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955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栖甲壳动物捕捞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
【背景技术】
[0002]许多底栖甲壳动物是渔业捕捞或养殖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虾蟹类。底栖甲壳纲动物的捕捞方法与鱼类捕捞方法不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效果较好的捕捞方法是采用地笼捕捞。在底栖甲壳动物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故相比较用网捕捞鱼类而言,甲壳动物由于生长不同步性,其捕捞次数及捕捞网具使用频率更高,这一特点在克氏原螯虾的捕捞技术中尤为明显。
[0003]克氏原螯虾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俗称“小龙虾”。由于其生长速度快和对环境耐受性较强等特点,使得克氏原螯虾迅速传播和扩散,成为归化为我国自然水域的常见虾种类。受自然种群的扩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克氏原螯虾已扩散至我国十多个省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流、沼泽、湖泊和稻田等淡水水体中。
[0004]克氏原螯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特色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天然水域中的克氏原螯虾捕捞盛期集中在6月-9月。传统的诱捕工具缺乏相应的分选结构,捕获及分拣时幼体容易受到机械损伤且人工分拣费时费力,同时缺乏诱饵装置甚至没有诱捕物质,导致捕捞效率低下。另外,现有捕捞工具在捕捞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捕捞过程中会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幼虾一同捕捞或者对幼4下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包括顶部的倒出口、中部的圆锥形笼身、带有引诱口与幼体逃逸口的底座笼网以及诱饵笼。所述的诱捕工具是由上述可单独拆换的各构件用塑料扣带卡扣形成一个锥形结构的捕捞笼具。顶部的倒出口下端与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在圆柱形底座笼网上,所述的诱饵笼装置位于底座笼网内,所述的底座笼网侧面的网罩上开有6-10个引诱口及4-6个幼体逃逸口。
[0007]所述的顶部的倒出口为一个圆柱形立式PVC管,其直径为20cm,高为20cm。
[0008]所述的圆锥形笼身和底座笼网是采用尼龙网制成筛网,所述的筛网的方形网眼大小为2 X 2cm,筛网下底直径为100cm,高为80cm。
[0009]在所述的引诱口处接有向底座笼网内部延伸的网状漏斗,网状漏斗的出口处设有倒须,所述的网状漏斗外部进口处直径为10cm,内部进口直径为5cm。
[0010]所述的幼体逃逸口为PVC材质的镂空长方形,其外围长6cm,宽4cm,内围长4cm,宽2cm,所述的诱饵笼为圆柱形笼形结构,置于底座笼网之内,扎绑在底部的尼龙网上,用于放置诱饵。
[0011]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0012]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捕获过程中,只捕获达到上市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幼体虾可自由逃逸,减少捕获过程中对小虾的伤害,提高劳动效率,弥补了传统地笼捕捞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地笼使用率,节约生产成本。
[0013]2、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单高效的诱饵装置,大大提高了捕捞效率,专用笼具结构小巧,使用灵活,可有效解决由于克氏原螯虾养殖塘中密集生长的水生植物而无法下网的难题,提高捕捞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诱饵笼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诱饵笼的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19]1.倒出口 ;2.圆锥形笼身;3.引诱口 ;4.底座笼网;
[0020]5.诱饵笼;6.幼体逃逸口。
[0021]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包括顶部的倒出口 1、中部的圆锥形笼身2、带有引诱口 3与幼体逃逸口 6的底座笼网4以及诱饵笼5。所述的诱捕工具是由上述可单独拆换的各构件用塑料扣带卡扣形成一个锥形结构的捕捞笼具。所述的顶部的倒出口 I为一个圆柱形立式PVC管,其直径为20cm,高为20cm。顶部的倒出口 I下端与所述的圆锥形笼身2连接,所述的圆锥形笼身2连接在圆柱形底座笼网4上,所述的诱饵笼5装置位于底座笼网4内,所述的底座笼网4侧面的网罩上开有6-10个引诱口 3及4-6个幼体逃逸口 6。在所述的引诱口 3处接有向底座笼网4内部延伸的网状漏斗,网状漏斗的出口处设有倒须,所述的网状漏斗外部进口处直径为10cm,内部进口直径为5cm。所述的幼体逃逸口为PVC材质的镂空长方形,其外围长6cm,宽4cm,内围长4cm,宽2cm.在使用诱捕工具进行捕捞时,克氏原螯虾由引诱口 3进入底座笼网4中被捕获,幼体虾则通过幼体逃逸口 6逃出。
[0022]所述的圆锥形笼身2和底座笼网4是采用尼龙网制成筛网,所述的筛网的方形网眼大小为2 X 2cm,筛网下底直径为100cm,高为80cm。
[0023]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的诱饵笼5为圆柱形笼形结构,置于底座笼网4的内部,扎绑在底部的尼龙网上,用于放置野杂鱼和配合饲料等诱饵,诱使克氏原螯虾进入笼内。
[002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下:在克氏原螯虾的捕捞季节,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诱捕工具(捕捞笼具)呈竖排分散放置在虾养殖塘中,根据养殖塘中克氏原螯虾的密度,每竖排之间间隔约为8-10米,即诱捕工具(捕捞笼具)间距8-10米。平均每亩虾养殖塘内诱捕工具(捕捞笼具)放置数量为10-16个。在诱饵笼5内放入野杂鱼、配合饲料等作为诱饵,诱使克氏原螯虾从底座笼网4侧面的引诱口3爬入诱捕工具(捕捞笼具)内部,定时(6?12h)提起诱捕工具(捕捞笼具),将笼内克氏原螯虾从顶部的倒出口 I倒出,即可收获捕捞的克氏原螯虾。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的倒出口、中部的圆锥形笼身、带有引诱口与幼体逃逸口的底座笼网以及诱饵笼,所述的诱捕工具是由可单独拆换的各构件用塑料扣带卡扣形成一个锥形结构的捕捞笼具,顶部的倒出口下端与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在圆柱形底座笼网上,所述的诱饵笼装置位于底座笼网内,所述的底座笼网侧面的网罩上开有6-10个引诱口及4-6个幼体逃逸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的倒出口为一个圆柱形立式PVC管,其直径为20cm,高为2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锥形笼身和底座笼网是采用尼龙网制成筛网,所述的筛网的方形网眼大小为2X2cm,筛网下底直径为100cm,高为8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引诱口处接有向底座笼网内部延伸的网状漏斗,网状漏斗的出口处设有倒须,所述的网状漏斗外部进口处直径为10cm,内部进口直径为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幼体逃逸口为PVC材质的镂空长方形,其外围长6cm,宽4cm,内围长4cm,宽2cm,所述的诱t耳笼为圆柱形笼形结构,置于底座笼网之内,扎绑在底部的尼龙网上,用于放置诱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底栖甲壳动物诱捕工具,包括顶部的倒出口、中部的圆锥形笼身、带有引诱口与幼体逃逸口的底座笼网以及诱饵笼。顶部的倒出口下端与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所述的圆锥形笼身连接在圆柱形底座笼网上,所述的诱饵笼装置位于底座笼网内,所述的底座笼网侧面的网罩上开有6-10个引诱口及4-6个幼体逃逸口。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捕获过程中,只捕获达到上市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幼体虾可自由逃逸,减少捕获过程中对小虾的伤害,提高劳动效率;具有简单高效的诱饵装置,大大提高了捕捞效率。
【IPC分类】A01K69/02
【公开号】CN204722072
【申请号】CN201520330177
【发明人】李家乐, 姜虎成, 邢智珺, 钱照君, 白志毅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