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还田方法_2

文档序号:926503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57] 步骤2中浸泡温度为55°C,浸泡时间为4h。
[0058] 步骤3中蒸煮压力为lObar,蒸煮时间2h。
[0059] 步骤4中田沟的行间距离为60cm,田沟深度为30cm。
[0060] 步骤4中所用的有机肥中还含有邻硝基苯酚钠60g/kg、聚天冬氨酸120g/kg、蕨麻 90g/kg、赤霉素70g/kg、羟基乙酰胺50g/kg、三聚磷酸钠80g/kg。
[0061] 对比例1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秸杆粉碎后不经过浸泡直接蒸煮,具体如下:
[0063] 一种秸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4] 步骤1,收集秸杆,晾干、粉碎;
[0065] 步骤2,将步骤1所得秸杆蒸煮;
[0066] 步骤3,将步骤2蒸煮后的秸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
[0067] 步骤1中所得粉碎秸杆的颗粒大小在4cm。
[0068] 步骤2中蒸煮压力为8bar,蒸煮时间I. 5h。
[0069] 步骤3中田沟的行间距离为60cm,田沟深度为30cm。
[0070] 步骤3中所用的有机肥中还含有邻硝基苯酚钠32g/kg、聚天冬氨酸95g/kg、蕨麻 58g/kg、赤霉素52g/kg、羟基乙酰胺37g/kg、三聚磷酸钠56g/kg。
[0071] 对比例2
[007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秸杆浸泡过滤去除浸泡液后,不经过蒸煮,直接 掩埋,具体如下:
[0073] -种秸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4] 步骤1,收集秸杆,晾干、粉碎;
[0075] 步骤2,将步骤1粉碎后的秸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
[0076] 步骤3,将步骤2浸泡后的秸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
[0077] 步骤1中所得粉碎秸杆的颗粒大小在4cm。
[0078] 步骤2中每Ikg秸杆的处理液用量为7L。
[0079] 步骤2中处理液是烟酰胺、NaHCO3、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海藻酸钠、丙二醇、甲 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烟酰胺38g/L,NaHC0 315g/L,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9g/L,海藻酸钠 22g/L,丙二醇 35mL/L,甲酸 60mL/L。
[0080] 步骤2中浸泡温度为48°C,浸泡时间为3h。
[0081] 步骤3中田沟的行间距离为60cm,田沟深度为30cm。
[0082] 步骤3中所用的有机肥中还含有邻硝基苯酚钠32g/kg、聚天冬氨酸95g/kg、蕨麻 58g/kg、赤霉素52g/kg、羟基乙酰胺37g/kg、三聚磷酸钠56g/kg。
[0083] 对比例3
[008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有机肥中不含有复合增效剂,具体如下:
[0085] -种秸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6] 步骤1,收集秸杆,晾干、粉碎;
[0087] 步骤2,将步骤1粉碎后的秸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
[0088] 步骤3,过滤除去步骤2所得浸泡液后,将秸杆蒸煮;
[0089] 步骤4,将步骤3蒸煮后的秸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
[0090] 步骤1中所得粉碎稻杆的颗粒大小在4cm。
[0091] 步骤2中每Ikg秸杆的处理液用量为7L。
[0092] 步骤2中处理液是烟酰胺、NaHCO3、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海藻酸钠、丙二醇、甲 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烟酰胺38g/L,NaHC0 315g/L,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9g/L,海藻酸钠 22g/L,丙二醇 35mL/L,甲酸 60mL/L。
[0093] 步骤2中浸泡温度为48°C,浸泡时间为3h。
[0094] 步骤3中蒸煮压力为8bar,蒸煮时间I. 5h。
[0095] 步骤4中田沟的行间距离为60cm,田沟深度为30cm。
[0096] 性能测定
[0097] 选择玉米-小麦轮作高产旱地土壤作为试验田,试验前釆集耕层土壤分析其基本 理化性质和供试秸杆的养分含量,结果如下:
[0098] 表一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0099]
[0102] 按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方法进行试验,自玉米播种后至收获总共约90d,施入种 子后,各处理每30d取样一次,整个种植期共取3次;自小麦播种后至收获总共约90d,施入 种子后,各处理每30d取样一次,整个种植期共取3次。
[0103] 取样后样品经洗净、80°C烘干,利用失重法测定秸杆腐解率,稻杆腐解率(%)= (原結杆重一稻杆残留量)/原稻杆重X 1〇〇。
[0104] 分别测定小麦秸杆和玉米秸杆原始样的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每次取 样后测定秸杆的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量,计算秸杆养分释放率。取样秸杆以H 2SO4-H2O2消 煮后,重格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含碳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含磷 量;火焰光度法测含钾量。养分释放率(%) =(原始秸杆某养分量一剩余稻杆养分量)/ 原始稻杆养分量X 100。
[0105] 结果如下:
[0106] 表三玉米秸杆腐解率(% )

[0115] 由以上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秸杆还田方法中,玉米秸杆和小麦秸杆的腐解率 90天内均可达到90%以上,玉米秸杆和小麦秸杆的养分释放率90天内均可达到70 %左右。 而对比例中玉米秸杆和小麦秸杆的腐解率仅有75%、玉米秸杆和小麦秸杆的养分释放率在 35~50%,这可能是因为秸杆经过粉碎、处理液浸泡、蒸煮,掩埋进田沟后施加的有机肥中 加入了复合增效剂(邻硝基苯酚钠、聚天冬氨酸、蕨麻、赤霉素、羟基乙酰胺、三聚磷酸钠), 使秸杆所含木质素能完全降解,从而大大提高了秸杆的分解效率和养分释放率。
【主权项】
1. 一种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秸杆,晾干、粉碎; 步骤2,将步骤1粉碎后的秸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 步骤3,过滤除去步骤2的浸泡液后,将秸杆蒸煮; 步骤4,将步骤3蒸煮后的秸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 步骤2中处理液是烟酰胺、NaHCO3、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海藻酸钠、丙二醇、甲酸的 混合水溶液,其中,烟酰胺25~55g/L,NaHCO3IO~40g/L,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5~12g/ L,海藻酸钠12~30g/L,丙二醇10~50 mL/L,甲酸20~70mL/L。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得粉碎秸杆的颗粒 大小在3~5c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Ikg秸杆的处理液 用量为5~10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处理液中烟酰胺 38g/L,NaHC0315g/L,肉豆蔻酰胺丙基二甲胺9g/L,海藻酸钠22g/L,丙二醇35mL/L,甲酸 60mL/L。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浸泡温度为40~55°C, 浸泡时间为2~4h。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蒸煮压力为7~lObar, 蒸煮时间1~2h。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田沟的行间距离为 60cm,田沟深度为30cm。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用的有机肥中还含 有邻硝基苯酷钠20~60g/kg、聚天冬氨酸40~120g/kg、蕨麻30~90g/kg、赤霉素25~ 70g/kg、羟基乙酰胺15~50g/kg、三聚磷酸钠35~80g/kg。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先收集秸秆,晾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秸秆放入处理液中浸泡;过滤除去浸泡液后,将秸秆蒸煮;最后将蒸煮后的秸秆掩埋进田沟,施入有机肥,覆土镇压。本发明先将秸秆粉碎,再通过处理液浸泡、蒸煮,然后在有机肥中加入复合增效剂(邻硝基苯酚钠、聚天冬氨酸、蕨麻、赤霉素、羟基乙酰胺、三聚磷酸钠),结合土壤中的微生物,使秸秆所含木质素能完全降解,大大提高了秸秆分解效率,不仅缩短了秸秆还田时间,还减少了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根部病害的发生。
【IPC分类】A01D82/00
【公开号】CN104982159
【申请号】CN201510362406
【发明人】张丛志, 赵金花, 张佳宝, 赵占辉, 蔡太义, 丁宁宁, 吴其聪, 宁琪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