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烧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50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芦荟烧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荟烧酒。
背景技术
芦荟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木植物,其种类有几百种,目前已经被广泛开发各种保健、营养、美容产品。明代本草书中记载,芦荟味苦,其性寒,按中医理论是寒可解热,苦有泄澡热杀虫之功效、苦可解体内热,又可除体内水湿有通便作用。苦味的生药中解热剂,泻下剂较多,温热药暖身体,促进新陈代谢、寒凉性药可消除体内炎症、抑制兴奋。据研究表明,芦荟叶片厚实多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种糖类等营养成份,是人类珍贵的绿色食品和保健品。
现有技术中,芦荟的加工往往是榨汁或者粉碎打浆。比如申请号为98110273.5的一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芦荟白酒的制作方法,是将芦荟汁、冰糖与酒胚勾兑与28-44度的白酒,白酒、芦荟、冰糖的比例为100∶2.5-5-10-20∶1-2-4-8,将芦荟加工的生汁、熟汁混合勾兑工艺加工而成。
由于芦荟特殊的口味,榨汁或者粉碎打浆之后加工出来的产品总有点苦涩的味道,而且浸泡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芦荟烧酒及其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3-0.5份;红枣2-5份;当归0.5-2.0份;甘草0.2-1.2份;肉桂0.1-0.2份;其余为芦荟。
制作该芦荟烧酒的工艺为a.采用优质芦荟,洗净后消毒,再切段,每段长3-5cm;b.配制38度的酒,以6∶4的比例将水和酒精混合均匀;c.将配制好的酒放进容器中,然后将处理好的芦荟及其他配料以1∶1的比例一并放进容器里,并密封容器;d.常温下浸泡约20天后,过滤所得液体,然后加调味酒,调味酒的比例为15%,之后制得成品。
因此,本发明产品为浅红色,酒精度35左右,将芦荟切段,不但可以浸泡初芦荟的有益成分,芦荟的原汁原味与酒充分融合且不会沉淀,从而避免了芦荟特有枯涩味道。本发明对便秘、腹泻、痔疮、胃溃疡、清血解毒、延缓衰老及减肥、美容等有一定的抑制和辅助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3份;红枣5份;当归1.0份;甘草0.8份;肉桂0.1份;其余为芦荟。
制作该芦荟酒的工艺为a.采用优质芦荟,洗净后消毒,再切段,每段长3-5cm;b.配制38度的酒,以6∶4的比例将水和酒精混合均匀;c.将配制好的酒放进容器中,然后将处理好的芦荟及其他配料以1∶1的比例一并放进容器里,并密封容器;d.常温下浸泡约20天后,过滤所得液体,然后加比例为15%的调味酒,之后制得成品。
实施例2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4份;红枣3.5份;当归1.0份;甘草0.5份;肉桂0.15份;其余为芦荟。
其余参考实施例1。
实施例3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5份;红枣2份;当归2.0份;甘草1.2份;肉桂0.2份;其余为芦荟。
其余参考实施例1。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芦荟烧酒,其特征在于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3-0.5份;红枣2-5份;当归0.5-2.0份;甘草0.2-1.2份;肉桂0.1-0.2份;其余为芦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烧酒,其特征在于制作芦荟酒的工艺为a.采用优质芦荟,洗净后消毒,再切段,每段长3-5cm;b.配制38度的酒,以6∶4的比例将水和酒精混合均匀;c.将配制好的酒放进容器中,然后将处理好的芦荟及其他配料以1∶1的比例一并放进容器里,并密封容器;d.常温下浸泡约20天后,过滤所得液体,然后加调味酒,调味酒的比例为15%,之后制得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荟烧酒及其制作工艺。其所需组分及配比(重量比,以100份计)为枸杞子0.3-0.5份;红枣2-5份;当归0.5-2.0份;甘草0.2-1.2份;肉桂0.1-0.2份;其余为芦荟。其制作工艺为采用优质芦荟,洗净后消毒,再切段,每段长3-5cm;配制38度的酒,以6∶4的比例将水和酒精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酒放进容器中,然后将处理好的芦荟及其他配料以1∶1的比例一并放进容器里,并密封容器;常温下浸泡约20天后,过滤所得液体,然后加调味酒,调味酒的比例为15%,之后制得成品。本发明可以浸泡出芦荟的有益成分,芦荟的原汁原味与酒充分融合且不会沉淀,从而避免了芦荟特有枯涩味道。
文档编号C12G3/00GK1804022SQ20051002325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0日
发明者宋金观 申请人:宋金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