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851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0002]循环水养殖(RAS)是一种先进的水产养殖生产方式,它是以工业化手段主动控制养殖水质环境和营养供给,可以实现全年的连续生产,具有节水、环保、经济、高产和可持续等诸多优点,它融入了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学、水处理设备、信息与计算机等学科的高科技内含的综合技术,已成为当代水产养殖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解决我国的粗放经营型、资源依赖型水产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平衡、环境恶化、资源萎缩的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0003]循环水养殖系统技术是根据鱼类营养需求与代谢、池水污染特点与负载、鱼类对水环境的要求等进行设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养殖池、水质净化系统和辅助设施。循环水系统中的核心工艺环节是水质净化系统,它主要包括沉淀池和生物滤池,沉淀池是通过物理沉淀沉积大颗粒有机物,生物滤池是通过生物膜的硝化作用来处理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等,生物膜老化后脱落鱼生物净化池底,造成池底污物积累,若不及时排出,会导致生物滤池发臭,影响其净化效果。因此,对于一套养殖系统而言,沉淀池和生物滤池底部沉积能否排出系统外,关系到整个养殖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0004]现有排污装置要么采用人工虹吸的方法,费时费力,要么操作起来极其不便,不能有效的将污物全部排出系统外。鉴于此,当前亟需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效率高的池底排污装置,及时清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净化系统中的污物,以免影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效率高的池底排污装置,利用水压及时清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净化系统中的污物,以免影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
[0006]本发明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组成的池底、及连接在所述池底的排污管系统。
[0007]进一步讲,“回”字形凹陷由二个相同的“V”形槽垂直交叉而成,在底部形成一个
“口”字形槽底。
[0008]进一步讲,回”字形凹陷长1.05m,宽1.05m,凹陷高度0.5m。
[0009]进一步讲,“V”形槽的的两个坡面的夹角为90°,二个坡面的坡度分别为45°或者135°,二个长为lm、宽为5cm的坡面组成“V”形槽。
[0010]进一步讲,“口”长和宽均为5cm,并以中心点为圆心浇筑埋圆孔。
[0011]进一步讲,排污管系统包括污物出口管、连接管和插管,污物出口管被烧筑埋插在“ 口”字形槽底开设的圆孔中,污物出口管的一端不超出槽底、另一端通过一异径三通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一端与插管连接。
[0012]进一步讲,排污管系统还包括排污沟,插管坚向设置于排污沟内,排污沟低于沉淀池底面;所述池底的水通过物出口管、连接管进入插管,水从插管漫出后流入排污沟。
[0013]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将排污插管拔起,由于沉淀池(生物滤池中)水位和排污管系统存在高度差,所以在“回”字形凹陷池底形成外吸力,沉积在“回”字形凹陷池底上的污物被吸入污物出口管,并进入连接管,最后从弯管插头漫入排污沟。
[0014]本发明的特点是:
1、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占地面积少的特点;
2、本发明具有无能耗,排污效率高、污物排出彻底的特点;
3、本发明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压力将污物排出系统外,可供循环水系统沉淀池或生物滤池进行高效除污的排污装置,相比上方虹吸清污和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5]【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底部构造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排污管系统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A-A向首I]面结构不意图;
图5:本发明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I一池底;2— “回”字形凹陷;3— “ 口”字形槽底;4一插管;5—排污沟;6—弯管;7—连接管;8_异径三通;9一污物出口管。
[0016]【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
附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沉淀池包括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2组成的池底1、及连接在所述池底I的排污管系统;
“回”字形凹陷2是集污装置,由两“V”形槽垂直交叉而成,长和宽均为1.05m,凹陷高度0.5m,并在底部形成一个“ 口 ”字形槽底3 ;
“V”形槽的的两个坡面的夹角为90°,二个坡面的坡度分别为45°或者135°,二个长为lm、宽为5cm的坡面组成“V”形槽;
“ 口 ”字形槽底3是两个“V”形槽槽底垂直交叉形成,它的长和宽均为5cm,并以中心点为圆心,开有一个直径为5cm的圆孔,用以浇筑埋插污物出口管9 ;
排污管系统是由排污插管4、弯管6、连接管7、异径三通8和污物出口管9组成,污物出口管9被浇筑埋插在“ 口 ”字形槽底3开设的圆孔中,管的一端不超出槽底,另一端通过一异径三通8与连接管7相连;连接管7另一端连接弯管6,弯管6另一端与一排污插管4相连接;
污物出口管9被浇筑埋插在“ 口”字形槽底3开设的圆孔中,管径为5cm,管的一端不超出槽底,另一端通过一异径三通8与连接管7相连;
连接管7直径为20cm-30cm,主要作用为向池外输送污物;
弯管6是用水泥浇筑埋插在排污沟5中,排污沟5的沟底高度低于沉淀池或生物滤池中的水位;
排污插管4是用于排污及控制池中水位,其管径等同于连接管7的管径。
[0017]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将排污插管4拔起,由于沉淀池或生物滤池I中水位和排污管系统存在高度差,所以在“回”字形凹陷池底2处形成外吸力,沉积在“回”字形凹陷池底上2的污物被吸入污物出口管9,并进入连接管7,最后通过弯管6排入排污沟5。清除工作一般每月1-2次。
[0018]生产实践表明: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占地面积少的特点,它是可供循环水系统沉淀池或生物滤池进行高效除污的排污装置,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压力将污物排出系统外,无能耗,相比上方虹吸清污和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排污效率高、污物排出彻底,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组成的池底、及连接在所述池底的排污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形凹陷由二个相同的“V”形槽垂直交叉而成,在底部形成一个“ 口 ”字形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形凹陷长1.05m,宽1.05m,凹陷高度0.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的的两个坡面的夹角为90°,二个坡面的坡度分别为45°或者135°,二个长为lm、宽为5cm的坡面组成“V”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长和宽均为5cm,并以中心点为圆心烧筑埋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系统包括污物出口管、连接管和插管,污物出口管被浇筑埋插在“口 ”字形槽底开设的圆孔中,污物出口管的一端不超出槽底、另一端通过一异径三通与连接管相连;连接管一端与插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系统还包括排污沟,插管坚向设置于排污沟内,排污沟低于沉淀池底面;所述池底的水通过物出口管、连接管进入插管,水从插管漫出后流入排污沟。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养殖的沉淀池,包括由多个“回”字形凹陷组成的池底、及连接在所述池底的排污管系统。本发明具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占地面积少的特点,它是可供循环水系统沉淀池或生物滤池进行高效除污的排污装置,是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压力将污物排出系统外,无能耗,相比上方虹吸清污和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排污效率高、污物排出彻底,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IPC分类】A01K63-04
【公开号】CN104686439
【申请号】CN201310639305
【发明人】管敏, 姜华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