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锈宁胶悬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40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锈宁胶悬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加工技术。
粉锈宁主要用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並刺激作物生长。通常粉锈宁可加工成可湿性粉剂应用,但其粉体细度只能达到325目(44μ),且颗粒粒度分散不均匀,故影响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研制农药胶悬剂以解决农药在使用方面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如Ger.Patent 2716555及参考文献〔1〕)。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颗粒细度小而均匀且能抗雨水冲刷的农药制剂。
本发明是利用极超微粉碎的原理,将不溶于水的粉锈宁固体原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的作用,使其均匀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它是将粉锈宁原药、分散剂0203B(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0206(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602(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700(烷基酚聚氧乙基醚甲醛缩合物)、增稠剂(气态SiO24#或3#)、抗冻剂(乙二醇)、消泡剂(乙醚)和水混合经研磨和极超微粉碎形成一个颗粒极细的(从10μ到1μ以下)稳定的悬浮体系。
使用本发明制得的粉锈宁胶悬剂的颗粒细变可达3μ左右,由于粒度细而均匀,且其抗雨水冲刷能力比可湿性粉剂强,故其防治效果优于可湿性粉剂(见下表)。
相同有效成份含量的粉锈宁胶悬剂和可湿性粉剂药效比较表
本胶悬剂经田间实验考察可使小麦增产12.5-66公斤/亩,棉花增产10-20%,玉米增产45-70%;本悬剂易流动,易测量体积,且稳定久放不分层、不聚结、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成为均匀的悬浮液;本悬浮液的毒性试验结果如下按相同有效成份含量计,急性口服和径皮毒性LD50比原药分别降低到 1/2 (319mg/kg)和1/10(6185mg/kg)。
实例把粉锈宁原药20-40(重量)份、分散剂0203B(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1.0-2.5份、602(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0.6-1.3份、0206(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1.5-3.2份、700(烷基酚聚氧乙基醚甲醛缩合物)0.3-0.7份、增稠剂(气态SiO24#或3#)0.8-1.6份、防冻剂(乙二醇)4.8-9.6份、消泡剂(乙醚)3.2-6.5份,然后用水补足至100份並充分混合和经粗粉碎后放入砂磨机中,加入160份直径为0.75-1.5mm的玻璃珠或磁珠,以1400转/分的速度研磨2.5小时后,出料包装后得到合格的产品。
本发明有附图2幅。
参考文献1.T.Allon,“Particle Measurement”,London,197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作农药的粉锈宁胶悬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下列材料的混合物粉锈宁原药分散剂0203B(如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602(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0206(苯基烷基酚聚氧乙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钙)700(烷基酚聚氧乙基醚甲醛缩合物)增稠剂(气态SiO24#或3#)防冻剂(如乙二醇)消泡剂(如乙醚)水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说的粉锈宁胶悬剂,其特征在于其各材料的配比如下粉锈宁原药 20-40%分散剂0203B 1.0-2.5%602 0.6-1.3%0206 1.5-3.2%700 0.3-0.7%增稠剂 0.8-1.6%防冻剂 4.8-9.6%消泡剂 3.2-6.5%水 34.6-67.8%
3.一种制备粉锈宁胶悬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把下列各材料按比例混合並经粗粉碎后放至砂磨机中,加入160份直径为0.75-1.5mm的玻璃珠或磁珠,以1400转/分的速变研磨2.5小时后,出料包装即得到合格的产品。
专利摘要
一种用作农药的粉锈宁胶悬剂。它主要用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並刺激作物生成。通常粉锈宁是加工成可湿性粉剂应用,但其粉体细度只能达到325目(44μ),且颗粒粒度分散不均匀,故影响其防治虫害的效果。本发明是把粉锈宁原药借助于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的作用而制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其颗粒细度可达3μ左右。由于粒度细而均匀,且其抗雨水冲刷能力比可湿性粉剂强,故其防治效果优于可湿性粉剂。
文档编号A01N43/653GK85103032SQ85103032
公开日1986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7日
发明者刘同英, 张大诩, 王广远, 李忠坚, 罗明科 申请人:南开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