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血的高效酶解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5908阅读:1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猪血加工、利用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利用率的猪血酶解加工利用方法及所得产品。
背景技术
:猪血是猪宰杀后的一种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它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另外猪血含铁极为丰富,据测定,每100g全血铁含量高达45mg,猪血浆中铁含量高达6.4%,此外,猪血中还含有钙、磷、钾、钠、镁、锌、铜、锰、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目前,我国在猪血开发利用方面较发达国家落后,除部分作食用和加工血粉外,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因此,综合开发利用猪血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重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病之一。缺铁性贫血的防治主要通过服用补铁剂来实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针对人体钙、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开发的功能性补充剂,尤其是补铁制剂:第一代为无机盐类微量元素铁添加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氯化亚铁和碳酸亚铁等,虽然这些无机铁补铁剂铁含量高,但是易与硫化物、多酚等结合引起食品变色、变质,脂质氧化,有金属铁锈味,且对胃肠有严重的刺激性,长期服用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不易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第二代为简单的有机酸盐类,其铁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有所提高,如柠檬酸亚铁、富马酸铁等,即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酸铁盐,这类有机铁补铁剂被患者服用后利用胃酸使铁离子缓慢释放出来,避免了药物在胃中瞬间浓度过大,刺激作用大为减小,但是亚铁盐性质不稳定,生产和储存困难,易产生异味;上述两代补铁剂都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途径被人体吸收,游离的铁离子会导致一些维生素失活,过多还会引发自由基反应,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第三代为氨基酸类补铁剂,如甘氨酸亚铁、蛋氨酸亚铁和苏氨酸亚铁等,是目前市售最主要的补铁剂,其克服了前两代补铁剂的缺陷,具有抗干扰性好、稳定性强和易吸收等优点,但它存在着产品单一、专一性太强和价格高的缺点;第四代补铁剂以稳定性更好、生物利用率更高、成本低廉为最终目标,如血红素铁、多糖铁和多肽铁等,研究表明,多肽鳌合铁是一种新型生物态铁,可以直接被肠粘膜细胞吸收,不产生消化道刺激,生物利用率高,是理想的补铁剂,因此,开发多肽鳌合铁成为第四代补铁剂成为如今的关注和研究热点。目前,以猪血为原料底物,与多肽螯合铁相关的制备工艺主要有:(1)利用酶解法提取多肽螯合铁,制成复合氨基酸、肽铁湿品、血卟啉铁等成品,如中国专利CN101480254A、CN101337964A和CN105274159A;(2)制备成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或血纤维粉的利用形式,如中国专利CN104256045A、CN102125164A、CN104664040A。但上述现有制备工艺存在物质损耗非常严重,利用率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的缺点,且终产品铁含量尚需提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猪血加工利用工艺及产品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猪血的高效酶解利用方法,该方法可充分高效利用猪血酶解处理中间产物,制备得到高含铁量的铁补充剂以及多种附加产品,原料利用率高,物质损耗极低,碳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幅降低了综合加工成本。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猪血的高效酶解利用方法,以新鲜猪血为原料,包括以下步骤:(1)将猪血加入柠檬酸钠抗凝,于3000~6000r/min离心生成血浆液和血球液,分别干燥制得血浆粉和血球粉;(2)对步骤(1)所得血浆粉和血球粉分别进行酶解,酶添加量0.1~2.0wt%,底物浓度2~10wt%,酶解pH3~9,酶解温度40~60℃,酶解时间1~10h,分别生成血浆酶解液和血球酶解液,于80~100℃水浴灭酶3~10min,备用;(3)将步骤(2)所得血浆酶解液和血球酶解液分别于3000~5500r/min离心,分别得到血浆酶解液上清和沉淀,以及血球酶解液上清和沉淀,备用;(4)将步骤(3)所得血浆、血球酶解液沉淀酸解成离子态,备用;(5)将步骤(3)所得血浆酶解液上清,步骤(3)所得血球酶解液上清以及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混合,于5~55℃,pH3~9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时间1~5h,干燥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产品,检测产品制备流程中碳的损失率。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2)所得血浆酶解液,步骤(3)所得血球酶解液上清以及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混合,于5~55℃,pH3~9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时间1~5h,干燥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3)所得血浆酶解液上清以及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混合,于5~55℃,pH3~9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时间1~5h,干燥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取步骤(2)所得血浆酶解液与步骤(4)所得酸解液混合,于5~55℃、pH3~9的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时间1~5h,干燥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取步骤(3)所得血球酶解液上清与步骤(4)所得酸解液混合,于5~55℃、pH3~9的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时间1~5h,干燥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优选地,步骤(2)所述酶解采用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动物蛋白酶其中一种或多种复配。优选地,步骤(4)所述酸解采用1~5mol/L的稀盐酸溶液、1~9mol/L的稀硫酸溶液或36~38%的醋酸溶液。优选地,所述干燥方式选自冷冻干燥、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与现有猪血加工利用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以猪血为原料,充分利用其酶解处理中间产物——血浆酶解液,血球酶解液,血球、血浆酶解液上清及沉淀,沉淀酸解溶液等,同时配合采用特定酶解、分离、干燥等工艺条件和参数,可制备得到高含铁量的铁补充剂以及不同含铁量的多种铁补充剂附加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猪血原料利用率,整个过程物质损耗非常低,碳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幅降低了综合加工成本,同时丰富和完善了铁补充剂产品的种类和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配比和组合,显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是一种猪血高效加工利用方法,节能环保,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猪血酶解利用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1)将新鲜猪血1kg加入2.5wt%的柠檬酸钠抗凝,离心5500r/min,生成血球液和血浆液,冻干得150g血浆粉和40g血球粉;(2)对血球粉和血浆粉分别进行酶解(酸性蛋白酶,初始pH值4,底物浓度7wt%,酶添加量0.2wt%,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48℃),生成血浆酶解液和血球酶解液,100℃水浴灭酶10min,备用;(3)血球酶解液离心(4500r/min),得到上清和沉淀,血浆酶解液离心(4500r/min),得上清和沉淀;(4)将步骤(3)所得沉淀在离心管内用5mol/L稀硫酸溶液(稀硫酸溶液与沉淀体积比1∶1)酸解,生成离子态铁;(5)将步骤(3)所得血浆酶解液上清、血球酶解液上清以及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混合,调节pH至7.0,于25℃进行螯合反应2.5h,冻干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成品1,检测出整个流程碳损失率为9.43%。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步骤(2)所得血浆酶解液1000ml、步骤(3)所得血球酶解液上清500ml与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350ml混合,调节pH至7.5,于25℃进行螯合反应2h,冻干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1,检测出整个流程碳损失率为8.64%。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步骤(3)所得血浆酶解液上清500ml和步骤(4)所得酸解溶液350ml混合,调节pH至6.8,于25℃进行螯合反应3h,冻干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2,检测出整个流程碳损失率为8.51%。实施例4在实施例1所述步骤基础上,取步骤(2)所得血浆酶解液1000ml与步骤(4)所得酸解液350ml混合,于pH6.5,40℃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3h,冻干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3,检测出整个流程碳损失率为8.22%。实施例5在实施例1所述步骤基础上,取步骤(3)所得血球酶解液上清500ml与步骤(4)所得酸解液350ml混合,于pH7.5,39℃条件下进行螯合反应2h,冻干成粉,即得猪血源铁补充剂附加产品4,检测出整个流程碳损失率为8.14%。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含量,具体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铁含量测定结果种类铁含量(mg/100g)血球酶解液上清(步骤3)920血球酶解液沉淀(步骤3)2200铁补充剂成品12811铁补充剂附加产品12612铁补充剂附加产品22506铁补充剂附加产品32455铁补充剂附加产品42697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工艺的中间产品(血球酶解液)以及终产品均具有很高的铁含量,且可制备得到不同铁含量的铁补充剂附加产品,原料利用率高。在实施例1~实施例5中,铁补充剂成品及其附加产品在制备过程中的碳物质变化非常小,均损耗不超过10%。市售补铁剂琥珀酸亚铁片(速力菲)含铁量为2000mg/100g,低于本发明中铁补充剂成品及附加产品的含铁量。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制备工艺显著提高了猪血原料的利用率,物质损耗非常低,碳的利用率非常高,可制得高含铁量的猪血源铁补充剂及多种附加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利于降低综合加工成本。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5所涉及实验设备、仪器和原料均为市售通用产品。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