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932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特别是一种营养食品。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食品分为主食、副食,分别加工,配合食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快捷性食品(如方便面、馒头、面包、饼干、豆皮、面条、米粉等成品半成品),已独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目前的方便快捷性食品尚不能提供全面性营养,仍局限于主食范畴,由粮食原料加工而成,主要营养成份是碳水化合物,人体必需的其它营养成份缺乏或含量不足,长期单独食用(没有副食品的配合),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良。由于方便快捷性食品是早餐的主导食品,所以,我国居民特别是青少年早餐营养不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甚至担忧的问题。因此,改变方便快捷性食品的营养结构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现代营养学理论为依据,兼顾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改变方便快捷性食品的食物结构,提供一种营养均衡全面的食品,改善我国居民的膳食状况特别是早餐状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改变单一使用粮食类原料加工主食食品的现有加工模式,实行粮食类主食原料和生物类副食原料综合加工,从而使主食副食融为一体。主要是按一定的营养标准,选择植物、动物、真菌等生物类副食原料,预加工成微小型固体和液体形态。在将粮食类的粉状原料,加工成条、块、片状固体食品的和面阶段,将多种不同的副食原料分别添加于多个面团中,生产出多个含不同副食原料的个体食品。在此基础上,多个个体食品按量小种多的方式,采取异质组合、同形组合或异形组合、定量组合或非定量组合等基本组合形式,组合成食品系列。主食原料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副食原料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及其它微量元素,都集中在食品系列中,兼备主副食的多种营养成份。同时,还可利用生物天然的味、色特性,加工成酸甜苦辣多种口味、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色彩,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主副食一体化问题,一是产品搭配组合问题。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主副食一体化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主副食一体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实行粮食类主食原料和生物类副食原料综合加工。主要是按一定的营养标准,选择植物、动物、真菌等生物类副食原料,预加工成微小型固体的颗粒状(生物粒)、粉状(生物粉)、块状(生物块)、片状(生物片),和液体的汁状(生物汁)、浆状(生物浆)、泥状(生物泥)等物质形式备用。在将大米、小麦、燕麦、小米、玉米、高粱、土豆、绿豆等粮食类的粉状原料,加工成方便面、馒头、面包、饼干、豆皮、面条、米粉等条状、块状、片状等形态的固体食品的和面阶段,改变现行的单纯用水为用液态生物原料和面,或用液态生物原料加水的混合液体,即用液态生物原料全部或部份取代水和面。同时,掺兑适量的微小型固体生物原料。和面之后的加工工艺不变。食品仍保持原有的条、块、片状固体形态,仍属于主食,以来源于粮食的宏量元素碳水化合物为主体,但不同于一般的主食,增加了来源于副食原料的多种微量元素、味道和颜色。
下面对主副食成份及副食原料的预加工作进一步说明。
1、主食成份。主食原料来源于种子植物的种子,主要有大米、小麦、燕麦、小米、玉米、高粱、土豆、绿豆等等。按照粗细粮搭配的原则,用一种或多种原料制作主食。
2、副食成份。副食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包括植物原料(除部份种子植物的种子以外)、动物原料、真菌原料。植物原料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原料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纲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纲动物、哺乳动物。真菌原料主要有酵母菌、霉菌、蘑菇类。
从食用的角度,副食原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已作为食物的种植养殖的生物,二是可作为食物的野生生物,三是因口感、外观及其他原因不适合直接作为食物,但毒性不影响人体健康,有待于开发为食物的野生生物和种植养殖生物中未列入食物的部份。
第一、二层次的生物原料,包括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真菌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有蔬菜类、水果类、海菜类、野菜类、草类、藻类、蕨类和调料类等。动物性食物有肉类、骨类、脏类、血类、奶类、蛋类、蜜类、虫类等。真菌性食物有木耳类、蘑菇类等。
使用微小型固体和液体生物原料加工食品,大大扩展了食品原料的范围。尤其对第三层次的生物,在生物学和营养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无毒性检测后,可以将其纳入食物范畴。下面就开发第三层次的生物类副食原料作进一步说明。
--挖掘种植植物的附属价值。种子植物的种植,为了获取种子为食物,根、茎、叶则作为废料处理,但有些种子植物的根、茎、叶是可以转化为食物的。如玉米、高粱桔杆,有甜味,有清香,有营养,青棵阶段可以生吃,加工成微小型固态和液态形式,可使其变为很好的食物原料,且解决了植物桔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有些植物还可改变种植目的,变以收获种子为目的,为以收获根、茎、叶为目的。
--挖掘荒年代用食物的价值。野草树叶是荒年的主要代用食物,说明其具有食用性。野草树叶因咀嚼困难被人类在丰年排斥在食物之外,将其加工成微小型固态和液态形式,解决了咀嚼困难问题,为食用扫清了道路。
--挖掘动物饲料的食用价值。动物有自己喜好的饲料,枸树叶是很好的猪食料,桑树叶是很好的蚕食料,芦苇是很好的牛食料,竹叶是很好的熊猫食料,说明这些植物有独特的营养,且人与动物的食物有一定的共同性。只要解决了咀嚼困难问题,动物饲料是完全可以为人类所用的。有些植物如芦苇、竹叶,自然界存量大,有一定药用价值、有植物清香,容易被人接受,可优先开发。
--开发公害类生物的食用价值。水葫芦、蝗虫、老鼠一类的公害类生物,具有可食性,开发这类生物为营养物质,可变害为宝,对人类有双重价值。
--开发黏液植物的价值。很多植物的汁液具有黏性,如构树汁、芦荟汁,用黏性植物汁加工粉状原料,可提高食品的筋道,使食品口感更好。
3、副食原料的预加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皮、肉、脏、骨骼等,新鲜真菌和干真菌,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加工成微小型固态和液态形式。微小型固态形式主要采取粉碎法、研磨法和制汁后喷雾固化的方法。液态形式主要采取榨汁、磨浆、熬汤、液化等方法。粉碎、研磨、喷雾固化、榨汁、磨浆、熬汤、液化是处理食物原料的常用方法,简便易行,可使用现有的设备、技术和工艺。动物的血、奶、蛋、蜜等物质主要采取采集的办法,实施更为简单。有些原料可在市场选购。
上述关于生物类副食原料的加工方法,没有使用新物种培养、化学合成等高科技手段,只是对天然物质的采集和利用,使用生物类副食原料的安全性与使用原生态生物相同。同时,保存了生物天然的营养、天然的味道、天然的色素。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也可使用高科技手段加工副食原料。
二、搭配组合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产品搭配组合方式是量小种多。主要是将主食食品加工成小份额形式,每一个主食中添加一定的副食原料,多个含多种原料的食品组合成食品系列向消费者提供,使消费者在既定的食量内,能获取多种类的营养物质,且口味、色彩也因副食原料的多种类而多样化。
根据营养学的理论,食物要种多类杂,因而,个体主食的量越小越好,添加副食原料种类越多越好。根据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食品分类越细、种类越多,其生产难度越大。兼顾理论和现实,可将一餐的食用量分解为三个主食为基数,以五个为常数,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扩大常数量。为增加主食食品承载副食原料的种类和数量,主食食品之间所含的副食原料不同。
据此,本发明的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三个以上的主食食品分别添加三种以上副食原料组合成食品系列。
把握本发明的基本特征,要以营养学理论为依据,按一定的营养标准,设定食品的营养目标。根据营养目标选择主食原料和副食原料,以营养搭配为主,兼顾口味搭配和颜色搭配,搭配主、副食原料的具体成份和比例,生产多个符合设定营养目标的个体食品,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食品系列。下面对构成基本特征的要素进行说明。
1、主食部份。主食由大米、小麦、燕麦、小米、玉米、高粱、土豆、绿豆等粗细粮的一种或多种原料制作。制作主食坚持粗细粮搭配,一个食品系列的三个以上的个体主食要容纳尽可能多的粗细粮品种,最佳方案是主食之间的粮食成份全部不同;次佳方案是部份相同,包括主体成份相同而搭配原料不同和部份个体的成份相同;一般方案是全部相同,包括均以一种原料作主食和均以多种原料作主食。
2、副食部份。副食原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几乎包括所有的生物,可将其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植物、动物、真菌三大生物副食原料,二级为一级所属的蔬菜类、水果类、海菜类、野菜类、草类、藻类、蕨类、调料类、肉类、骨类、脏类、血类、奶类、蛋类、蜜类、虫类、木耳类、蘑菇类等多类副食原料,三级为二级所属的数量众多的具体物质品种,如芹菜、黄瓜、苹果、香蕉、海带、竹笋、衣藻、铁线蕨、辣椒、猪肉、羊骨、牛肝、鸡血、牛奶、鸭蛋、蜂王浆、蚕蛹、黑木耳、金针菇等等。根据营养均衡全面的目标,在三个以上个体主食组成的食品系列中,添加于主食中的副食原料的具体物质品种达到三种以上,且至少三个食品所含的副食原料的具体物质品种不同。最佳方案是一个系列中全面添加植物性、动物性、真菌性固态和液态原料;次佳方案是添加果蔬类、骨肉类、奶蛋类等副食三要素原料;一般方案是任意添加三种以上副食原料;特殊方案是根据营养目标的特殊需要,添加特定的三种以上副食原料。
3、食品系列的组合。依据食品的质、形、量等主要参数,对食品采取异质组合、同形组合或异形组合、定量组合或非定量组合,形成食品系列的特点或存在形式,实现食品的高品质和品种的多样化。
异质组合。主食成份、副食成份是构成食品内质的要素。异质组合主要是对主食成份、副食成份不同的多个个体食品进行组合。这是本发明的核心和本质性特点,个体食品之间食物成份的差异性和食品系列内食物成份的完整性,是异质组合所追求的目标。
同形组合和异形组合。依据主食特定的条、块、片状固体形状的组合方式。同形组合对象是相同形状食品,如白面馒头、黑面馒头和添加了副食原料的芹菜汁馒头、肉汁馒头、香菇汁馒头,均依据其特定的块状固体形状,组合成主副食一体化馒头系列。类似的有主副食一体化方便面系列、主副食一体化面包系列、主副食一体化饼干系列、主副食一体化豆皮系列、主副食一体化面条系列、主副食一体化米粉系列等。异形组合对象则是不同形状的食品,如将添加了副食原料的馒头、面包、饼干组合为主副食一体化综合性食品系列。同形组合利于工业化加工,是主要形式;异形组合可增加花色品种,是调剂形式。
定量组合和非定量组合。定量组合主要是以一个人一餐的食用量为标准,根据预备组合成一个食品系列的个体食品的份数,确定个体食品的重量,这样组合的食品系列可称之为餐系列,以餐系列为基础,变换餐与餐之间副食原料的品种,组合周系列、月系列或更长时间周期的食品系列。非定量组合是不受食用量的限制,按餐系列结构进行量的扩大,组成一个份量较大的食品系列,由消费者根据个性需要自由组合。定量组合标准化程度高、自由度小;非定量组合则相反,二者可配合使用。
下面结合实例,对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的基本特征及要素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主副食一体化全价营养食品系列。现代营养科学主张,每餐(特别是早餐)的膳食要具备全面的营养,最好保持植物性、动物性、真菌性食物齐全,至少保持谷类、肉类、奶类、果蔬类四大营养要素不缺,参照此营养标准组合全价营养食品系列。主要是餐系列由粗细粮搭配的五份主食组成,分别添加两类植物性食物、两类动物性食物、一类真菌性食物。以蔬菜类、水果类、骨肉类、奶蛋类、蘑菇类等五大类副食原料为基本结构,海菜类、野菜类、草类、藻类、蕨类、调料类、脏类、血类、蜜类、虫类、木耳类作为补充或替换原料。
根据人的不同年龄和体质状况,调剂添加副食原料的不同成份、比例,组合主副食一体化幼儿全价营养食品系列、主副食一体化学生全价营养食品系列、主副食一体化中年人全价营养食品系列、主副食一体化老年人全价营养食品系列、主副食一体化孕妇全价营养食品系列等,以满足人体健康的不同需求。
实例2主副食一体化补缺性营养食品系列。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营养学原理,针对地区性、职业性、年龄阶段性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超常需要,生产富含相应营养物质的食品及系列。如在高寒地区,寒季蔬菜奇缺,导致维生素缺乏症普遍存在。针对高寒地区,生产补维生素食品系列。主要是选择保质期较长的面条、速冻馒头、方便面、饼干等食品,添加多种植物原料,补充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再如。针对缺碘地区生产补碘食品系列,针对缺锌地区生产补锌食品系列等。同理,针对职业性、年龄阶段性某些营养物质的超常需要,生产组合补充相应营养物质的食品系列。
实例3主副食一体化地区特色食品系列。营养学、药物学认为,同样的生物生长在不同地区,其营养性、药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以产自主产区的物品为上品。中国地大物博,有些地区成为多种生物的主产区,可生产组合体现地区特色的食品系列。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省、市、县、乡),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生物(盛产物、主产物、特产物)为副食原料,组合具有地区特色和精品内质的食品系列。如山东莒南的板栗、安丘的草莓、福山的大樱桃、峄城的石榴、南流的芦笋、茌平的乌枣、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等,被视为同类产品中的上品,可选择性的组合山东特产食品系列。据统计,我国命名的特产之乡有400多个,分布在20个省市自治区,均可生产地区特色食品系列。
实例4主副食一体化菜系特色食品系列。中国有八大菜系以及其他众多的菜系,综合体现了营养和口味的特点,可生产组合体现菜系特色的食品系列。主要是选取一种或多种菜系,参照菜系食谱的选料和比例,添加相应的副食原料于多个食品中,组合成体现菜系特色的食品系列,如湘菜食品系列、川菜食品系列、粤菜食品系列等等。
实例5主副食一体化保健食品系列。食疗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方案,可生产组合食疗性食品系列。主要是甄选有实效的药膳配方,参照药膳配方的选料和比例,添加相应的副食原料于多个食品中,组合成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系列,如益智食品系列、增高食品系列、美容食品系列、瘦身食品系列、抗疲劳食品系列等等。
实例6主副食一体化生日食品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一些食物吉祥意义,如桃有长寿的寓义,生日有吃面条的习惯,据此可生产组合生日食品系列。主要是添加桃汁、桃片等固体、液体的原料,生产面条和仿真的寿桃馒头、面包,组合成生日食品系列,开发生日市场。
实例7主副食一体化喜庆食品系列。色和型,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可生产以色、型为特点的喜庆食品系列。主要是利用植物天然色素,加工多个彩色食品,组合成花卉状、动物状、吉祥图和吉祥字,以及其他形状,开发婚宴市场、节庆市场和礼品市场。
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主要用于早餐,也可用于中餐、晚餐、夜餐、工间餐、课间餐和零食。可单独食用(不需要另外加工副食与之配合食用),也可与牛奶、豆浆、稀饭等流体食物配合食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突破了主副食分别加工的生产模式,实行主食原料与副食原料综合加工,主副食融为一体。实现了“粗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量小种多”、“均衡全面”等原则和方式,符合现代营养学思想。改变了现有方便快捷性食品营养不全、口味和颜色单调的现状,生产出兼备主副食的多种营养、多种风味、多种色彩的高品质食品。同时,本发明简便易行,餐饮业和食品厂等食品加工单位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均可采用本发明生产出高品质的食品。
本发明的缺点是,由于多种副食原料分别添加于多个主食中,使生产过程变得复杂,家庭、小作坊加工困难大。弥补办法是,采用工业化加工成品半成品,完成复杂的加工过程,家庭、饮食摊店进行加热、软化、熟化等简单处理,在简便中享用高品质食品。
权利要求
1.一种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它的特征是由三个以上的主食食品分别添加三种以上副食原料组合成食品系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其特征是主食食品由大米、小麦、燕麦、小米、玉米、高粱、土豆、绿豆等粗细粮的一种或多种原料制作,以三个主食为基数组成基本的食品系列,主食之间的粮食成份全部不同或部份相同或全部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其特征是副食原料为植物、动物、真菌三大生物副食原料,及其所属的蔬菜类、水果类、海菜类、野菜类、草类、藻类、蕨类、调料类、肉类、骨类、脏类、血类、奶类、蛋类、蜜类、虫类、木耳类、蘑菇类等多类副食原料,及其所属的数量众多的具体物质品种,在三个以上主食组成的食品系列中,添加于主食中的副食原料的具体物质品种达到三种以上,且至少三个个体食品所含的副食原料的具体物质品种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其特征是食品系列组合对主、副食成份不同的食品进行异质组合,对主食特定的条、块、片状固体食品进行同形组合或异形组合,按一定的食用量进行定量组合或不受食用量限制的非定量组合。
全文摘要
主副食一体化组合式营养食品,属于食品领域,特别是营养食品领域。它是按一定的营养标准,选择植物、动物、真菌等生物类副食原料,预加工成微小型固体和液体形态。在将粮食类的粉状原料,加工成条、块、片状固体食品的和面阶段,通过分别添加副食原料,生产出多个含不同副食原料的个体食品,并按量小种多的方式及异质组合、同形组合或异形组合、定量组合或非定量组合的基本组合形式,组合成食品系列。此食品兼备主副食的多种营养成分。本发明的优点是,改变了现有方便快捷性食品的营养、口味、颜色单调的现状,生产出营养、美味、多彩的高品质方便快捷性食品。同时,本发明简便易行,食品加工单位均可采用。
文档编号A23L1/10GK1596753SQ20041004665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3日
发明者刘全坤 申请人:刘全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