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选择合适的硒用量可促进特种食用菌棕色双孢蘑菇的附加值。

本发明的栽培基质中,添加的麦秆有利于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的生长,甘蔗渣、玉米秸秆的添加利于无机硒在棕色双孢蘑菇生长过程中生物转化为生物硒。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栽培基质以麦秸混合物、玉米秸秆、甘蔗渣、马粪或厩肥、家禽粪肥、石膏等为主要原料,显著扩大了原料的选用范围,合理设置各原料的添加比例,使其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利于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硒的富集及硒蛋白的形成,循环利用农业副产物,提高棕色双孢蘑菇的品质。

本发明以硒生物营养强化的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为目的,优化获得棕色双孢蘑菇袋料栽培配方,获得的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第一潮菇硒含量在41.62μg/g以上,比传统技术的硒含量1.09μg/g,提高了28.23倍;第二潮菇硒含量在38.68μg/g以上,比传统技术的硒含量1.09μg/g,提高了28.23倍,为指导和优化棕色双孢蘑菇袋料栽培技术和有效提高硒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棕色双孢蘑菇的生长情况。

图2为利用传统栽培基质时棕色双孢蘑菇的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棕色双孢菇的栽培过程:

25℃以下接种,在栽培基质二次发酵末期,定植由双孢菇菌丝体接种的小麦粒粒原种(gs5005,为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no:m2017244),接种后菌丝生长15天,温度为20~25℃。等菌丝布满基质后,后经覆土和冷刺激促使子实体形成,14至17天后形成原基,等原基形成3-5天后,第一批蘑菇可采收,之后每7~8天可收获一潮蘑菇。

本实施例的栽培基质按原料干重百分比进行配置:麦秆25%、甘蔗渣15%、玉米秸秆25%、马粪或厩肥20%、家禽粪肥10%和石膏5%,硒酸锌0.008,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55%。

传统棕色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的配方:小麦秆99%、石膏1%;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45%。

2.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测定:

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收获后,放60℃烘箱烘干后,粉碎后过100目筛,准确称取0.5-1.0g样品加入10ml混酸(80%浓硝酸+20%高氯酸)中,热消解后加入5ml盐酸、超纯水定容至25ml,硼氢化钾溶液作还原剂、5%盐酸溶液为载流,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硒含量。

本实施例的栽培基质和传统基质分别培养棕色双孢蘑菇的生长情况参见图1-2,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棕色双孢蘑菇产量未减,本实施例收获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后,测得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硒含量分别为41.62μg/g,38.68μg/g。

实施例2

除栽培基质外,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及硒含量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栽培基质按原料干重百分比配置栽培配方:麦秆50%、甘蔗渣5%、玉米秸秆15%、马粪或厩肥25%、家禽粪肥15%和石膏10%,硒酸锌0.02%;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55%。

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基质,培养棕色双孢蘑菇,收获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后,测得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硒含量分别为92.33μg/g,88.92μg/g。

实施例3

除栽培基质外,棕色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及硒含量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栽培基质按原料干重百分比配置栽培配方:麦秆30%、甘蔗渣10%、玉米秸秆20%、马粪或厩肥22%、家禽粪肥13%和石膏5%,硒酸锌0.025%,将原料混合均匀,加入水搅拌,使其含水量为55%。

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基质,培养棕色双孢蘑菇,收获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经测定: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硒含量分别为93.03μg/g,89.11μg/g。

本发明的栽培基质培育出的棕色双孢蘑菇子实体,风味成分含量高,棕色双孢蘑菇品质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