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增产栽培方法_2

文档序号:96511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如果需灌溉时遇到下雨,则根据雨量减少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0047]D施肥:播种后第一水即出苗水时随滴灌亩施入磷酸一胺2kg/亩;
[0048]在第二水拔节期时即6月5-15日随滴灌施入3kg/亩磷酸一胺和5kg/亩尿素;
[0049]在第三水孕穗期时即6月25日-7月5日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和10kg/亩尿素;
[0050]在第四水抽穗期时即7月15日-7月25日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10kg/亩尿素和磷酸钾5kg/亩;
[0051]在第五水灌浆初期时即8月5日-8月10日随滴灌施入5kg/亩尿素和磷酸钾5kg/亩;
[0052]步骤五:病虫草害防治
[0053]苗期若发生虫害,喷施相应杀虫剂;
[0054]步骤六:收获
[0055]谷穗中、下部的籽粒背面呈现灰白色,籽粒变硬,即可收割。
[0056]实施例2
[0057]—种谷子增产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8]1.精细整地
[0059]在新疆一般为秋翻冬灌地,秋季深耕土层要在20cm以上;春季整地要做好耙耱、浅犁、镇压保墒工作。谷子播种对种床要求很高,整地后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0060]2.适期播种
[0061]谷子发芽一般要求5cm土层内温度稳定上升到10°C以上较为适宜。新疆北疆适宜播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
[0062]3.播种方式和密度
[0063]采用棉花精量播种机经调试播种谷子,铺膜、铺滴灌带、施种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要求薄膜厚度大于0.01mm,可用膜宽1.25m或2.5m膜。膜上宽窄行种植,中间宽行50cm,两边窄行行距18cm种植谷子,平均行距22cm,穴距为10cm,每穴下种3_4粒(种子发芽率为80% ),播种深度2-3cm,必须播在湿土层上,亩保苗密度4.0-5.0万株左右。播种量约为 0.2-0.3kg/亩。
[0064]4.苗期田间管理
[0065]4.1.定苗
[0066]3片开始定苗,每穴留苗不多于3株,结合间定苗拔除穴内杂草。
[0067]4.2.中耕
[0068]苗期需中耕除草2-3次,中耕深度由浅入深,中耕宽度以不伤害膜为准。
[0069]5.合理灌溉、施肥
[0070]5.1.灌溉
[0071]谷子苗期较抗旱,在播种时足墒及气候正常情况下,一般出苗后40天左右浇第一水,滴灌量30-40m3/亩,但若土壤墒情不好或气候异常干旱,在谷子出现旱象时(中午叶片出现萎蔫或卷曲症状,夜晚则恢复正常)应及时灌溉。根据土壤类型及气候情况,一般头水后每10-20天浇一次水,浇水量35-45m3左右,整个生育期需灌溉6_8次,总需水量200-250m3。灌溉所对应时期在谷子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这些时期为谷子的需水期,必须保证供水。
[0072]5.2.施肥
[0073]整个生育期随滴灌分5次共施入磷酸一胺15kg/亩、尿素30kg/亩、磷酸钾10kg/亩,合计施肥55kg/亩。播种后第一水时随滴灌亩施入磷酸一胺2kg/亩;第二水拔节期随滴灌施入3kg/亩磷酸一胺和5kg/亩尿素;第三水孕穗期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和10公斤尿素/亩;第四水抽穗期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10kg/亩尿素和磷酸钾5kg/亩;第五水随滴灌施入5kg/亩尿素和磷酸钾5kg/亩。
[0074]6.病虫草害防治。谷子在新疆种植病虫害较轻;若苗期发生虫害,可喷施适合的杀虫剂。
[0075]7.适时收获
[0076]及时收获是保证谷子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过早收获,影响籽粒饱满,造成减产;过晚收割,掉粒和鸟害也会影响产量。晚熟谷子在北疆抽穗至成熟约需60天左右,谷穗中、下部的籽粒背面呈现灰白色,籽粒已变硬,此时产量及品质也达最佳,即可收割。目前新疆生产上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0077]本文虽然已经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谷子增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整地 秋季深耕土层厚度为多20cm,春季整地为:耙耱、浅犁、镇压保墒,整地后为:齐、平、松、碎、净、墒; 步骤二:播种 播种谷子并铺膜、铺滴灌带、施种肥、播种、覆土;铺膜的薄膜厚度多0.01mm,薄膜宽1.25m或2.5m ;薄膜上按照宽窄行种植,中间宽行行距为50cm,两边窄行的行距为18cm,穴距为10cm,穴深为2-3cm ;每一谷穴下种3?4粒,播种深度为2_3cm,播种土壤的湿度为:粘土地:17-21%,壤土地:15-18%,砂壤土: 11-14%,每亩保苗密度4.0-5.0万株;播种量为 0.2-0.3kg/ 亩; 步骤三:苗期管理 A定苗:谷叶为3片时开始定苗,每一谷穴留下谷苗的数量为1?3株; B中耕:中耕除草2-3次; 步骤四:灌溉、施肥 C灌溉:出苗后马上浇第一水,滴灌量为30-40m3/亩;出苗后35-45天浇第二水; 第二水后每10?20天浇一次水,浇水量35-45m3/亩; D施肥:播种后第一水时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2kg/亩; 第二水拔节期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3kg/亩和尿素5kg/亩; 第三水孕穗期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和尿素10kg/亩; 第四水抽穗期随滴灌施入磷酸一胺5kg/亩、尿素10kg/亩和磷酸钾5kg/亩; 第五水随滴灌施入尿素5kg/亩和磷酸钾5kg/亩; 步骤五: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发生虫害则喷施杀虫剂; 步骤六:收获 谷穗中、下部的籽粒背面呈现灰白色,籽粒变硬,即可收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子增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土层的温度为5?15°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新疆干旱环境的谷子高产栽培方法,属于谷子种植与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谷子增产栽培方法集合先进农业栽培技术,如机械化铺膜、铺设滴灌带、精量穴播一次完成;全生育期实施滴灌,肥料按需随滴灌完成。此技术能够增温保墒,促进谷子生长发育,提前成熟期10-15天,而且覆膜使得膜下杂草无法生长,免去或减少除草工序;精量穴播免去人工间苗、定苗麻烦;全生育期肥水管理按照谷子需水需肥规律和要求进行,节水节肥。本发明技术集成人工可控性高,精准化栽培,增产效果显著,且有利于优质生产保证品质,是实现谷子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简约化、高效化的一种栽培模式。
【IPC分类】A01C21/00, A01G1/00
【公开号】CN105409522
【申请号】CN201510835359
【发明人】冯国郡, 周安定, 聂石辉, 高永红, 曹俊梅, 刘联正, 刘华君, 丁银灯
【申请人】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新疆华大谷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