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1779发布日期:2020-08-11 20:2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绿化植株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而绿化植株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培育后再移栽到建设场地去,因此为了保证植株的成活率,首先就要保证移栽的合理正确,但是植株有大有小,根径尺寸不一,因此在移栽时首先要保证植株位置竖直固定,现有方法都是多用四周围土,并压实,保证植株的固定,受环境影响,稳定性较差,效率较低,并且固定不牢,幼苗在生长中也非常容易发生弯曲,弯曲的植株就失去了观赏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夹持筒和导柱,所述壳体包括左半壳和右半壳,并且左半壳和右半壳成对配合,并在左半壳和右半壳两端的外侧端面设置固定板,并且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与左半壳和右半壳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夹持筒设置在壳体内,夹持筒包括第一直角板、第一插板、第二直角板、第二插板、导向台和导槽,并且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成对设置并交替配合,并在第一直角板的两侧加工第一插板,第二直角板的两侧加工第二插板,并且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垂直交错配合,同时在第一插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加工导向台,第一插板两侧的第二插板的端面加工导槽,并且导槽和导向台对应配合,所述导柱设置在左半壳和右半壳的两侧,并且左半壳和右半壳的端面加工导柱孔,并与导柱对应配合,并在夹持筒的外侧端面设置卡板和挡板,卡板和挡板的外端面均加工安装座,并且导柱的内端与安装座螺纹连接,同时在第一直角板的顶端和底端加工第一卡槽和第二直角板的顶端和底端加工第二卡槽,并且同侧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对应配合,另在挡板的内侧端面加工卡台,并且卡台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柱共四组,并呈环形分布在壳体的外侧,并与夹持筒的四侧端面对应,并且每组的导柱成对设置,并垂直并列,并在导柱的内端设置弹簧,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安装座贴合,如此通过弹簧自然张紧卡板和挡板,从而自然收缩,以对不同直径的植株进行自适应夹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板成对设置,并关于壳体的中心呈环形分布,并与挡板交错设置,并在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外侧端面加工滑台,并与卡板配合,如此通过卡板与滑台配合,对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进一步支撑导向,稳定性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板为两组并列设置,第二插板为三组并列设置,并与第一插板交错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均为两组,并环形交错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固定板将左半壳和右半壳连接固定,并形成圆筒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便于安装拆卸;采用成对的第一直角板和成对的第二直角板配合,构成内腔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筒,并通过导向台和导槽配合将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交叉配合,并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夹持筒内腔截面尺寸可调,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植株,使用范围更广;采用卡台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配合,由挡板对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进行支撑并进一步导向,并通过卡板与滑台配合,对第一直角板和第二直角板进一步支撑导向,稳定性更高,即可由导柱孔对导柱进行定位导向,并由导柱与安装座配合,对卡板和挡板进行支撑,同时由弹簧自然张紧卡板和挡板,自然收缩夹持筒,以对不同直径的植株进行自适应夹持,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中b-b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左半壳101、右半壳102、夹持筒2、第一直角板21、第一插板22、第二直角板23、第二插板24、导向台25、导槽26、固定板3、卡板4、滑台5、安装座6、导柱7、挡板8、卡台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导柱孔12和弹簧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绿化植株固定装置,包括壳体1、夹持筒2和导柱7,所述壳体1包括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并且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成对配合,并在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两端的外侧端面设置固定板3,并且固定板3的两侧分别与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通过螺栓连接,如此通过固定板3将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连接固定,并形成圆筒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便于安装拆卸,所述夹持筒2设置在壳体1内,夹持筒2包括第一直角板21、第一插板22、第二直角板23、第二插板24、导向台25和导槽26,并且第一直角板21和第二直角板23成对设置并交替配合,并在第一直角板21的两侧加工第一插板22,第二直角板23的两侧加工第二插板24,并且第一插板22和第二插板24垂直交错配合,同时在第一插板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加工导向台25,第一插板22两侧的第二插板24的端面加工导槽26,并且导槽26和导向台24对应配合,如此通过成对的第一直角板21和成对的第二直角板23配合,构成内腔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筒2,并通过导向台25和导槽26配合将第一插板22和第二插板24交叉配合,并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夹持筒2内腔截面尺寸可调,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植株,使用范围更广,所述导柱7设置在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的两侧,并且左半壳101和右半壳102的端面加工导柱孔12,并与导柱7对应配合,并在夹持筒2的外侧端面设置卡板4和挡板8,卡板4和挡板8的外端面均加工安装座6,并且导柱7的内端与安装座6螺纹连接,同时在第一直角板21的顶端和底端加工第一卡槽10和第二直角板23的顶端和底端加工第二卡槽11,并且同侧的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对应配合,另在挡板8的内侧端面加工卡台9,并且卡台9与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配合,如此通过导柱孔12对导柱7进行定位导向,并由导柱12与安装座6配合,对卡板4和挡板8进行支撑,即可通过卡台9与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配合,由挡板8对第一直角板21和第二直角板23进行支撑并进一步导向,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导柱7共四组,并呈环形分布在壳体1的外侧,并与夹持筒2的四侧端面对应,并且每组的导柱7成对设置,并垂直并列,并在导柱7的内端设置弹簧13,并且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安装座1贴合,如此通过弹簧13自然张紧卡板4和挡板8,从而自然收缩,以对不同直径的植株进行自适应夹持。

所述卡板4成对设置,并关于壳体1的中心呈环形分布,并与挡板8交错设置,并在第一插板22和第二插板24的外侧端面加工滑台5,并与卡板4配合,如此通过卡板4与滑台5配合,对第一直角板21和第二直角板23进一步支撑导向,稳定性更高。

所述第一插板22为两组并列设置,第二插板24为三组并列设置,并与第一插板22交错配合。

所述第一直角板21和第二直角板23均为两组,并环形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壳体1的底部插入植株周围的土壤内,并通过导向台25和导槽26配合将第一插板22和第二插板24交叉配合,拼装夹持筒2,由夹持筒2对植株主杆进行夹持,并通过卡台9与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配合,由挡板8对第一直角板21和第二直角板23连接,同时由滑台5对卡板4进行导向支撑,即可由导柱7与安装座6配合对夹持筒2进行支撑并进一步导向,从而通过弹簧13自然张紧卡板4和挡板8,自然收缩夹持筒2,以对不同直径的植株进行自适应夹持,使用范围更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