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

文档序号:58896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属茶叶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中的茶色素是指由茶叶中以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衍生而来的一类水溶性色素混合物,主要由茶黄素(Theaflavins,TF)、茶红素(Thearubigins,Rs)和茶褐素(Theabromine,TBs)组成。具有调节血脂异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促纤溶、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抗肿瘤作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有良好效果。
目前要得到这类茶色素,主要是从渥堆的红茶和普洱茶中提取。而现有的红茶和普洱茶存在生产周期长(30天以上)、易受茶叶生产季节限制等缺点。因此,现有的茶色素提取也就存在这些制约因素。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条件及环境容易控制,且不受茶叶生产季节限制、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
本发明依据为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的茶色素,它们都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均溶于热水,存在于茶汤中,用乙酸乙酯可以从茶汤中把茶黄素萃取分离出来,但有部分茶红素也被提取出来,这部分茶红素可利用其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进一步分离除去。另外一部分茶红素留在水层。利用茶褐素不溶于正丁醇,茶汤用正丁醇萃取后,茶黄素和茶红素都转溶到正丁醇中,茶褐素留在水层中。
本发明的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其步骤如下a.将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60-80目,按1-10g∶100-200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在121℃的温度下灭菌10分钟,随后将一种或多种混合的微生物接种其中,接种量按0.1克/100ml蒸馏水计;密封后进行摇床发酵,发酵温度为20-35℃,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时间15天。接种的微生物为市场销售的能分泌多酚氧化酶的微生物菌种(如酵母菌、黑曲霉、米曲霉),也可以为本发明人已用于申请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0510010941.4、200510010940.x、200510010942.9)的微生物菌种,该菌种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黑曲霉的保藏号为CGMCC No.1373,酿酒酵母的保藏号为CGMCC No.1372,米曲霉的保藏号为CGMCC No.1374。
b.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分离将发酵物用普通滤纸过滤,得到澄清的发酵液;吸取100ml发酵液,加入100ml醋酸乙酯,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振荡10分钟,分层后,将上层的醋酸乙酯和下层的水层分别置于200ml三角瓶中;吸取醋酸乙酯萃取液50ml,加入2.5%NaHCO3水溶液50ml,在200ml分液漏斗中在转速为300r/min下振荡30秒,分层后,将醋酸乙酯层蒸干,得到茶黄素,将水层蒸干,得到茶红素;c.茶褐素的分离吸取50ml澄清的发酵液和50ml正丁醇放入分液漏斗中,摇振5分钟,待分层后将上层除去,取下层即水层浓缩、蒸干后即得到茶褐素。
本发明具有生产条件及环境容易控制,且不受茶叶的生产季节限制等优点,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a.将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60目,按1g∶100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在121℃的温度下灭菌10分钟,随后将一种微生物接种其中,接种量按0.1克/100ml蒸馏水计;密封后进行摇床发酵,发酵温度为20℃,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时间15天。接种的微生物黑曲霉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黑曲霉的保藏号为CGMCC No.1373;b.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分离将发酵物用普通滤纸过滤,得到澄清的发酵液;吸取100ml发酵液,加入100ml醋酸乙酯,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振荡10分钟分层后,将上层的醋酸乙酯和下层的水层分别置于200ml三角瓶中;吸取醋酸乙酯萃取液50ml,加入2.5%NaHCO3水溶液50ml,在200ml分液漏斗中以转速300r/min振荡30秒,分层后,将醋酸乙酯层蒸干,得到0.08克茶黄素,将水层蒸干,得到0.2克茶红素;c.茶褐素的分离吸取50ml澄清的发酵液和50ml正丁醇放入分液漏斗中,摇振5分钟,待分层后将上层除去,取下层即水层浓缩、蒸干后即得到0.06克茶褐素。
实施例2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70目,取3克晒青绿茶加150毫升蒸馏水,接种0.1克酿酒酵母和黑曲霉,发酵温度为25℃,得到0.05克茶黄素、0.3克茶褐素,0.8克茶红素。
实施例3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80目,10克晒青绿茶加200毫升蒸馏水,接种米曲霉0.1克,发酵温度为35℃,得到0.09克茶黄素、0.31克茶褐素,0.42克茶红素。
实施例4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70目,取3克晒青绿茶加150毫升蒸馏水,接种0.1克市场销售的能分泌多酚氧化酶的微生物菌(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温度为25℃,得到0.05克茶黄素、0.3克茶褐素,0.8克茶红素。
实施例5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为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80目,10克晒青绿茶加200毫升蒸馏水,接种0.1克市场销售的能分泌多酚氧化酶的微生物菌(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温度为35℃,得到0.09克茶黄素、0.31克茶褐素,0.42克茶红素。
权利要求
1.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a.将晒青绿茶原料粉碎至60-80目,按1-10g∶100-200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在121℃的温度下灭菌10分钟,随后将一种或多种混合的微生物接种其中,接种量按0.1克/100ml蒸馏水计;密封后进行摇床发酵,发酵温度为20-35℃,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时间15天;b.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分离将发酵物用普通滤纸过滤,得到澄清的发酵液;吸取100ml发酵液,加入100ml醋酸乙酯,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振荡10分钟,分层后,将上层的醋酸乙酯和下层的水层分别置于200ml三角瓶中;吸取醋酸乙酯萃取液50ml,加入2.5%NaHCO3水溶液50ml,在200ml分液漏斗中在转速为300r/min下振荡30秒,分层后,将醋酸乙酯层蒸干,得到茶黄素,将水层蒸干,得到茶红素;c.茶褐素的分离吸取50ml澄清的发酵液和50ml正丁醇放入分液漏斗中,摇振5分钟,待分层后将上层除去,取下层即水层浓缩、蒸干后即得到茶褐素。
全文摘要
一种微生物液态发酵生产茶色素的方法,属茶叶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为a.将茶粉碎至60-80目,按1-10g∶100-200ml加入蒸馏水,在121℃的温度下灭菌10分钟,再按0.1克/100ml蒸馏水计接种微生物;进行摇床发酵,发酵温度为20-35℃,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时间15天;c.吸取100ml发酵液,加入100ml醋酸乙酯,在500ml的分液漏斗中振荡10分钟分层后,将上层的醋酸乙酯和下层的水层分别置于200ml三角瓶中;吸取醋酸乙酯萃取液50ml,加入2.5%NaHCO
文档编号A23F3/16GK1826921SQ20061001078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龚加顺, 周红杰, 彭春秀 申请人:彭春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