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压气式发酵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444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上压气式发酵隧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压气式发酵隧道。
【背景技术】
[0002]蘑菇是一种典型的腐生真菌,自然界里的野生蘑菇往往都生长在腐熟的粪草有机质上,因此,培养料是蘑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利用畜粪和农作物秸杆栽培蘑菇技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项技术进入我国也已经有80多年的时间。但是,种植蘑菇从原料建堆到四次翻堆进房全靠人工操作完成,费事费力、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分别是国外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把大容积的蘑菇培养料放在特别隧道的设施中进行自动控制的发酵方式即隧道发酵方式是意大利实用新型的,70年代在法国和荷兰实用化成功,隧道式发酵可显著降耗增产,提高蘑菇生产的效益。目前所普遍使用的隧道发酵技术是将培养料均匀地堆于通风地板上,料厚3.5m-4m,由高压风机产生强气流,经料堆底部风道吹过料层,循环利用或排出,保障堆料发酵所需要的氧气和温度,靠堆料本身产生的发酵热即可完成。由于料堆过高过厚,由下向上送风的吹料方式不能满足料堆的正常发酵,很容易使料堆局部产生厌氧状态,致使发酵不均匀。另外,目前的隧道发酵为了避免厌氧现象的产生,需要设置多个隧道同时进行多次翻料,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和生产成本,且实施过程费事费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培养料厌氧问题且省工省时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包括发酵室和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室的数目为一个,所述的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室外的高压风机,与此高压风机的排风管相连接的一组主风管,分别设在每组主风管上的一组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发酵室外的排风口,与此排风口相连接的排风风机,与所述高压风机相连接的进风管I和进风管II,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管I和进风管II上的截止阀I和截止阀II,所述的进风管I与新风净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进风管II与发酵室相连通,
[0006]所述的一组主风管平行设置在所述发酵室的上部,所述一组送风管并列排布且垂直设置在相应的主风管上,每个送风管由中部至下部均布有一组吹风孔。
[0007]在所述的发酵室内与所述的送风管连接有送风管提升装置,此送风管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发酵室上部且与所述主风管平行的行走轨道,设置在此行走轨道上的提升支架,此提升支架的底部设有行走滚轮,此行走滚轮与所述的行走轨道滚动连接。
[0008]在所述的发酵室内设有温度监控装置,此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培养料料堆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此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0009]所述的一组吹风孔的孔径均不相同,孔径大小在5mm-35mm。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1](I)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只有一个发酵室,且在发酵室的上部铺设主风管,采用从上向下送风的送风形式,而且送风管的中部至下部均匀设有多个吹风孔,将送风管插入培养料的料堆内,并根据料堆内部的分布密度和温度调整送风管在料堆内的深度,解决了培养料料堆在发酵时内部的厌氧问题,同时减少了发酵室,免去了多次发酵,多次翻料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节省人力物力;
[0012](2)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采用双循环送风系统,正常温度发酵时,采用外部循环系统,将外部新鲜空气由高压风机送入发酵室;当发酵室内温度过低,且低于正常发酵温度时,采用内部循环系统,由高压风机抽出发酵室内的空气再循环提供给发酵室使用。双循环送风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发酵温度并调节发酵温度,节能环保;
[0013](3)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内设有送风管提升装置在发酵室内自由行走,既可以提升单个送风管又可以提升多个送风管,能够自动调节位于发酵室上部送风管的高度位置,即送风管插入培养料料堆的深度,实现培养料料堆内各点的送风,保证培养料料堆内各点的适宜温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I部放大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M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包括发酵室5和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室5的数目为一个,所述的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室5外的高压风机1,与此高压风机I的排风管15相连接的一组主风管2,分别设在每组主风管2上的一组送风管4,设置在所述发酵室5外的排风口 6,与此排风口 6相连接的排风风机8,与所述高压风机I相连接的进风管I 11和进风管II 13,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管I 11和进风管II 13上的截止阀I 12和截止阀II 14,所述的进风管I 11与新风净化系统10相连接,所述的进风管II 13与发酵室5相连通,
[0020]所述的一组主风管2平行设置在所述发酵室5的上部,所述一组送风管4并列排布且垂直设置在相应的主风管2上,每个送风管4由中部至下部均布有一组吹风孔。
[0021]在所述的发酵室5内与所述的送风管4连接有送风管提升装置3,此送风管提升装置3包括设置在所述发酵室5上部且与所述主风管2平行的行走轨道17,设置在此行走轨道17上的提升支架9,此提升支架9的底部设有行走滚轮16,此行走滚轮16与所述的行走轨道17滚动连接。
[0022]在所述的发酵室5内设有温度监控装置,此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培养料料堆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此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0023]所述的一组吹风孔的孔径均不相同,孔径大小在5mm-35mm。
[0024]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只有一个发酵室5,且在发酵室5的上部铺设主风管2,采用从上向下送风的送风形式,而且送风管4的中部至下部均匀设有多个吹风孔,将送风管4插入培养料料堆7内,并根据培养料料堆7内部的分布密度和温度调整送风管4在培养料料堆7内的深度,解决了培养料料堆7在发酵时内部的厌氧问题,同时减少了发酵室5的数目,免去了多次发酵,多次翻料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节省人力物力。位于发酵室5内的送风管提升装置3在发酵室5内自由行走,既可以提升单个送风管4又可以提升多个送风管4,能够自动调节位于发酵室5上部送风管4的高度位置,即送风管4插入培养料料堆7的深度,实现培养料料堆7内各点的送风,保证培养料料堆7内各点的适宜温度。
[0025]发酵所需的送风系统采用双循环送风系统,即正常温度发酵时,采用外部循环系统,此时将位于进风管I 11上的截止阀I 12打开,将位于进风管II 13上的截止阀II 14关闭,使送风系统形成外部循环,将外部新鲜空气经新风净化系统10进入,由高压风机I送入发酵室5,维持培养料正常发酵所需要的温度;当发酵室5内温度过低,且低于正常发酵温度时,采用内部循环系统,此时将截止阀I 12关闭,将截止阀II 14打开,使高压风机I的进风由发酵室5内的空气供给,使送风系统形成内部循环,由高压风机I抽出发酵室5内的空气再循环提供给发酵室5使用,以保障发酵室5内的温度不致过低,保持发酵室5内温度在60度左右,利于发酵。其中发酵室5内的温度监测可以通过设置温度监测系统来实现温度监测,设置在培养料料堆7内和发酵室5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向控制装置反馈培养料料堆7内及发酵室内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反馈作为双循环送风系统实现切换的依据。双循环送风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发酵温度并调节发酵温度,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省时省力,是对传统隧道发酵的改革,带动了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主权项】
1.一种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包括发酵室和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室的数目为一个,所述的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室外的高压风机,与此高压风机的排风管相连接的一组主风管,分别设在每组主风管上的一组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发酵室外的排风口,与此排风口相连接的排风风机,与所述高压风机相连接的进风管I和进风管II,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管I和进风管II上的截止阀I和截止阀II,所述的进风管I与新风净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进风管II与发酵室相连通, 所述的一组主风管平行设置在所述发酵室的上部,所述一组送风管并列排布且垂直设置在相应的主风管上,每个送风管由中部至下部均布有一组吹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发酵室内与所述的送风管连接有送风管提升装置,此送风管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发酵室上部且与所述主风管平行的行走轨道,设置在此行走轨道上的提升支架,此提升支架的底部设有行走滚轮,此行走滚轮与所述的行走轨道滚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发酵室内设有温度监控装置,此温度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培养料料堆内的温度传感器,与此温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吹风孔的孔径均不相同,孔径大小在5mm-35m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压气式发酵隧道,包括发酵室和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发酵室的数目为一个发酵室,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室外的高压风机,与此高压风机的排风管相连接的一组主风管,分别设在每组主风管上的一组送风管,设置在发酵室外的排风口,与此排风口相连接的排风风机,一组主风管设置在所述发酵室的上部,一组送风管并列排布且垂直设置在相应的主风管上,每个送风管由中部至下部均布有一组吹风孔。本实用新型的发酵隧道只有一个发酵室,且在发酵室的上部铺设主风管,采用从上向下送风的送风形式,解决了培养料料堆在发酵时内部的厌氧问题,同时减少了发酵室,免去了多次发酵,多次翻料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
【IPC分类】A01G1-04
【公开号】CN204443240
【申请号】CN201520089298
【发明人】高锡刚
【申请人】高锡刚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