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_4

文档序号:9333789阅读:来源:国知局
噻虫啉21 %、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 %、木质素磺酸钠8 %、滑石 粉补足100%。
[0161] 制备方法:同上。
[0162] 实施例18 :42 %氟啶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20 :1)
[0163] 氟啶脲40%、噻虫啉2%、十二烷基硫酸钠1 %、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 土补足100%。
[0164]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与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得 42 %氟啶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0165] 对比例13 :42%氟啶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 :1)
[0166] 氟啶脲40%、噻虫嗪2%、十二烷基硫酸钠1 %、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 土补足100%。
[0167] 制备方法:同上。
[0168] 实施例19 :41 %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40 :1)
[0169] 氟啶脲40%、噻虫啉1 %、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 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 15%、有机硅消泡剂0. 1%、卡松0.5%、水补足至 100%〇
[017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 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41 %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
[0171] 对比例14 :41 %丁醚脲?噻虫啉悬浮剂(40 :1)
[0172] 丁醚脲40%、噻虫啉1%、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 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 15%、有机硅消泡剂0. 1%、卡松0.5%、水补足至 100%〇
[0173] 制备方法:同上。
[0174] 以上实施例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相互替换。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 啉或哌虫啶相互替换,以形成新的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重复罗列,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175] 大田应用试验:田间防治蚜虫和水稻褐飞虱试验
[0176] 用实施例与50g/L氟啶脲EC、70%吡虫啉WG、60%烯啶虫胺WP、40%噻虫啉SC、进 行对比实验。以蚜虫、水稻褐飞虱、白粉虱为实验对象,以虫害发生最盛期进行施药,共施药 1次,以施药前,施药后3天,7天,21天分别调查小麦蚜虫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 按以下公式计算:
[0177]
[0178]
[0179] 式中PT。:施药前,PT 1:施药后,PT :药剂处理区,CK :空白对照区。
[0180] 田间药效结果见表6至表11。
[0181] 表6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绵阳三台县)
[0182]
[0184]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 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在0. 01水平上差异显 著。
[0185]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水稻 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 与吡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0186] 表7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绵阳三台县)
[0187]
[0188]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吡虫啉复配,在重量比1 :30_40 :1范围内也 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构 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7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 :30-40 :1范围内, 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的防治效果, 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吡虫啉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 剂的复配效果。
[0189] 表8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试验测定(成都郫县)
[0190]
[0192]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蚜 虫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与烯 啶虫胺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0193] 表9实施例与对比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成都郫县)
[0194]
[0195]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烯啶虫胺复配,在重量比1 :30_40 :1范围内 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 丁醚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 :30-40 :1 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 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烯啶虫胺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 他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效果。
[0196] 表10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试验测定(绵阳北川)
[0197]
[0199]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温室 白粉虱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 与噻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0200] 表11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比较(绵阳北川)
[0201]
[0202]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噻虫啉复配,在重量比1 :30-40 :1范围内也 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丁 醚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11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 :30-40 :1 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的 防治效果,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噻虫啉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他新 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效果。
[0203] 田间药效结果可以看出,氟啶脲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 氯噻啉或哌虫啶任一种复配增效效果明显,防止效果好于单剂。
[0204]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分别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或哌 虫啶复配,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吡虫啉、氟啶 脲与烯啶虫胺、氟啶脲与噻虫啉、氟啶脲与氯噻啉、氟啶脲与哌虫啶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 果。对此不再进行重复罗列。
[0205]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氟啶脲,有效成分 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其重量比为1:30~40: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其 重量比为1:20~20: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B新烟碱类杀虫 剂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中的一种或多种。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 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 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 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颗粒剂。7. 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植物虫害的农药 制剂。8. 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刺吸式害虫、鳞翅 目害虫和\或农业螨虫的农药制剂。9. 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蚜虫、水稻飞 虱、水稻二化螟、朱砂叶螨或\和二斑叶螨的农药制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氟啶脲,有效成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有效成分A与B重量比是1:30~40:1,优选为1:20~20:1。上述复配剂配比合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对刺吸式害虫、鳞翅目害虫、农业螨虫如蚜虫、水稻飞虱、水稻二化螟、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效果优异,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目的,具有明显的应用推广价值。
【IPC分类】A01P7/04, A01P7/02, A01N51/00, A01N43/40, A01P5/00, A01N43/90, A01N47/40, A01N47/34
【公开号】CN105052966
【申请号】CN201510467993
【发明人】胡君, 胡细佳
【申请人】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