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

文档序号:9494424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用海产品的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牡蛎、贻贝、文蛤等双壳贝类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高,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 爱。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双壳贝类在水底滤食生活的特性,影响了双壳贝类的食 用安全性。目前,国内经常性监控指标包括铅、砷、汞、铜、镉、铬等重金属污染及石油烃类指 标;PSP、DSP、NSP等贝类毒素指标;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甲肝病毒、 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病原微生物指示物。
[0003] 寄生于双壳贝类的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危害,不仅去除难度大,而且会对食用者 造成致病危害。贝类净化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国内外贝类净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贝类换区暂养法:指将已污染的贝类运往清洁无污染的海区进行暂养,直至贝类体内 病原菌数量低于卫生标准。(2)紫外照照射法: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海水使细菌核组织 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细菌的逐渐损伤和致命性生理变化。(3)臭氧法:臭氧气体是一种强 氧化剂,作为广谱高效消毒剂已有相当长的应用历史,其净化贝类的优点是不改变贝类的 风味和外形,却能直接杀灭病原菌和病毒。此外,专利号为ZL201010239891. 8(授权公 告号为CN101904310B)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海产双壳贝类的生物净化方法》、申请号为 201010546755. 3(申请公布号CN101999330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净化食用双壳贝类 体内有害物的方法》等专利中也公开了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
[0004] 然而,上述各种净化方法中,未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同时脱除,且未根据细 菌和病毒的不同生物特性进行针对性地分步去除,因此致病微生物的净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效果好的双壳贝类净化 方法,该净化方法尤其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和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病毒具 有良好地脱除效果。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壳贝类的净化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次净化
[0008] 将双壳贝类暂养于第一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净化处理2~5d,该第一净 化水体为水温8. 5~14. 5°C、盐度20~28%。、pH值7. 0~8. 4、氧气饱和含量60%以上、 保持紫外线持续照射的天然海水,该第一净化水体添加有适量用于增强双壳贝类免疫力的 免疫增强剂;
[0009] (2)二次净化
[0010] 经一次净化后的双壳贝类暂养于第二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净化处理3~ 5d,该第二净化水体为水温17. 5~21. 5°C、盐度20. 5~25. 0%。、pH值7. 0~8. 4、氧气饱 和含量60%以上、保持紫外线持续照射的天然海水,该第二净化水体添加有适量用于增强 双壳贝类免疫力的所述免疫增强剂。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免疫增强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硒代蛋氨酸5~20份、EDTA-FeNa 50~100份、EDTA-ZnNa2 50~100份、β-葡聚糖100~200份,摄入适量Se元素对双壳 贝类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Fe、Zn可拮抗重金属离子,如Cd、Pb等在双壳贝类体内的富集, β-葡聚糖能够直接激活白细胞,提高其吞噬活性,同时促进一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 成,以上各添加物合理组配使用,具有协调增效作用。
[0012] 进一步,所述免疫增强剂在第一净化水体和第二净化水体中的添加量均0. 7~ 1. 4kg/L〇
[0013] 作为优选,所述针状纤维藻在第一净化水体的浓度保持在1. 4X103~5. 0X103个 细胞/L,所述针状纤维藻在第二净化水体的浓度保持在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 针状纤维藻不仅可在暂养过程中为双壳贝类提供食物来源,而且具有辅助脱除微生物的作 用。
[0014] 作为优选,上述步骤(1)中的紫外照射强度为15~30W,上述步骤(2)中的紫外照 射强度为12~18W。
[0015] 为达到更佳的净化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净化水体和第二净化水体中双壳贝 类暂养密度均为85~110:500~700kg/L或110~150:700~1000kg/L,且当暂养密度 为85~110:500~700kg/L时,第一净化水体和第二净化水体的流速均为21~35L/min, 当暂养密度为110~150:700~1000kg/L时,第一净化水体和第二净化水体的流速均为 30~50L/min;其中上述双壳贝类的暂养密度指净化水体中暂养的双壳贝类的重量与净化 水体体积之间的比值。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净化水体采用循环水模式或流动水模式,所述第二净化水体 采用循环水模式或流动水模式。
[0017] 为使该净化方法更具针对性,净化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双壳贝类为牡蛎或贻 贝中的至少一种。
[0018] 进一步,所述双壳贝类为牡蛎,且包括以下步骤:
[0019] ⑴一次净化
[0020] 将牡蛎暂养于第一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并使针状纤维藻的浓度保持在 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净化处理2~4d,该第一净化水体为水温8. 5~14. 5°C、 盐度24~28%。、pH值7. 0~8. 4、氧气饱和含量60%~65%、保持15~25w紫外线照射 天然海水,该第一净化水体中添加有所述免疫增强剂;
[0021] (2)二次净化
[0022] 经一次净化后的牡蛎暂养于第二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并使针状纤维藻 的浓度保持在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净化处理3~5d,该第一净化水体为水温 17. 5~21. 5°C、盐度20. 5~25. 0%。、pH值7. 0~8. 4、氧气饱和含量60 %~65%、保持 12~18W紫外线持续照射的天然海水,该第二净化水体中添加有所述免疫增强剂。
[0023] 进一步,所述双壳贝类为贻贝,且包括以下步骤:
[0024] (1)一次净化
[0025] 将贻贝暂养于第一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并使针状纤维藻的浓度保持在 3.ΟX103~5.ΟX10 3个细胞/L,净化处理3~5d,该第一净化水体为水温10~14°C、盐度 20~28%〇、pH值7. 4~8. 4、氧气饱和含量60%以上、保持18~30w紫外线持续照射的天 然海水,该第一净化水体中添加有所述免疫增强剂;
[0026] (2)二次净化
[0027] 经一次净化后的贻贝暂养于第二净化水体中,投放针状纤维藻并使针状纤维藻 的浓度保持在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净化处理3~5d,该第一净化水体为水温 17. 5~21. 5°C、盐度20. 5~25. 0%〇、ρΗ值7. 0~8. 4、氧气饱和含量60%以上、保持15~ 18W紫外线持续照射的天然海水,该第二净化水体中添加有所述免疫增强剂。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二次净化法,分步脱除双壳贝类 的细菌和病毒等生物性危害,大大提高了净化效果;采用该方法一周左右即可使双壳贝类 上的细菌脱除率达90%左右,而病毒的脱除率达95%以上,达到食用卫生标准。本发明操 作简单,净化效率高,成本低,不影响双壳贝类的品质和口味,对双壳贝类产品的养殖和开 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 实施例1 :
[0031] 第一净化水体:500L自然海水(循环水)的贝类净化池,水温为14. 5°C,盐度为 24%。,氧气饱和含量60 %~65 %,添加有0. 7kg/L的免疫增强剂,该免疫增强剂的组分组成 为:5份硒代蛋氨酸、60份EDTA-FeNa、60份EDTA-ZnNa2、100份β-葡聚糖。
[0032] 第二净化水体:500L自然海水(循环水)的贝类净化池,水温为17. 5°C,盐度为 21%。,氧气饱和含量60 %~65%,添加有0. 8kg/L的免疫增强剂,该免疫增强剂的组分组成 为:1〇份硒代蛋氨酸、50份EDTA-FeNa、50份EDTA-ZnNa2、150份β-葡聚糖。
[0033] 将85kg的牡蛎暂养于上述第一净化水体中,每日定时投喂针状纤维藻3~4次, 保持针状纤维藻在第一净化水体的浓度为1. 4X103~2. 4X103个细胞/L,15W强度的紫外 线持续照射,净化时间为4天,结果如表1所示。
[0034]表1
[0036] 注:牡蛎在进行第一阶段净化前,首先将其置于含有102CFU/L副溶血性弧菌、 102CFU/L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置2h,进行染菌。
[0037] 将经第一净化水体处理后的牡蛎暂养于第二净化水体中,每日定时投喂针状纤维 藻3~4次,保持针状纤维藻在第一净化水体的浓度为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12W 强度的紫外线持续照射,净化时间为5天,结果如表2所示。
[0038]表2
[0039]
[0040] 注:牡蛎在进行第二阶段净化前,首先将其置于含有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的海水 中放置2h,进行染毒。
[0041] 实施例2:
[0042] 第一净化水体:800L自然海水(流动水)的贝类净化池,水温为8. 5°C,盐度为 28%。,氧气饱和含量60 %~65 %,添加有lkg/L的免疫增强剂,该免疫增强剂的组分组成 为:9份硒代蛋氨酸、70份EDTA-FeNa、80份EDTA-ZnNa2、100份β-葡聚糖。
[0043] 第二净化水体:800L自然海水(流动水)的贝类净化池,水温为21.5°C,盐度为 25%。,氧气饱和含量60 %~65%,添加有0. 8kg/L的免疫增强剂,该免疫增强剂的组分组成 为:1〇份硒代蛋氨酸、80份EDTA-FeNa、50份EDTA-ZnNa2、150份β-葡聚糖。
[0044] 将120kg的牡蛎暂养于上述第一净化水体中,每日定时投喂针状纤维藻3~4次, 保持针状纤维藻在第一净化水体的浓度为1. 4X103~2. 4X103个细胞/L,20W强度的紫外 线持续照射,净化时间为2天,结果如表3所示。
[0045]表 3
[0046]
[0047] 注:牡蛎在进行第一阶段净化前,首先将其置于含有102CFU/L副溶血性弧菌、 102CFU/L大肠杆菌的海水中放置2h,进行染菌。
[0048] 将经第一净化水体处理后的牡蛎暂养于第二净化水体中,每日定时投喂针状纤维 藻3~4次,保持针状纤维藻在第一净化水体的浓度为1. 4X103~2. 4X10 3个细胞/L,18W强度的紫外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