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恒温厌氧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垃圾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恒温厌氧处理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厌氧反应来处理有机垃圾,使得处理的有机垃圾发酵、分解,进而得到可以利用的沼气和有机肥料。但是,上述发酵是有条件的,当这些条件不满足时,发酵过程可能不会发生或使用的时间较长。为此,在处理有机垃圾时常常使用恒温厌氧处理池对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进行发酵。通常,在厌氧处理池中发酵可以采用一次进料的方法,即一次送入发酵池足够的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处理完这些有机垃圾后再进料;也可以采用多次进料的方法,即每次进料并不是送入足够多的经预处理的有机垃圾,而是每隔一段时间送入一批。在多次进料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将之前送入的材料向发酵池中排渣口一端移动的装置(类似于发酵池中的搅拌单元)。如果没有该装置,则出现先送入的料与后送入的混合在一起,不利于发酵的情况。而由于厌氧处理池密闭的特点,加装这些装置不仅提高了施工难度,也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同时,成本将会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需要移动装置、施工困难、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不需要移动装置、施工简单、成本低的恒温厌氧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恒温厌氧处理池,包括埋于地下的封闭发酵池、用于保持所述发酵池温度的加热装置和将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送入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所述发酵池长度方向截面的形状是五边形,所述五边形包括顶边、底边、与所述顶边相连的斜边和两个平行的侧边,所述进料管沿所述斜边由所述顶边向底边延伸,所述进料管末端垂直于所述五边形的底边并设置在设定高度;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末端所在一端的宽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一端的宽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池底部由所述进料管末端一端向与其相对的一端倾斜。更进一步地,所述发酵池顶部设置有用于使产生的沼气进入到沼气储气装置的沼气出气孔;所述发酵池与所述进料管末端相对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渣口。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发酵池壁的加热管道和存储、加热水并使其存储的水在所述加热管道内循环流过的热水存储箱。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道设置在所述发酵池的外壁上,靠近所述发酵池底部。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围所述发酵池及所述加热管道。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发酵池采用一端较宽一端较窄的结构及进料管设置在所述发酵池中较窄一端,使得在每次通过进料管送入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时,都能将前次送入的向发酵池中较宽一端推动,在不需要移动装置的情况下,在发酵池内实现了堆料的自动移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恒温厌氧处理池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发酵池底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发酵池底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恒温厌氧处理池实施例中,该恒温厌氧处理池,包括埋于地下的封闭发酵池1、用于保持所述发酵池I温度的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和将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送入所述发酵池I的进料管2,所述发酵池I沿其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包括顶边、底边、与所述顶边相连的斜边和两个平行的侧边(即图1中发酵池I中竖直的两条边),所述进料管2沿所述斜边由其顶边向底边延伸,所述进料管末端21垂直于所述五边形的底边并设置在设定高度(以便于进料,不会被堵住出口);所述发酵池I的进料管末端21所在一端的宽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一端的宽度(请参见图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酵池I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使有机垃圾发酵而产生的沼气进入到沼气储气装置(图中未示出)的沼气出气孔3 ;所述发酵池I与所述进料管末端21相对的一端(也就是后面所述的发酵池I中较宽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渣口 4。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酵池I的底 面实际上是一个梯形(参见图2),其中,进料管末端21设置在该梯形较窄的一端。这样的设置有利于进料时新送入的有机垃圾将之前送入的、已经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即正在发酵)的有机垃圾向前方(即发酵池I设置有排渣口 4的一端)推进,使得送入发酵池I的有机垃圾按照其被送入的时间依次地、逐步地被推向排渣口 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排渣口 4为 多个,均匀分布在发酵池I较宽一端(即与所述进料管末端21相对的一端)的底部。这些排渣口在平时是封闭的,以保证发酵池I的封闭性。在需要由发酵池I排渣时,打开这些排渣口 4,通过使用泵或使用其他方式将被新送入的有机垃圾推到上述较宽一端的、经过充分发酵的沼渣排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得送入的有机垃圾的推动更为顺利,设置所述发酵池I底部由所述进料管末端21 —端向与其相对的一端倾斜。请参见图3。图3是发酵池I的底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较高的一端,就是设置上述进料管末端21的一端,也是图2中较窄的一端。这个坡度的存在,使得由进料管末端21进入的有机垃圾能够更加轻松地将之前送入的、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的有机垃圾推向上述除渣口 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中恒温厌氧反应处理池,所以需要对发酵池I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能够保持恒定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发酵池壁的加热管道和存储、加热水并使其存储的水在所述加热管道内循环流过的热水存储箱。所述加热管道设置在所述发酵池I的外壁上,靠近所述发酵池I底部。此外,在上述发酵池I的外部,还设置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该保温层由保温材料构成,例如,泡沫等等,用于隔离发酵池I与外部的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温层全面地包裹上述发酵池1,也就是说,该发酵池I的顶面、底面、侧面均有保温层包裹。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酵池I长度方向截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该发酵池I的俯视图也是一个梯形。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加热管道的一种较好的设置方式是将其设置在靠近所述发酵池I中部或底部的位置,便于安装,同时,将其设置在上述保温层和发酵池I池壁之间;此时,加热管道由一个位置贴近该发酵池1,顺时针或逆时针围绕该发酵池1,形成多个围绕该发酵池I的盘管,最后连接到水泵,并由水泵将管中的水泵回热水存储箱。在本实施例中,热水存储箱中的水不断进入加热管道,经过水泵回到热水存储箱,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由于发酵池I与加热管道中的水的温差,水在通过加热管道时,不断地和发酵池I进行热交换,使得水温不断地下降。为了维持恒温,需要对热水存储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发热单元对热水存储箱中的水加热,以保持其水温的稳定,进而保持发酵池I内温度的稳定,加快发酵过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热单元是太阳能热水器。该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控制单元、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和发热丝。其中,太阳能电池板(即光伏转换单元阵列)安装在恰当的位置,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存储到储能单元,发热丝安装在热水存储箱内,与热水存储箱内的水绝缘,并通过开关与储能单元连接,当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发现热水存储箱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使得上述开关接通,发热丝开始发热,加热热水存储箱内的水;当控制单元发现水温高于另一设定值时,控制上述开关断开,停止加热。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埋于地下的封闭发酵池、用于保持所述发酵池温度的加热装置和将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送入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所述发酵池长度方向截面的形状是五边形,所述五边形包括顶边、底边、与所述顶边相连的斜边和两个平行的侧边,所述进料管沿所述斜边由所述顶边向底边延伸,所述进料管末端垂直于所述五边形的底边并设置在设定高度;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末端所在一端的宽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一端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底部由所述进料管末端一端向与其相对的一端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顶部设置有用于使产生的沼气进入到沼气储气装置的沼气出气孔;所述发酵池与所述进料管末端相对的一端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渣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围绕所述发酵池壁的加热管道和存储、加热水并使其存储的水在所述加热管道内循环流过的热水存储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道设置在所述发酵池的外壁上,靠近所述发酵池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围所述发酵池及所述加热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厌氧处理池,包括埋于地下的封闭发酵池、用于保持所述发酵池温度的加热装置和将经过预处理的有机垃圾送入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所述发酵池沿其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包括顶边、底边、与所述顶边相连的斜边和两个平行的侧边,所述进料管沿所述五边形的斜边由其顶边向底边延伸,所述进料管末端垂直于所述五边形的底边并设置在设定高度;所述发酵池的进料管末端所在一端的宽度小于与其相对的一端的宽度。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恒温厌氧处理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发酵池内实现了堆料的自动移动。
文档编号C12M1/107GK203159606SQ201320193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7日
发明者黄俗标 申请人:深圳市龙汇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