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葆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1297发布日期:2018-06-17 15:2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食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豆葆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豆葆茶是一种养生茶,它是以金银花、薄荷以及蒲公英三种天然草本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在中国古老茶疗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清心、名目、抗炎、消肿等作用,食用方法是冲泡或煎煮后,直接饮用。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上述需要冲泡或煎煮后再饮用的方式越来越不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直接或快速食用的食品成为目前市场发展的主流。如果能将传统的豆葆茶制成泡腾片,则可以在冲服时,快速崩解,方便消费者食用,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还未有将豆葆茶制成泡腾片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直接食用、营养保健的豆葆茶泡腾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葆茶泡腾片,包括以下原料:豆葆茶提取物、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C、维生素B6、硬脂酸镁。进一步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豆葆茶提取物10~15、柠檬酸30~35、碳酸氢钠16.7~20.8、碳酸钠3.3~4.2、乳糖30~35、阿斯巴甜0.5~1、维生素C0.5~1、维生素B60.03~0.05、硬脂酸镁1~5。进一步地,所述豆葆茶提取物是以金银花、薄荷、蒲公英按10~15:5~8:5~8的比例混合的混合物为原料,经提取处理所得的提取物。进一步地,所述豆葆茶提取物按以下提取处理工艺制成:(1)将原料粉碎,加入15~25倍的水,然后在水温60~90℃的条件下提取10~30min,得到提取混合物;(2)对提取混合物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提取滤液;(3)对提取滤液进行浓缩、干燥、研磨处理,即得所述豆葆茶提取物。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富含绿原酸、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皂苷类、木犀草素苷等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薄荷,中国常用中药,味辛性凉,能收缩微血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湿疹、癣、舒缓发痒、发炎和灼伤,柔软皮肤,消除黑头粉刺,有益于油性发质和肤质。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薄荷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挥发油以及氨基酸类成分,具有治疗感冒发热喉痛、头痛、肌肉疼痛等症功效。蒲公英,性味甘苦,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可服可敷。蒲公英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多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是药食兼用的植物。维生素C,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在生物体内,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因为它能够保护身体免于氧化剂的威胁。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碳酸氢钠,呈弱碱性,白色,可以直接用来制作成医用药品常温时为固态,碳酸氢钠溶于水后呈弱碱性。碳酸氢钠常温时性质稳定,当加温后,极易发生分解,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常作膨松剂。柠檬酸,又称枸缘酸,柠檬酸的用途非常广泛,用于清凉饮料、果酱、水果和糕点等食品中,可做为食品的酸味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此外,柠檬酸还有抑制细菌、护色、改进风味、促进蔗糖转化等作用。乳糖,是一种双糖,能够被分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半乳糖而被人体吸收利用,利用易压缩成形和吸水性低的特点,作压片等赋形剂。阿斯巴甜,是一种天然功能性低聚糖,不致龋齿、甜味纯正、吸湿性低,没有发黏现象,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能够促进氨基酸的代谢以保持皮肤健康,可用于防止粉刺、脂溢性皮肤炎症、一般性痤疮等。硬脂酸镁,主要用作润滑剂、抗粘剂、助流剂。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主要原料是豆葆茶提取物,其含有丰富的绿原酸、总黄酮、氨基酸酸、多糖等成分,另外还添加了柠檬酸、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等添加剂,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本发明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抑制病毒、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功效,对创伤的治愈、皮肤健康湿润、消除炎症及体内血糖的平衡调控等具有一定疗效,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食品。2.本发明对痤疮的疗效显著,治愈率可达39%,总有效率高达92%。3.本发明不含任何对身体有害食品添加剂,可以长期食用,对身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4.本发明制成泡腾片的形式,可以快速崩解,方便人们食用,符合目前市场发展的主流,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豆葆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豆葆茶提取物、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C、维生素B6、硬脂酸镁粉粹成粉末,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制成颗粒;(3)对步骤(2)得到的颗粒进行干燥处理,然后进行压片处理,即得所述豆葆茶泡腾片。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将所有原料充分混合,不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流失,并且制得的豆葆茶泡腾片物质成分均一,能够有效保证其营养保健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提取时间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2是提取加水量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3是提取温度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4是提取加水量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5是提取时间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6提取次数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图。图7豆葆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结果图。图8豆葆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试验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豆葆茶泡腾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豆葆茶提取物12、柠檬酸33、碳酸氢钠18.5、碳酸钠3.7、乳糖32、阿斯巴甜0.8、维生素C0.7、维生素B60.04、硬脂酸镁3;所述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为金银花、薄荷和蒲公英,其中金银花、薄荷、蒲公英的比例为13:7:6。上述豆葆茶泡腾片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粉碎至40目,加入20倍(按重量计,下同)的水,然后在水温80℃的条件下提取20min,得到提取混合物;对提取混合物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提取滤液;对提取滤液进行浓缩、干燥(60℃以下)、研磨处理,即得豆葆茶提取物;(2)将豆葆茶提取物、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C、维生素B6、硬脂酸镁粉粹成粉末(过1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90%的乙醇,下同)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于24目筛下制成颗粒;(4)对步骤(3)得到的颗粒进行干燥(50℃~60℃条件,下同)处理,然后于24目筛下整粒后进行压片处理,即得所述豆葆茶泡腾片。实施例2一种豆葆茶泡腾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豆葆茶提取物10、柠檬酸30、碳酸氢钠16.7、碳酸钠3.3、乳糖30、阿斯巴甜0.5、维生素C0.5、维生素B60.03、硬脂酸镁1;所述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为金银花、薄荷和蒲公英,其中金银花、薄荷、蒲公英的比例为10:5:5。上述豆葆茶泡腾片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粉碎至40目,加入15倍的水,然后在水温90℃的条件下提取10min,得到提取混合物;对提取混合物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提取滤液;对提取滤液进行浓缩、干燥(60℃以下)、研磨处理,即得豆葆茶提取物;(2)将豆葆茶提取物、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C、维生素B6、硬脂酸镁粉粹成粉末(过1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于24目筛下制成颗粒;(4)对步骤(3)得到的颗粒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于24目筛下整粒后进行压片处理,即得所述豆葆茶泡腾片。实施例3一种豆葆茶泡腾片,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豆葆茶提取物15、柠檬酸35、碳酸氢钠20.8、碳酸钠4.2、乳糖35、阿斯巴甜1、维生素C1、维生素B60.05、硬脂酸镁5;所述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为金银花、薄荷和蒲公英,其中金银花、薄荷、蒲公英的比例为15:8:8。上述豆葆茶泡腾片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粉碎至40目,加入25倍的水,然后在水温60℃的条件下提取30min,得到提取混合物;对提取混合物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提取滤液;对提取滤液进行浓缩、干燥(60℃以下)、研磨处理,即得豆葆茶提取物;(2)将豆葆茶提取物、柠檬酸、碳酸氢钠、碳酸钠、乳糖、阿斯巴甜、维生素C、维生素B6、硬脂酸镁粉粹成粉末(过1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制成软材,然后将软材于24目筛下制成颗粒;(4)对步骤(3)得到的颗粒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于24目筛下整粒后进行压片处理,即得所述豆葆茶泡腾片。上述实施例中的制粒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挤压、流化床、压片、滚压、喷雾等方式。最终制得的豆葆茶泡腾片可采用充氮单剂量泡罩式热压封方式或多剂量瓶装方式包装密封。实施例4提取处理的时间、加水量、温度对豆葆茶提取物的提取效率影响试验本实施例使用的豆葆茶提取物的原料为金银花、薄荷和蒲公英,其中金银花、薄荷、蒲公英的比例为13:7:6;原料粉碎至40目。本实施例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试,为简洁描述起见,以下不详述测试过程,只提供最终结果。4.1提取时间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15mL的蒸馏水,然后在8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绿原酸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到15min左右到达绿原酸提取率最大值,随后提取率不再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时,最佳提取时间为15min。4.2提取加水量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10mL、15mL、20mL、25mL、30mL的蒸馏水,然后在8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15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绿原酸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加水量达到20mL左右达到最大提取率,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提取率稍微减少,变化不明显。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时,最佳加水量为20mL。4.3提取温度对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20mL的蒸馏水,然后分别在50℃、60℃、70℃、80℃、90℃水浴条件下提取15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绿原酸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绿原酸提取率在不断增加,当达到80℃有最大的提取率,之后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的提取率下降。因此在确定其他条件时,最佳提取温度是80℃。4.4响应面法优化绿原酸的提取处理条件利用Design-Expert8.0.5软件设计实验,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多次拟合,得到豆葆茶绿原酸提取率方程为:Y=2.16-(1.000E-002)A+0.14B+0.053C+0.027AB+0.048AC-0.012BC-0.022A2-0.14B2-0.047C2。式中:Y为提取率、A为提取时间、B为提取加水量、C为提取温度。通过响应面法,得出当加水量达到23mL左右、冲泡时间20分钟左右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在最大值波动;当提取时间为20分钟左右、温度89度左右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在最大值波动。当加水量达到23mL左右和温度为89℃左右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在最大值波动。最后优化拟合方程,得到模型的最大值,即提取时间为20.00min、加水量为22.69mL、提取温度为89.96℃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为2.219%。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对响应面二次回归所得最佳条件进行修正,确定最佳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为20min、加水量为23mL、冲泡温度为90℃。根据上述修正后条件,同条件下重复3次实验,得绿原酸提取率为2.25%。将所得实测值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的最大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差,结果平均偏差为1.40%,偏差较小,说明优化结果有效。4.5提取加水量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10mL、15mL、20mL、25mL、30mL的蒸馏水,然后在80℃水浴条件下提取15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总黄酮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溶剂的量增加开始总黄酮含量在增加,在25mL达到最大,随着蒸馏水的增加总黄酮的含量在下降。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时,最佳液料比为25:1(mL:g)。4.6提取时间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25mL的蒸馏水,然后在8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总黄酮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总黄酮含量在20min达到最大,之后总黄酮的含量一直在下降。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时,最佳提取时间为20min。4.7提取次数对豆葆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称取5份1g的原料,分别加入25mL的蒸馏水,然后在8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1次、2次、3次、4次、5次,每次20min,分别抽滤得提取滤液,处理测试后,计算总黄酮的提取率,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总黄酮的含量随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提取次数大于3次后,总黄酮的增加幅度比较小,基本不含有总黄酮。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时,综合考虑提取3次较好。4.8响应面法优化总黄酮的提取处理条件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Box-Behn原理,设置三因素:液料比(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作为自变量的实验,每个自变量的低、中、高水平分别以-1、0、1进行编码,并以豆葆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Y)为响应值。采用design-expert7.1.6软件进行响应面回归分析,得拟合方程:Y=4.69+0.37A+0.090B+0.74C+0.21AB+0.030BC-0.24A2-0.24B2+0.14C2。最后优化拟合方程,得到模型的最大值:液料比30:1(mL:g),提取时28.28min,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89%。综合实际和实验操作的方便性考虑,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0min,提取3次。对此进行验证性实验,其提取率为5.56%,RSD=1.749%,说明该工艺稳定,重现性好。通过以上实验,本发明确定豆葆茶提取物的提取处理条件为加水量15~25倍,温度60~90℃,时间10~30min,可以获得较好的提取效果。实施例5豆葆茶提取物的抗氧化实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实施例1的提取滤液作为豆葆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5.1豆葆茶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H2O2和FeSO4混合发生Fenton反应,生成的·OH具有高反应活性,能与水杨酸迅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加入具有清除·OH作用的物质,与水杨酸反应竞争,使有色物生成量减少。在比色皿中分别加入6mmol/LFeSO4溶液和6mmol/L水杨酸溶液各2.0mL,不同浓度的样品(豆葆茶提取物,VC)2.00mL,最后加入6mmol/L的H2O2溶液2mL启动反应,静置10min。以相同体积蒸馏水代替H2O2为空白,固定吸收波长510nm,测定吸收度。每个试样作3次平行实验,取其平均值。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其清除率:豆葆茶提取物对·OH的清除效率见图7。由图7可知豆葆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相同浓度的VC(P<0.05),并且随着豆葆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清除能力逐步增强。5.2豆葆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邻苯三酚在弱碱环境中自氧化分解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随着自发反应的进行,超氧阴离子不断积累,并生成有色中间产物,反应体系中加入具抗氧化性的物质后,可阻碍超氧阴离子和有色中间产物的产生,导致吸光值降低。根据文献报道,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稍加改进。取0.05mol/LTris-HCl缓冲液(pH=8.2)溶液4.5mL,置于20℃水浴中预热20min,分别加入1mL不同浓度的豆葆茶提取物和25mmol/L邻苯三酚溶液0.4mL,混匀后置于25℃水浴中反应5min,加入8mol/L的HCl1mL终止反应。固定吸收波长299nm,测定吸收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其清除率:豆葆茶提取物对O2-·的清除效率见图8。由图8可知豆葆茶提取物对O2-·的清除能力弱于相同浓度的VC(P<0.05),但其对O2-·的清除能力也随着豆葆茶提取物浓度的增加逐步增强。实施例6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对痤疮的疗效试验入选病例:16~30岁,具有痤疮(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的一项或多项症状的患者;用法用量为:直接泡水食用,每日3至5克,食用时间不限,分3至4次食用。疗效情况判定标准:1.治愈。只有少量粉刺,其它症状全部消除;2.有效。症状减轻;3.无效。症状无变化。表1是30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药效学报告。表1组别人数治愈人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治愈率总有效率实施例110039511039%90%实施例210037501337%87%实施例31003557835%92%典型病例如下:方某,男,19,重度痤疮,面部有较多的粉刺、炎性丘疹、囊肿和脓疱。食用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三周后,炎性丘疹和脓疱症状明显好转,继续食用四个星期后,囊肿、脓疱、大部分炎性丘疹消失,只有少量粉刺和炎性丘疹。随后,一直服用至今,面部痤疮维持在轻度水平,未见任何副作用。李某,男,28岁,中度痤疮,面部有较多的粉刺、炎性丘疹。食用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三周后,炎性丘疹明显好转,继续食用四个星期后,炎性丘疹消失,只有少量粉刺,痊愈,未见任何副作用。范某,女,16岁,轻度痤疮,面部有少量粉刺和炎性丘疹。食用本发明豆葆茶泡腾片一周后,炎性丘疹明显好转,继续食用两个星期后,炎性丘疹完全消失,只有极少量粉刺,痊愈,未见任何副作用。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例子和实施方式仅为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的情况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