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可灭踪的除草剂组合物及其用图_3

文档序号:938187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约两至四倍。
[0064]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供说明用途)。
[0065] 实施例1
[0066] 此实施例说明可形成本发明微囊的某些乙炔脲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除另有指明 外,量以重量计。
[0067] 制备乙炔脲
[0068] 向设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回流冷凝器的合适反应容器注入765份脲及875份水。将 282份浓硫酸加进此浆液,并加热混合物至70°C。在70°C时,慢慢加入605份乙二醛(40% 水溶液及不含甲醛)到透明溶液,使反应温度维持在75-80° C之间。加入乙二醛后,反应 混合物维持75°C-小时,然后冷却。过滤分离乙炔脲晶体,并用水及稀苛性水溶液清洗。
[0069] 干燥后的乙炔脲熔点为298°C _300°C,产率为88% (525份)。
[0070] 制备四羟甲基乙炔脲
[0071] 向设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回流冷凝器的合适反应容器注入688份(10摩尔)含水 甲醛(44% ),并使用22份0. 5N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8. 7。在40°C向该溶液加入284 份(2摩尔)乙炔脲。在反应期间,温度可上升至55 °C。此时,大部分乙炔脲已进入溶液中。 约15分钟后,加入5份0. 5N氢氧化钠调整pH值至8. 0。得到淡黄色透明溶液。透明溶液 于50°C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水份,直至反应容器内容物为约640份。把容器中所得浆液倒进 800份甲醇内。将得到的白色晶体沉淀物过滤并干燥。
[0072]四羟甲基乙炔脲的总产率为483份(92% ),而熔点为132°C _136°C。
[0073] 制备二甲氣基甲基二乙氣基甲基乙炔脲
[0074] 向设置如前的合适反应容器加入320份(10摩尔)甲醇、460份(10摩尔)乙醇 及20份70%浓硝酸。向此酸性醇混合物加入262份(1摩尔)四羟甲基乙炔脲,加热反应 混合物至40°C,并加以搅拌。约二十分钟后,所有四羟甲基乙炔脲进入溶液。反应混合物 变成透明时,将它冷却至22°C,并加入45份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混合物至pH7-8。 减压条件下慢慢加热中和后的透明溶液至l〇5°C,以除去基本上所有的醇一水的混合物。所 得浆液以80°C趁热过滤,除去无机盐及其它杂质。
[0075] 浆状二甲氧基甲基二乙氧基甲基乙炔脲的产量为320份。此产物的结构经核磁共 振波谱确认。块状固体(pan solids)为95. 0%及薄片状固体(foil solids)为98. 5%。 加登纳-荷耳得(Gardner-Holdt)黏度为Z3-Z4(25°C )。此产物溶于水及苯。
[0076] 制备甲基化乙基化乙炔脲
[0077] 向设置如前的合适反应容器加入142份(1摩尔)乙炔脲及300份(4. 4摩尔)含 水甲醛(44% )。使用约6份0. 5N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7. 5-8. 0。加热反应混合物 至80°C,并维持15分钟。再使用0. 5N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反应混合物的pH值至约7-7. 5。 所得的淡黄色四羟甲基乙炔脲溶液于50°C进行减压蒸馏,直至反应容器中浆液重量为约 305-310份之间。50°C时,向浆液中加入160份(5摩尔)甲醇及6份浓硝酸。加入后轻微 放热。反应温度维持在约55°(:-60 1€30分钟,随后冷却至22°(:。使用20%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所得混合物至pH 7-8,然后缓慢加热至105°C,以减压方式除去基本上所有的乙醇及 水。向所得浆液加入92份(2摩尔)乙醇及4份硝酸及将加入物料加热至约70°C。维持该 温度30分钟。反应混合物冷却至22°C后,使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 7. 5。减压条 件下缓慢加热中和溶液至l〇5°C,以除去全部醇一水混合物。所得浆液以80°C趁热过滤, 除去无机盐及其它杂质。
[0078] 浆液的产量为320克。薄片状固体(foil solids)为99. 5%及产物可溶于水。核 磁共振分析显示产物中甲氧基与乙氧基的比率是1 :〇. 63,即平均甲基化度为约2. 4及平均 乙基化度为约1.6。
[0079] 重复甲基化乙基化乙炔脲的所有必须的制备步骤,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次烷化步骤 中使用138份(3摩尔)乙醇。最终的浆液产物可溶于水。薄片状固体(foil solids)为 99%。核磁共振分析显示产物中甲氧基与乙氧基的比率是1:0. 81。产物可溶于水,亦溶于 苯。
[0080] 制备甲基化丁基化乙炔脲
[0081] 重复上文所载甲基化乙基化乙炔脲的所有必须的制备步骤,不同之处在于羟甲基 化乙炔脲首先与192份(6摩尔)甲醇进行反应。
[0082] 使用正丁醇完成第二阶段烷基化,过程如下:在甲基化步骤后向所得浆液中加入 74份(1摩尔)正丁醇及1份硝酸。加热反应混合物至105°C,维持1. 5小时。蒸馏物(似 乎为甲醇)用Dean-Stark阱抽走。冷却浅黄色溶液至20°C,并以0. 5N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至pH 7-7.5。未经反应的丁醇及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任意水份以121°C减压除去。
[0083] 对得到的约100%固体的粘稠液进行N.M.R.分析,发现甲氧基:丁氧基比率为1 : 0. 32,即平均甲基化度约为3,平均丁基化度为I. 0。产物储存于室温下,维持液态,并无结 晶。产物仅微溶于水,但溶于苯。
[0084] 实施例2
[0085] 制备微囊包封的可灭踪
[0086] 制备以下溶液:
[0087] A.聚乙烯醇原液,其4%水溶液在温水中使用Hoeppler落球方法(Elvanol 50-42 G, ex. E. I DuPont de Nemours&Company)测得在 20°C时的黏度为 35-45 cp,通过高速搅拌 形成。
[0088] B.具有如下成分胺溶液:
[0089] ? 52. 56g 乙二胺
[0090] ? 59. 76g二亚乙基三胺
[0091] ? 92. 16g无水碳酸钠
[0092] ? 54g木质素磺酸钠
[0093] ? 36g 稳定剂
[0094] ? 720ml水
[0095]C.与水不混溶有机相,恰好在使用前制备,成分如下:
[0096] ?720g技术级可灭踪
[0097] ? 104. 4g 四(甲氧基甲基)甘脈(Powderlink 1174)
[0098] ? 38. 88g 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PAPI, ex. Upjohn Company)
[0099] 将2160ml0. 5%聚乙稀醇溶液A置于两公升的带有挡板的烧瓶(baffled flask), 使用设有一英寸双头的"分散搅拌机"(ex. Premier Mill Corporation)大力搅拌。加入有 机相溶液C,紧接再加入胺溶液B。以桨式搅拌器代替分散搅拌机,缓慢搅拌混合物,并维持 悬浮状态两小时。使用真空过滤方法回收微囊,用水清洗至中性pH值,并于水中再分散,产 生含相当于61. 2%活性可灭踪的浆状产物。
[0100] 比较例
[0101] 为进行比较,稀释市售的可灭踪浓缩液(EC),并用水进行乳化,以提供含有36% 活性成分的组合物,作为对照物。
[0102] 使用传统喷淋设备,以每英亩一镑活性成分的浓度,将两种制剂施用于温室中的 棉花植物。两种制剂都能控制不希望的杂草,实施例1制剂至少与市面有售EC制剂同样有 效。
[0103] 实施例3和4
[0104] 按实施例2步骤制备更多制剂。微囊外壳的聚合物含量及包封的除草剂溶液剂量 各有不同,如下表1所示。
[0105]表1
[0106]
[0107] 实施例5
[0108] 此实施例载列若干生物数据,与本领域已知类似配方的功效作比较,说明本发明 微囊制剂的功效。
[0109] 把稗草、谷莠子、狗尾草、野高粱及绒毛叶种子种于一块25厘米X 15厘米X7. 5 厘米含有表层土的纤维种植板。种植板分为五行,每个品种种植于其中一行。对于可灭踪 测试制剂的每种施用率,上述杂草品种有四块重复种植板。
[0110] 溶解足够剂量制剂来制备各测试制剂的原液,以使40毫升水内含有0. 0356克活 性成分。抽走20毫升原溶液,并连续使用20毫升水进行稀释,提供每公顷0. 25、0. 125、 0. 0625、0. 0313、0. 0156及0. 0078公斤活性成分的施用率。
[0111] 然后,使用在喷罩内的轨道式喷涂器在土壤表面喷淋各施用率的测试制剂溶液。 再使用上文步骤,以相同的施用率的标准可灭踪制剂(Command^ Herbicide 4. 0乳 油(EC))(下文称"标准制剂配方")喷洒种植板。相似地,种植板亦经上述步骤及使用US 5, 788, 520制剂处理。
[0112] 而且,各测试均包括未经处理的对照物。
[0113] 喷洒完成后,把种植板置于温室内14天。之后,观察评估该测试的控制杂草百分 率。将各测试制剂及标准商用制剂的控制杂草百分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能控制各种 杂草达85% (ED85)的各施用率。从这些数据,使用下列比例,确定测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