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94548阅读:来源:国知局
] 抑菌生根培养基的制备:以配制1L抑菌培养基计算,将实施例1中所得全部A液 放入2L烧杯中,用生根培养基定容至1L,然后加入500mg/LNAA母液2ml,混匀,制得抑菌培 养基。分装于培养容器中,每瓶50ml。
[0045] 实施例5抑菌组合物用于培养容器的消毒
[0046] 将实施例1中的A液与无菌水按1:30的比例稀释,制得稀释液(简称B液)。将 培养容器放入B液中充分浸泡4h,瞭干,备用。
[0047] 实施例6抑菌组合物用于试管苗的消毒
[0048] 先用75%酒精消毒试管苗30s,无菌水冲洗3遍,再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无 菌水冲洗5遍,然后将试管苗放入B液(实施例5所制备)中充分浸泡2h,晾干,备用。
[0049] 实施例7抑菌组合物用于试管苗的培育
[0050] 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将实施例6中消毒后的试管苗用滤纸吸干,接种于抑菌培 养基中,放在自然环境中培养。
[0051] 试验例1抑菌培养基组成成分的筛选试验
[0052] 一、试验方法
[0053](一)各处理的配方组成
[0054] 本试验将见血飞、颠茄草、通城虎、樗叶花椒、洋金花、管花马兜铃等按表1的方式 进行配伍,抑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参照实施例1-3的方法进行制备;后续操作过程(包括制 备抑菌培养基、培养容器的消毒、试管苗的消毒、试管苗的培育等)按照实施例4-7的方式 执行。
[0055] 表1各处理抑菌培养基配方组成成分试验
[0056]

[0058](二)室内试验
[0059] 选用株高2-3cm,生长健壮的红颜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生根培养。试验在本公 司的组培室内进行。试验共14个处理(见表1),4次重复,每重复10瓶,每瓶1株,随机区 组排列。处理1-13在自然环境中操作,处理14按照传统组培方法,在封闭的超净工作台中 操作。
[0060] 观察过程中统计污染瓶数,最后计算污染率;试验结束后统计草莓苗的各种形态 指标。
[0061] 污染率(% )=污染瓶数/总接种瓶数X100 %。
[0062] 二、试验结果
[0063] 室内组培试验结果见表2-6。
[0064] 试验结果表明: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煮,得到的药液与生 根培养基混合制得的抑菌培养基(处理1)相比于对照(处理14):株高增加20. 4%,根长 增加41. 0%,根条数增加15. 5%。由试验结果可知:处理1与处理(2-14)在株高、根长和 根条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污染率中,处理1与处理14间无显著差异,处理1与处理2-13 间有极显著差异。这说明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煮,得到的药液与生 根培养基混合,制得的抑菌培养基具有极显著的协同增效的功能,不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 果,还能有效的促进试管苗的生长。
[0065]表2各处理抑菌培养基配方组成成分试验结果


[0077] 试验例2抑菌培养基组成成分的复核试验
[0078] 一、试验方法
[0079](一)各处理的配方组成
[0080] 试验例1的组成成分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一定比 例混合煎煮,得到的药液与生根培养基混合,制得的抑菌培养基,不仅能抑菌,还能增加株 高,促进根长,增加根条数。鉴于植物配伍成分影响非常复杂,可能存在增效、拮抗等多种影 响,可能存在二元复配优于三元复配的情况。所以根据试验例1的情况设计二元复配试验, 各处理参照表7的用量设计。
[0081] 表7各处理抑菌培养基配方组成成分试验
[0082]

[0084] (二)室内试验
[0085] 选用株高2-3cm,生长健壮的红颜试管苗,进行生根试验。试验在本公司的组培室 内进行。试验共20个处理(见表7),4次重复,每重复10瓶,每瓶1株,随机区组排列。处 理1-19在自然环境中操作,处理20按照传统组培方法,在封闭的超净工作台中操作。
[0086] 观察过程中统计污染瓶数,最后计算污染率;试验结束后统计草莓苗的各种形态 指标。
[0087] 污染率(% )=污染瓶数/总接种瓶数X100%。
[0088] 二、试验结果
[0089] 室内组培试验结果见表8-12。
[0090] 根据试验结果可见,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煮,得到的药液 与生根培养基混合,制得的抑菌培养基的效果显著优于处理2-20的复配方案(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结合试验例1综合考虑,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煮的复配 效果要明显优于其它的复配方案,这表明该复配方案中的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的配伍 组合有显著的协同增效功效。
[0091] 表8各处理抑菌培养基配方组成成分试验结果


[0102] 试验例3抑菌培养基组成成分的用量筛选试验
[0103] 一、试验方法
[0104](一)组成成分的用量设计
[0105] 按照表13的用量设计处理。
[0106] 表13组成成分的用量
[0109](二)室内试验
[0110] 选用株高2-3cm,生长健壮的红颜试管苗,进行生根试验。试验在本公司的组培室 内进行。试验共14个处理(见表13),4次重复,每重复10瓶,每瓶1株,随机区组排列。处 理1-13在自然环境中操作,处理14按照传统组培方法,在封闭的超净工作台中操作。
[0111] 观察过程中统计污染瓶数,最后计算污染率;试验结束后统计草莓苗的各种形态 指标。
[0112] 污染率(% )=污染瓶数/总接种瓶数x100 %。
[0113] 二、试验结果
[0114] 试验结果见表13-17。根据试验结果可见,效果较好的复配方案是:"见血飞 16-20g、颠茄草3-5g和通城虎4-6g",该复配方案在增加株高、促进根长、增加根条数和抑 制培养基污染等方面的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用量的复配方案;其中,综合各项指标,"见血飞 18g、颠茄草4g和通城虎5g的配伍"得到的药液与生根培养基混合,制得的抑菌培养基的效 果是复配方案中最好的,显著优于该处理2-14的复配方案(差异达显著水平)。
[0115] 表13组成成分不同用量的试验

【主权项】
1. 用于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消毒的抑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见血 飞、颠茄草和通城虎。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是:见血飞12-25 份、颠茄草2-10份、通城虎1-8份。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是:见血飞16-20 份、颠茄草3-5份、通城虎4-6份;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是:见血飞18份、颠茄草4份、通 城虎5份。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抑菌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称 取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2)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混合均匀后用水煎煮;煎煮液 过滤,取滤液,即得。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按照g/ml计,见血飞、颠茄草 和通城虎组成的抑菌组合物与水的比例为1:10-30,优选为1:20 ; 所述的煎煮是50-70°C煎煮0. 5-4h,优选为60°C煎煮2h。6. -种抑菌的生根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抑菌组合 物。7. 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抑菌组合物在植物组织培养消毒或促进试管苗生长中 的应用。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的抑菌组合物应用于制备抑 菌培养基;优选的,所述的培养基是生根培养基,更优选为草莓的生根培养基;最优选的, 所述草莓的生根培养基的成分包括:1/2MS、NAA、琼脂和蔗糖; 优选的,所述制备抑菌培养基的方法包括: 生根培养基的制备:称取5. 7g1/2MS培养粉、24g蔗糖和8. 4g琼脂,混合均匀,放入 1. 2L水中,加热煮沸,备用; 抑菌生根培养基的制备:将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制备的抑菌组合物放入2L烧 杯中,用生根培养基定容至1L,然后加入500mg/LNAA母液2ml,混匀,制得抑菌培养基。9.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的抑菌组合物应用于培养容 器的消毒;优选的,将制备的抑菌组合物与无菌水按1:30的比例稀释,制得稀释液;将培养 容器放入稀释液中充分浸泡,晾干。10.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包括应用所述的抑菌组合物 对试管苗进行消毒或应用于试管苗的培育; 优选的,应用所述的抑菌组合物对试管苗进行消毒包括:将制备的抑菌组合物与无菌 水按1:30的比例稀释,制得稀释液,备用;先用75%酒精消毒试管苗30s,无菌水冲洗3遍, 再用2%次氯酸钠浸泡2min,无菌水冲洗5遍,然后放入稀释液中充分浸泡2h,晾干; 所述的试管苗的培育包括: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将按照上述消毒方式消毒后的试管 苗用滤纸吸干,接种于抑菌培养基中,放在自然环境中培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开放式植物组织培养的抑菌剂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组分筛选试验发现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配伍在一起得到的抑菌组合物,不仅能有效抑菌,还能显著增加试管苗的株高、促进根长并增加根条数。本发明进一步发现,将见血飞、颠茄草和通城虎按照16-20:3-5:4-6的质量比例进行配伍后具有更佳的协同效果,尤其是按照18:4:5的比例进行配伍后,三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协同增效功效,不仅能有效抑制生根培养基的污染,而且在增加试管苗的株高、促进根长和增加根条数等方面的效果也更为显著。本发明有效降低了组培的设备投资、环境要求低、操作简单、效益高。
【IPC分类】A01N65/38, A01P1/00, A01P21/00, A01N65/44, A01H4/00
【公开号】CN105248473
【申请号】CN201510781883
【发明人】蔡家锟, 李金艳, 赵东平, 朱珂佳
【申请人】北京阿格瑞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