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930600发布日期:2021-05-04 11:1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白绢病杀菌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树的根茎部。该病可危害多种植物,主要为害油茶、油桐、楸树、柑橘、苹果、梧桐、泡桐、核桃、马尾松等多种树种,还可引起花生,辣椒,大葱等许多农作物发病。该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会发生,白绢病菌是一种根部习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第二年温度适宜时,产生新的菌丝体,病菌在土壤中可随地表水流进行传播,菌丝依靠生长在土中蔓延,侵染苗木根部或根茎,苗木受害后,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致生长不良,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后会导致全株枯死。在潮湿条件下,受害的根茎表面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后期在菌丝体内形成很多油菜籽状的小菌核,初为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至黄褐色,以后变茶褐色。现有的白绢病存在广泛,为了对白绢病进行处理,所以需要使用到白绢病杀菌剂,白绢病杀菌剂种类多样,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因为整体是天然成分,导致杀菌效果并不是很好,大多数的只是起到一个抑制作用,在短时间内限制白绢病生长后,过段时间白绢病又会同样严重,有的杀菌率并不是很好,在杀菌后只能杀除一小部分的病菌,而且整体步骤繁琐,不便于生产者进行制备,整体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白绢病天然杀菌剂整体治愈效果不好且防护效果也不是很好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香樟叶40-50份、乙醇20-30份、八角4-6份、紫苏叶6-8份、姜黄2-3份和牵牛子12-15份。

优选的,所述香樟叶在使用前需要先将其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对其进行杀菌处理。

优选的,所述八角、紫苏叶、姜黄和牵牛子在使用前需要通过水分进行清洗,清洗时避免物料破损,这样物料内的物质会与水分混合,清洗完成后通过烘干机对其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平铺放置后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持续杀菌12小时后放置备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杀菌后的香樟叶放入到提取箱,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60%乙醇,控制料液比在1:10,然后通过水浴法对香樟叶进行浸提处理,浸提时间12h,提取温度控制在80度;

s2、将清洗后的八角、紫苏叶、姜黄和牵牛子放入到混料容器,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煎煮3小时,然后将煎煮后的溶液过滤,将滤液进行收集,滤渣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后煎煮3小时后过滤,将第一次得到的滤液和滤渣得到的滤液进行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分自然放置一天;

s3、将s1中制得的香樟叶提取物放入到搅拌器,然后加入s2中制得的滤液,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控制搅拌器转速在180转每分钟,持续混合一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s4、将s3中冷却后的物料通过灌装机进行灌装,检查是否有破损和溢流,检查合格后即可制得天然杀菌剂。

优选的,所述s1中,香樟叶分两次进行浸提处理处理,第一次时,选取杀菌后的香樟叶10g,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59.85%的乙醇100ml,水浴法浸提12h后,经挥发后余38ml,59.85%酒精定容至50ml,第二次时加入质量份数为60%的乙醇100ml,水浴法浸提12h后,经挥发后余26ml,60%酒精定容至30ml。

优选的,所述s3中,在通过搅拌器对香樟叶提取物和滤液进行混合时,需要避免物料被感染。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其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香樟叶40-50份、乙醇20-30份、八角4-6份、紫苏叶6-8份、姜黄2-3份和牵牛子12-15份,香樟叶在使用前需要先将其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八角、紫苏叶、姜黄和牵牛子在使用前需要通过水分进行清洗,清洗时避免物料破损,这样物料内的物质会与水分混合,清洗完成后通过烘干机对其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平铺放置后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持续杀菌12小时后放置备用,全部是由天然材料制成,原料简单易得,且制作步骤简单,大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制备成本,且制备的杀菌剂能够很好的对白绢病进行杀菌,保证了作物的正常生长,且提前喷洒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作物发生感染,整体防护性强,治愈率高,便于使用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香樟叶的白绢病天然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s1、将杀菌后的40份香樟叶放入到提取箱,然后加入20份质量份数为60%乙醇,控制料液比在1:10,然后通过水浴法对香樟叶进行浸提处理,浸提时间12h,提取温度控制在80度;

s2、将清洗后的4份八角、6份紫苏叶、2份姜黄和12份牵牛子放入到混料容器,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煎煮3小时,然后将煎煮后的溶液过滤,将滤液进行收集,滤渣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后煎煮3小时后过滤,将第一次得到的滤液和滤渣得到的滤液进行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分自然放置一天;

s3、将s1中制得的香樟叶提取物放入到搅拌器,然后加入s2中制得的滤液,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控制搅拌器转速在180转每分钟,持续混合一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去除混合液表面的浮沫和残渣,完全清除干净后再次启动搅拌器搅拌1小时,在搅拌过程中如果液体比较浓稠时可加入适当的水分,搅拌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放置备用;

s4、将s3中冷却后的物料通过灌装机进行灌装,检查是否有破损和溢流,检查合格后即可制得天然杀菌剂。

实施例2

s1、将杀菌后的45份香樟叶放入到提取箱,然后加入25份质量份数为60%乙醇,控制料液比在1:10,然后通过水浴法对香樟叶进行浸提处理,浸提时间12h,提取温度控制在80度;

s2、将清洗后的5份八角、6份紫苏叶、2份姜黄和14份牵牛子放入到混料容器,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煎煮3小时,然后将煎煮后的溶液过滤,将滤液进行收集,滤渣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后煎煮3小时后过滤,将第一次得到的滤液和滤渣得到的滤液进行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分自然放置一天;

s3、将s1中制得的香樟叶提取物放入到搅拌器,然后加入s2中制得的滤液,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控制搅拌器转速在180转每分钟,持续混合一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去除混合液表面的浮沫和残渣,完全清除干净后再次启动搅拌器搅拌1小时,在搅拌过程中如果液体比较浓稠时可加入适当的水分,搅拌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放置备用;

s4、将s3中冷却后的物料通过灌装机进行灌装,检查是否有破损和溢流,检查合格后即可制得天然杀菌剂。

实施例3

s1、将杀菌后的50份香樟叶放入到提取箱,然后加入30份质量份数为60%乙醇,控制料液比在1:10,然后通过水浴法对香樟叶进行浸提处理,浸提时间12h,提取温度控制在80度;

s2、将清洗后的6份八角、8份紫苏叶、3份姜黄和15份牵牛子放入到混料容器,然后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煎煮3小时,然后将煎煮后的溶液过滤,将滤液进行收集,滤渣加入质量份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后煎煮3小时后过滤,将第一次得到的滤液和滤渣得到的滤液进行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分自然放置一天;

s3、将s1中制得的香樟叶提取物放入到搅拌器,然后加入s2中制得的滤液,启动搅拌器进行混合,控制搅拌器转速在180转每分钟,持续混合一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去除混合液表面的浮沫和残渣,完全清除干净后再次启动搅拌器搅拌1小时,在搅拌过程中如果液体比较浓稠时可加入适当的水分,搅拌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放置备用;

s4、将s3中冷却后的物料通过灌装机进行灌装,检查是否有破损和溢流,检查合格后即可制得天然杀菌剂。

效果实施例

实验过程:1.治愈率:选取30份同等质量的白绢病病菌培养基,然后将10个分成一组,分为三组,将三个实施例制得的产品分别加入到三组培养基内与白绢病病菌进行反应,观察并记录结果,三组反应完成后,观察培养基内实际情况,计算得到治愈率。

2.防护效果:将三个实施例中制得的产品分别喷洒在作物上面,作物培养在含有白绢病病菌的环境下,记录并观察作物的感染情况。

实验结果

随机选取市场上的日常天然杀菌剂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对其治愈率和防护效果进行检测,且检测条件和上述一致,然后记录其结果,得到下面表1,有表1可知,实施例2制得的产品治愈率和防护效果效果最佳。

表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