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1907发布日期:2019-09-13 19:31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小麦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的种植量和种植区域都很大。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重要环节。但现有方法培育得到的小麦抗虫害等抗逆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虫、抗寒等抗逆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5~10min,取出消毒,洗净后晾干;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24~30℃继续浸泡20~30h;调节液包括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其中,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的重量比为0.2~1:0.5~1.5:0.05~0.2:0.5~1;

(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4~10℃、1100~1400lux培育至其发芽;

(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1300~1500lux的条件下继续培育5~10天后,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1)中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的重量比为0.2:0.5:0.08:1。

进一步地,步骤(1)中调节液还包括占其重量8~15%的混合液;混合液包括重量比为0.5~1:0.5~1:1~1.5的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

进一步地,步骤(2)中玉米花粉液的制备方法为:

于-20~-10℃冷冻玉米花粉5~10h后,将其置于50~80℃的水中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3)中营养液包括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其中,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的体积比为1.2~1.5:0.4~0.5:0.5~0.6。

进一步地,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的体积比为1.2:0.5:0.5。

进一步地,植物营养液为小麦植物营养液。

进一步地,步骤(3)中培养条件为:4℃,1200lux。

进一步地,步骤(4)中营养土包括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其中,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的重量比为1.2~1.5:1~1.5:0.1~0.5:1~1.5:0.1~0.5。

进一步地,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的重量比为1.5:1:0.3:1.2: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植物体中存在先天防御网络,可有效地提升植物体对病虫害,以及在各种逆境环境中的抗性,本发明用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来配置调节液,可有效的激活植物体中的先天防御网络,以达到提升植物体抗逆性的目的;其中,2,6二氯异烟酸和甜菜碱作为激活其防御网络的主要成分,以6,7-二羟基香豆素和玉米花粉液作为调节成分与2,6二氯异烟酸和甜菜碱进行配伍,使得其功效具有最大化,同时将其副作用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2、调节液中添加有由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组成的混合液,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小麦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类的含量,可有效提升种子的活力,进一步的促进小麦抗逆性的提升。

3、本发明中的营养液中,植物营养液作为营养成分为小麦提供营养,脱落酸和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的复配能有效消除使用单一药剂的负面效果,其中,脱落酸有效的促进了植物根系生长,并克服了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使株高过快增长的缺陷,同时,脱落酸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有效的被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所消解,能够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逆性,具有极显著的协同增效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1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10min,取出,依次用乙醇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洗净晾干;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24℃继续浸泡22h;其中,调节液包括重量比为0.2:0.5:0.08:1的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小麦种子与调节液的重量比为1:3;

并且,还在调节液中添加有占其重量8%的混合液;该混合液包括重量比为1:1:1的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

该玉米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集玉米花粉,并将其置于温度为-20℃的环境中冷冻8h,然后取出并与温度为60℃的热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4℃、1200lux的条件下,培育至其发芽;其中,营养液包括体积比为1.2:0.5:0.5的小麦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

(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300lux的条件下继续培育5~10天后,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其中,营养土包括重量比为1.5:1:0.3:1.2:0.1的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

实施例2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5min,取出,依次用乙醇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洗净晾干;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30℃继续浸泡24h;其中,调节液包括重量比为1:1.5:0.05:0.8的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小麦种子与调节液的重量比为1:3;

该玉米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集玉米花粉,并将其置于温度为-15℃的环境中冷冻5h,然后取出并与温度为60℃的热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8℃、1400lux的条件下,培育至其发芽;其中,营养液包括体积比为1.5:0.4:0.6的小麦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

(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300lux的条件下继续培育10天后,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其中,营养土包括重量比为1.2:1:0.5:1.3:0.2的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

实施例3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10min,取出,依次用乙醇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洗净晾干;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30℃继续浸泡20h;其中,调节液包括重量比为0.4:0.7:0.2:1的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小麦种子与调节液的重量比为1:3;

并且,还在调节液中添加有占其重量10%的混合液;该混合液包括重量比为0.5:0.5:1.2的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

该玉米花粉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采集玉米花粉,并将其置于温度为-20℃的环境中冷冻8h,然后取出并与温度为60℃的热水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4℃、1200lux的条件下,培育至其发芽;其中,营养液包括体积比为1.5:0.4:0.5的小麦植物营养液、脱落酸以及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

(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300lux的条件下继续培育10天后,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其中,营养土包括重量比为1.2:1.5:0.1:1:0.3的腐殖质、蛭石、硫酸铵、甜菜渣以及乳酸菌发酵物。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1)中缺少调节液,营养液仅包含植物营养液和脱落酸,其余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3)中的营养液仅包含植物营养液和甲硫基异戊烯基腺苷,其余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相比,步骤(1)中的调节液仅包含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其余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取300枚种子,分别按照实施例1~6所述方法培育30~40天,并检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存活率、株高等指标参数,其结果见表1。

表1小麦指标检测

由表1数据可知,实施例1~3培育得到的小麦的发芽率、存活率、株高等指标均优于实施例4~6,由此说明,只有在本发明方法和试剂的配合下,才能培育得到的抗逆性强的幼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