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_2

文档序号:8228491阅读:来源:国知局
5°C。不育气候条件下,败育好,不育株率达100% ;可育气候条件下,结实率高,结实率可达76% (现行结实率多在40-60% )。
[0061](3)选育效率高,实现一个生长周期繁殖一个世代,现行方法需异地或者异季稻蔸繁殖,一般2个生育周期繁殖一个世代。本实例时间从2011-2014年,4年时间,仅实施一次南繁,比现行育种周期大幅缩短(现行方法至F6世代一般需6-7年时间)。
[0062]实施例2:水稻两用核不育系L8S的选育
[0063]—、实施步骤
[0064]2011年南宁早稻从材料圃选择亲本,选择温(敏)不育基因供体材料(即光温敏不育种质材料)P1:广占63S ;选择受体材料P 2:自育材料638。
[0065]2011年南宁晚稻开展人工杂交广占63SX638,收获杂交种子,海南三亚南繁,种植(广占63SX638)F1世代,收获F1R种子。
[0066]2012年,南宁早稻种植产生(广占63S X 638) F2群体,50-2000株,根据总体育种目标,严格选择产量、米质性状好,株叶形态好,植株较矮,其他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收获种子,进入系谱法育种程序。
[0067]2012年,南宁晚稻种植F3株系,每株系种植120株。首先选择分尚出不育株的株系群体,再选择其中总体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群体,同时观察其中的不育单株,淘汰转育起点温度普遍高于标准(或对照)的群体,优先选择不育株转育起点温度普遍较低的群体。在经过上述过程选出的优势群体中,选择产量、米质、抗性、株型等均较优,且其他农艺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产生下一世代株系30株。
[0068]2014年,早稻F6世代;群体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已很明显,且较好。
[0069]2014年早稻,南宁本地正季种植匕世代各株系群体,各群体表现整齐一致,除不育株外,其他单株一致性已经非常好,挑选农艺性状整体较好的群体10个,再从中挑选分离不育株的群体I个,选择其中的不育单株;2014年晚稻,不育单株稻蔸繁殖,并不断分株扩繁,观察其败育彻底,9月初最后一次稻蔸移栽,调节抽穗期处于10月中旬,收获种子,定名L8S。
[0070]二、实施效果
[0071](I)新不育系农艺性状好,生产性好。新不育系L8S,全生育期115天,播抽期85天,自然株高93cm,穗长28.3cm,平均穗粒数228粒,包颈12%,千粒重28.2g,长宽比3.8:1,米质外观好,目测米质优良,预计可达优质米标准。
[0072](2)新不育系育性特征较好,败育时期,败育好,花粉败育率达99.6%,在南宁可观察到较长时期的无花粉败育;可育气候条件下,结实率高。
[0073](3)选育效率高,实现一个生长周期繁殖一个世代,现行方法需异地或者异季稻蔸繁殖,一般2个生育周期繁殖一个世代。本实例时间从2011-2014年,仅4年时间实施一次南繁,比现行育种周期大幅缩短(现行方法至F6世代需6-7年左右时间)。
[0074]实施例3:水稻两用核不育系H12S的选育
[0075]一、实施步骤
[0076]2008年南宁早稻从材料圃选择亲本,选择温(敏)不育基因供体材料(即光温敏不育种质材料)P1:培矮64S ;选择受体材料P 2:7whf-12。
[0077]2008年南宁晚稻开展人工杂交培矮64SX7whf_12,收获杂交种子,海南三亚南繁,种植(培矮64SX 7whf-12) F1世代,收获F #种子。
[0078]2009年,南宁早稻种植产生(培矮64SX7whf-12)F2群体50-2000株,根据总体育种目标,严格选择产量、米质性状好,株叶形态好,植株较矮,其他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收获种子,进入系谱法育种程序。
[0079]2009年,南宁晚稻种植F3株系,每株系种植120株。首先选择分尚出不育株的株系群体,再选择其中总体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的群体,同时观察其中的不育单株,淘汰转育起点温度普遍高于标准(或对照)的群体,优先选择不育株转育起点温度普遍较低的群体。在经过上述过程选出的优势群体中,选择产量、米质、抗性、株型等均较优,且其他农艺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产生下一世代株系20株。
[0080]2010年,早稻F5世代;2010年晚稻F6世代,群体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已基本显现。
[0081]2010年晚稻,南宁本地正季种植F6世代,从分离出不育株的株系群体中选择不育单株8个,2010年冬季,保留稻蔸在海南三亚繁殖,收获足量种子,即为新的两用核不育系;2011年早稻,南宁种植,株系间特异性不显著的仅保留一个,最终保留农艺性状相对优良的2个株系,开展测交组配,同时考察其本身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各项重要农艺性状,如不育特性、柱头外露等,最终保留自身及测交组配农艺性均表现较优的株系I个,定名H12S。
[0082]二、实施效果
[0083](I)新不育系农艺性状好,生产性好。新不育系H12S,南宁全生育期108天,播抽期76天,抗寒性极为优良,自然株高80cm,叶片小,叶片厚、硬、直立,穗长22.3cm,平均穗粒数128粒,包颈10%,千粒重22.6g,长宽比3.5:1,米质外观好,目测米质较优良。
[0084](2)新不育系育性特征较好,败育时期,败育好,可育气候条件下,结实率较高,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 °C。
[0085](3)选育效率高,实现一个生长周期繁殖一个世代,现行方法需异地或者异季稻蔸繁殖,一般2个生育周期繁殖I个世代。本实例时间从2008-2010年,3年内实现繁殖7个世代,比现行育种周期大幅缩短(现行方法至F6世代一般需6-7年时间)。
[0086]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亲本:选择光温敏基因供体亲本P1和受体亲本P2; (2)人工杂交重组P1XP2,创造(P1XP2)Fj离世代:人工杂交P1XP2,然后种植杂交F1世代,收获F1R种子,种植产生F 2世代植株; (3)从F2后代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JAF2开始,采用系谱法,从分离出不育单株的优良群体内,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可育株; (4)从F3后代群体中选择优良可育株:种植F3世代株系,持续从分尚出不育株的株系群内选择优良可育株; (5)系谱法选育到匕-匕世代:采用系谱法选育到F5-F8世代,直至各株系群体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已基本显现; (6)选育得出两用核不育系:从分离出不育单株的优良株系群体中,选择不育单株,利用不育株稻蔸异季或者异地繁殖收种,系谱法种植观察1-2世代,鉴定、定名,产生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采用系谱法从分离出不育单株的优良群体内选择优良可育株,包括以下步骤: ①种植&分离世代50-2000株; ②观察其中的不育单株,考察其育性随气温变化波动情况,若所有不育株整体转育起点温度普遍比对照高,可考虑整体淘汰; ③选择产量、米质性状好,株叶形态好,植株较矮,以及其他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收获种子,进入系谱法程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正季种植?3世代株系,持续从分尚出不育株的株系群内中选择优良可育株,包括以下步骤: ①每个株系群体,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种植50-500株; ②首先选择分离出不育株的株系群体,即Ss基因型单株的子代; ③然后,依据总体育种目标,再选择其中总体表现较优的群体; ④观察选中群体中的不育单株,考察其育性随气温变化波动情况,淘汰转育起点温度普遍高于对照群体,对于F2、F3世代不育株转育起点温度普遍较高的群体,可整个家系淘汰或者仅保留个别农艺性状极优群体。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不育株转育起点温度普遍较低的群体; ⑤考察和记录各群体不育株在柱头外露率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柱头外露好的群体; ⑥经过上述过程选出的优势群体中,选择产量、米质、抗性、株型等均较优,且其他农艺性状合乎总体育种目标的可育单株,产生下一世代株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选育得出两用核不育系,包括以下步骤: ①本地正季种植各株系群体: ②首先选择分离出不育株的株系群体,即Ss基因型单株的子代; ③依据总体育种目标,选择其中总体表现较优的群体; ④观察入选群体中的不育单株,考察其育性随气温变化波动情况,淘汰转育起点温度普遍高于对照群体。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不育株转育起点温度普遍较低的群体; ⑤考察和记录各群体不育株在柱头外露率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柱头外露好的群体; ⑥在经过上述过程选出的优势群体中,选择不育单株,入选单株温(光)敏基因型为SS ; ⑦利用入选单株稻蔸异季或者异地繁殖收种。如华南稻区,早稻稻蔸可不断分蔸移栽,直到10月中旬抽穗繁殖种子;晚稻割蔸收种子,或在海南三亚用稻蔸繁殖收获种子; ⑧本地正季播种,产生新一世代株系,该株系即为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⑨考察该新的两用核不育系群体的一致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如发现其特异性不显著的,可以淘汰,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良的,可以系谱法继续种植1-2个世代,直到稳定; ⑩鉴定、定名,成为新的两用核不育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亲本、人工杂交重组P1×P2、从F2后代中选择优良可育株、从F3世代株系中选择优良可育株、系谱法选育到F5-F8世代和选育得出两用核不育系。本发明的选育方法可加快育种进程,可实现一年繁殖2-3个世代;保证育成新不育系的利用价值;有利于对农艺性状的考察和选择;实现对米质和产量的准确考察和选择;实现一个群体、一个程序同时选育两用核不育系和恢复系。
【IPC分类】A01H1-02, A01H1-04
【公开号】CN104542247
【申请号】CN201410775821
【发明人】蔡中全, 黄琳, 卢文倍, 沈方科, 莫云川, 杨娟, 赵博伟, 王勇, 龙安四
【申请人】广西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