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联接方法

文档序号:97899阅读:8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渔网联接方法
本发明涉及捕鱼用漂刺网和定置网的支持纲与网眼的联接方法。
众所周知,旧式的渔网,如图10中所示的定置网那样,从海面下垂,并按希望展开,所以网在海面上受到巨大的波浪揉搓力矩或下拉力,作业时会使渔网从渔纲上脱落下来,此外,在网展开时,一定要每隔一定间距把网联接到粗大的支持纲上。
由于旧式渔网存在上述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要求发明一种符合如下要求的合理的省力的渔网联接方法(1)免除网装上、拆下的麻烦,(2)使用一种无结扎的联接方法,且不会造成渔网的脱落,(3)使所需操作场所和操作时间最少。
在以往采用不经济的联接方法时,每隔一定距离就把带有浮子的主纲R和中间纲R′相连接,然后用其它细绳编结成一个个椭圆形或半椭圆形的结节R″,逐渐把渔网的横侧边悬挂在主纲R上;而渔网上结节的编结费用甚高。对于不需用主纲R的漂刺网(图中未表示出)情况也一样,也很不经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消除上述所有缺点又便于实施的联结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方法和使用实例。图1、图2和图3分别表示本发明的渔纲R的结构,其中各股线与一根圆形细线S(高拉力编织线)织在一起,圆形细线还从支持纲R下垂,形成许多个耳朵。
有自动编织这种专用渔网R时,使一个耳朵S的下垂长度1,与该耳S和下一耳S之间的间距L大体相等或稍长,如此在渔网下面形成一系列同样的耳朵。
在实际使用中漂刺网可使用各种粗细的专用渔纲R(直径从3毫米到50毫米),下面任意选直径为7毫米的支持纲R作为例子。在柔软编织的8股线中编入了一股直径3毫米的细线S(图2),耳朵的下垂长度11和两个耳朵之间的距离L大体相等,尺寸为25厘米或30厘米。
为了起下述的作用,把任一个耳朵S的端头1插入并沿展开方向穿过纲R的组织内,热后向下穿出(参见图3),形成下垂长度为1的中空小耳朵E;然后按图4所示方式把下一个长耳朵S套进上述的小耳朵E;为了使能成为一种简便的联接方法(其作用将在后面介绍),必须事先对上述尺寸作出规定。为了大大提高网的展开力和联接力,同时又能方便地拆开,图3中12和L2的关系也和上述相同,即使形成的小耳朵E的下垂长度12大体等于Lf在本实例中,取12=L2=2.6厘米为适当。
如上所说,在采用本发明情况下只不过是使专用渔纲R上简单地形成许多长度1相等的下垂耳朵S、S、S……,所示不论渔网的材料如何,其制造成本与从前没有多大差别,可以大批量生产。
下面介绍渔网展开作业中的联接方法(参见图5)。用于夹住出发点的耳朵S的端头1(图中未表示出)穿入适当的穿针(图中未示出),然后用穿针把上述端头1穿入渔纲R,在展开方向间隔L的起点2′附近(渔纲的下侧)穿出渔纲。
可以很容易地把突出部分修正成小耳朵E(参见图5)。此时可凭直观或量度来使l2和L2大体相等。
接着按上述方式把下一个耳朵S套入上述小耳朵E的圈内(参见图4);在把此耳朵S顺横轴方向用力拉紧之前,把渔网N的联接边(图6)很简单地穿挂到该耳朵的横向延伸方向上。
这样每拉紧一区段就大体前进25厘米(L),然后按上述同样方式形成一个小耳朵E(在3′点处,参见图5),并再套进下一个耳朵S′。
在采用本发明的渔网联接方法的情况下,环状的主耳朵S、S、S…的各固定垂下点2、3、4、5……(见图6)和相应位置的小耳朵E、E、E的可变垂下点2′、3′……(见图5)在各耳朵S横向拉紧时重合在一起,从而可大大提高展开力和渔纲R的使用寿命。
实际使用证明当漂刺网的支持纲(成份为聚丙烯,8股)的直径为7毫米,平均水深为10米,网的展开长度为50米时,网在海中的总重量为11.3公斤,如不使用浮子,则纲的强度和展开力为1.240公斤(使用日本工业标准中规定的测量方法)。
在按本发明把各耳朵S穿过渔网孔并提起来张紧而使渔网展开时,在渔网下面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间距的无结节的突出部6、6、6……(图7),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上述渔网的强度。
由于这样,渔纲的直径至少可以比以往细五分之一,使渔网的联接作业大为省力。
在要修补或更换渔网时,把最末端的小耳朵E(见图8)抽出,然后按逆顺序拆开,很快就可将网N拆下。
渔网底面的联接和拆开也可以以采用上述方法。
上述方法均已在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试验过;在试验中,漂刺网上所用浮子(图中未示出)的大小是按水深大小(2米~1,000米)根据习惯而定的。
对定置网的试验是在水深12米的海域进行的,网的展开长度为20米。在此情况下主纲R(见图10)直径为15毫米,而以往需要用20毫米,即只相当于原来的四分之三,这就证实了上述的效果。
在上述各项试验中证实同样长度的渔网的装拆所需时间随作业场所不同而不同,但平均只需以往所需时间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在上述使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经常形成无结节的突出部6、6、6…以及与渔网并行的各耳朵S的张紧形式(见图8),这样支持纲就呈现出特殊的外观。
下面对各图作简单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法图,其中表示了柔软编织出的支持纲中编进了环状的细线S,细线S大体等间隔、等长度下垂。
图3是联接渔网时形成小耳朵E的方法说明图。
图4和图5是不用打结节把主耳朵S的下垂部分套入小耳朵E,从而把渔网联接到渔纲上的说明图。
图6表示渔网展开时主耳朵S的横向设置方法。
图7表示在支持纲的下侧间隔形成的许多个无结节的突出部之一。
图8中表示出包含有终端面的本发明的联接方式。
图9是联接未完成时的假想图。图10是以往使用的老的渔网联接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渔网的无结头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支持纲成为一体的一根细线从横轴线的下侧下垂,形成许多个耳朵S、S、S……;把某一个耳朵S的端头,沿横轴方向穿过上述渔纲,然后穿出,形成一个小耳朵E;在把下一个耳朵S与上述小耳朵E实施无结头联接之前,穿进渔网线,继续按上述方法顺次进行联接;在联接在终端处;把拉紧后的耳朵S的剩余长度穿进支持纲并夹住,按上述方法的逆过程抽出横挂在支持纲上的耳朵S之后,即可解除联接。
2.渔网的展开方法根据权项1的渔网联接方法中,沿支持纲的横轴下垂的许多个固定耳朵S、S、S……的各个下垂点与联接时从某耳朵S间隔出发的在该横轴上形成的耳朵S的贯穿部分E的各个可变下垂点,在渔网展开时自然而然地相接起来,共同承受垂直方向的渔网的重量。
3.权项1和权项2所要求的渔网联接方法中,在渔网展开时由与支持纲平行并横向拉紧的许多个耳朵S、S、S……和具有一定间隔的许多个无结节突出部6,6,6……,组成了如图8所示的经常采用的渔网联接方式。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渔网的联接和拆开方法,其中渔网不必结扎到支持纲上(无结头),故效率高,并不会产生渔网脱落。作业时,在上述渔网上形成许多个成对的下垂耳朵,顺次地使这些耳朵作无结头联接。这种联接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容易实施,大大节省人力。
文档编号D04G5/00GK86101413SQ86101413
公开日1987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6日
发明者佯辰三, 盐崎久义 申请人:丰桥线绳工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