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5406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鸡饲料领域,尤其涉及 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粗饲料中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等粗纤维和蛋白质,但难以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动物吃了会增加肠道负担,引起肠道疾病,但这些不易被动物消化利用的成分通过微生物发酵后,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饲用酸化剂作为一种可降低饲料在消化道中的pH值,为动物提供最适消化道环境的新型添加剂,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酸化剂是继抗生素之后,与益生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并列的重要添加剂,是一种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毒害作用的环保型添加剂。

随着无抗养殖时代的到来,养殖过程中、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再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

发酵饲料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感,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是最经济便捷的抗生素替代物。

目前发酵饲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水分含量很高,开袋后要立刻用完或密封保存,否则易发霉变质。

目前发酵饲料之所以无法推广应用的原因是,1、制作发酵饲料时如果温度、水分、密闭性等条件控制不好,易变质霉烂;2、饲喂时要及时使用完,否则因水份高开封后久放也易发霉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及应用,使健康蛋鸡采食后能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改善鸡舍空气质量,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饲料各组份及组份重量份为:玉米粉300~500份、豆粕100~300份、羽毛粉50~250份、菜粕50~250份、麦麸100~300份、红糖0-20份、白沙糖0-20份、水300-600份、发酵剂1-2份。

本发明中优化方案中所述玉米400份、豆粕150份、羽毛粉180份、菜粕100份、麦麸150份、红糖10份、白糖10份,水350份,发酵剂1份。

羽毛粉的作用为成本低,蛋白含量高,通过发酵提高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和动物的适口性。红糖、白沙糖的作用为促进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从而保证饲料充分发酵。

所述发酵饲料含水量是40-50%,优化含水量为45%。水添加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发酵效果和后期的使用,水分太少时,发酵不充分,水分太高时,发酵后的饲料过于稀软,不便于运输和使用。

所述发酵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物。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109CFU/g,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109CFU/g,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2*109CFU/g。

所述发酵后饲料有益微生物活菌>=1011cfu/g,pH ≤ 4.0。

本发明中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粗粉碎;

(2)原料称取:将玉米粉、豆粕、羽毛粉、菜粕、麦麸、红糖和白沙糖按照配方比例称量、混合均匀待用;

(3)发酵饲料的制备:混合料中加入水后再加入发酵剂混合均匀,在封口处安装有排气孔的硬塑料口袋填实,排净空气,将袋口密封,排气孔保留在封口下侧;

(5)发酵:将填装好的口袋整齐堆放在温度20℃以上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发酵饲料PH<4,即可。

堆放发酵过程中应避免太阳暴晒;暴晒会使发酵料的温度不均,会造成表面温度会过高,合适的发酵温度为25-35℃,取得好的发酵质量和效果。

当发酵料的酸度在4以下时,原料得到充分发酵,此时有益菌充分定殖,不易受杂菌污染,正常加水未经发酵的饲料PH值为6左右,此时很易受到环境空气中的杂菌污染,发生霉变。PH小于4时,酸度非常高,发酵状态比较好。

所述步骤(1)中玉米过14目筛。玉米颗粒太粗,不能充分发酵,颗粒太细,粉碎的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本发明中所述发酵饲料与蛋鸡配合饲料按1:3-4比例混合饲喂。

所述饲料适用于120~700日龄蛋鸡。

本发明中的发酵饲料为半固体,相比同样的传统发酵饲料,操作简便,减少抗生素使用,用发酵产生的有益活菌和有机酸来维持肠道健康环境,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生产性能。本发明中发酵所用的原料主要是提供发酵所需要的能量(糖、玉米、麦麸)和氨基酸(豆粕、羽毛粉、菜粕),因此原料比例的合理搭配,能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中,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发酵剂为市场可买到的微生物发酵剂。

实施例1

一种蛋鸡用发酵饲料具体配方如下:

玉米400份、豆粕150份、羽毛粉180份、菜粕100份、麦麸150份、红糖10份、白糖10份,发酵剂1份,水350份,使发酵饲料含水量达到45%。

发酵剂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物,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109CFU/g,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109CFU/g,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2*109CFU/g。

发酵后饲料有益微生物活菌>=1011cfu/g,pH ≤ 4.0。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玉米粗粉碎,过14目筛,其它原料均不粉碎;

(2)原料称取:先将原料按照配方比例称量、混合均匀待用;

(3)发酵饲料的制备:取自来水与混合均匀的原料按1:2的比例,加发酵剂,发酵剂与不加水干配方的配比为1000:1。混合均匀;

(4)用封口处安装有排气孔的硬塑料口袋填实,排净空气,将袋口密封,排气孔保留在封口下侧;

(5)将填装好的口袋整齐堆放在温度20℃以上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应避免太阳暴晒。

(6)当发酵饲料PH<4就发酵成功,可以使用。

发酵饲料与蛋鸡配合饲料按1:3-4比例混合饲喂。在自动化鸡舍的投料口处安装一台搅拌机,将发酵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按1:2-4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入料斗中,现配现用,因为混有发酵饲料的饲料中散发出一种发酵所产生的特殊酸香味,可提高动物食欲,尤其是在炎热夏天,蛋鸡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使用本发酵饲料更能起到调节动物肠道健康的效果。

饲料适用于120~700日龄蛋鸡。在蛋鸡配合饲料中添加本发明中的半固体发酵饲料,饲喂1周后,可以提高蛋鸡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鸡舍氨气浓度,减少蛋鸡药物使用量,降低死淘率。

实施例2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

玉米500份、豆粕150份、羽毛粉200份、菜粕150份、麦麸180份、红糖20份、发酵剂1份,水份为600份,含水量为50%。

实施例3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450份、豆粕200份、羽毛粉150份、菜粕100份、麦麸100份、红糖15份、白糖5份,发酵剂1份,水300份含水量是40%。

实施例4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420份、豆粕180份、羽毛粉160份、菜粕120份、麦麸120份、红糖18份、发酵剂1份,水500份,含水量为42%。

实施例5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300份、豆粕160份、羽毛粉170份、菜粕170份、麦麸200份、红糖20份、白糖5份,发酵剂1份,水380份,含水量为46%。

实施例6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350份、豆粕120份、羽毛粉200份、菜粕180份、麦麸300份、红糖15份、白糖10份,发酵剂1份,水480份,含水量约为46%。

实施例7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480份、豆粕300份、羽毛粉250份、菜粕250份、麦麸300份、白糖20份,发酵剂1份,水450份,含水量约为44%。

实施例8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380份、豆粕100份、羽毛粉50份、菜粕50份、麦麸250份、红糖20份,白糖15份,发酵剂1份,水350份,含水量约为45%。

实施例9

制备方法和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的内容,具体配方如下:玉米320份、豆粕250份、羽毛粉100份、菜粕200份、麦麸280份、红糖5份,白糖12份,发酵剂1份,水550份,含水量约为48%。

试验一

设四个处理,即随机抽取,用实施例4(试验4)和5(试验5)中的配方和设定对照组(对照4和对照5),每个处理1000只200日龄罗曼粉蛋鸡,其中试验组2个处理饲喂同一种市售蛋鸡配合饲料(铁骑力士商品蛋鸡产蛋高峰期饲料,任何蛋鸡配合饲料都可以,发酵好的饲料可与任何一个市售产蛋期蛋鸡商品配合饲料混合使用。)

实施例4和5的发酵饲料按10:3的比例混合,2个对照组(对照4和对照5)分别饲喂同一种市售蛋鸡配合饲料与实施例4和5不经发酵的饲料按10:1.5的比例混合。

预饲1周,正试期30天。记录各组试验前和试验期的采食量、产蛋率、蛋重、料蛋比,在第0和30天时采集鸡蛋样品,检测蛋壳强度、蛋重、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夫单位。

得到相关的实验数据如下:

1.生产性能比较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本发明中发酵饲料对产蛋率和料蛋比有显著影响。

2.蛋品质比较表:

从以上表可得出,本发明中的配方明显优于对照组。本发明中的配方及其制备使用方法使蛋鸡的产蛋率明显提高,料蛋比明显降低,提高了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

本发明中其它实施例也可以得到如实施例4和5中的效果,本次实验为随机抽取实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