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61950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薯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食品,特别是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山药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就总体营养而言,红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本草纲目拾遗》说,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金薯传习录》说它有6种药用价值治痢疾和泻泄;治酒积和热泻;治湿热和黄疸;治遗精和白浊;治血虚和月经失调;治小儿疳积。《陆川本草》说,红薯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红薯含有大量不易被吸消化酶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肠胃蠕动,从而起到通便作用。另外,它含量丰富的β-胡萝卜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实际上红薯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它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
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对有明显抗癌效应的蔬菜排名,其中熟红薯、生红薯被排在第一、二位。美国生物学家瑟·施瓦茨教授从红薯中分离出一种叫DHEA的活性物质。他将这种物质注入用于培养癌细跑而喂养的白鼠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小白鼠比一般的白鼠寿命延长1/3。美国一所大学研究发现,红薯中有一种叫脱氢表雄酮的物质、对防治癌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现有多种红薯食品如红薯干、红薯脯、红薯糕、红薯酱等均是利用100%红薯为原料,食用过多使人有泛酸、胀气的感觉,食品口感差,不易消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综合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易消化,食用方便的红薯保健食品。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法来达到一种红薯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成分(重量份)红薯30-60、糯米20-40、玉米20-30、芋头10-20、黄豆10-20、土豆10-20、黑芝麻5-10、核桃仁3-10、花生仁3-10、螺旋藻3-5、甜味剂适量。
所述的红薯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优选的各组份为(重量份)红薯60、糯米30、玉米20、芋头10、黄豆10、土豆10、黑芝麻5、核桃仁3、花生仁3、螺旋藻3、甜味剂适量。
一种红薯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红薯、芋头、土豆洗干净,蒸熟后去皮、捣拦搅成混合泥,(2)再将糯米、玉米、黄豆、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炒熟,粉碎,烘干,磨面,加入到混合泥中,(3)加入螺旋藻和甜味剂,(4)成型后,烘烤或油炸或加压膨化处理,冷却,包装即可。
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红薯与米面混吃,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蛋白质补充。在口感方面,与纯红薯产品相比,更爽口、嫩滑,富于弹性,又食后无泛酸、胀气感。
具体实施例方式
1、配方红薯60公斤、糯米30公斤、玉米20公斤、芋头10公斤、黄豆10公斤、土豆10公斤、黑芝麻5公斤、核桃仁3公斤、花生仁3公斤、螺旋藻3公斤、甜味剂适量。
2、制作步骤(1)将红薯、芋头、土豆洗干净,蒸熟后去皮、捣拦搅成混合泥,(2)再将糯米、玉米、黄豆、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炒熟,粉碎,烘干,磨面,加入到混合泥中,(3)加入螺旋藻和甜味剂,(4)成型后,烘烤或油炸或加压膨化处理,冷却,包装即可。
感观指标(1)色泽外观金黄透明,弹性好,韧性较好。
(2)风味香甜可口,嚼而易烂,富有鲜薯的特殊香味。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薯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成分(重量份)红薯30-60、糯米20-40、玉米20-30、芋头10-20、黄豆10-20、土豆10-20、黑芝麻5-10、核桃仁3-10、花生仁3-10、螺旋藻3-5、甜味剂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优选的各组份为(重量份)红薯60、糯米30、玉米20、芋头10、黄豆10、土豆10、黑芝麻5、核桃仁3、花生仁3、螺旋藻3、甜味剂适量。
3.一种红薯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红薯、芋头、土豆洗干净,蒸熟后去皮、捣拦搅成混合泥,(2)再将糯米、玉米、黄豆、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炒熟,粉碎,烘干,磨面,加入到混合泥中,(3)加入螺旋藻和甜味剂,(4)成型后,烘烤或油炸或加压膨化处理,冷却,包装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红薯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它由红薯、糯米、玉米、芋头、黄豆、土豆、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螺旋藻等组成。制作出的红薯保健食品有更为全面的营养成分。在口感方面,与纯红薯产品相比,更爽口、嫩滑,食后无泛酸、胀气感。
文档编号A23L1/216GK1605282SQ200410017819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3日
发明者宁秋云 申请人:宁秋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