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914阅读:75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发生吸氧作用,即称为发酵。茶叶之发酵,为红茶制造过程中最重要之步骤,因茶叶之色、香、味诸特性皆系于此时生成。当萎凋叶经揉捻后,茶汁与空气接触即起化学变化,发生两种分明之结果:叶片之色与香,均起变化,发酵之目的乃使此种变化,进行至可使制成之茶有优良之特质。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等地。

以往的乌龙茶制作工艺,都是将茶青萎凋后通过一次发酵对茶叶进行处理,存在发酵度较低、口感不稳定的缺点,而且由于陈放过程中的微生物发酵受到陈放当地的气候影响比较大,陈放时间、茶叶的味道与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关,靠自然条件来让黑茶中的物质一次发酵使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如果染上杂菌,消费者买到的茶叶可能口感不好,有异味,因而一次发酵无法得到品质均一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发酵程度高,口感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8-10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0-24小时;

(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5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45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32min;

(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0-40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

(4)炭焙:在45-5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

(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0-3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60-90min;

(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0-10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8-10小时;

(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8)第二次机焙:在80-10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40-50小时;

(9)包装。

两次发酵,且两次发酵均采用变温发酵的方法,能够使乌龙茶发酵程度高,口感性较恒温发酵得到提高。

作为优选,步骤如下:

(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9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2小时;

(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2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2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1min;

(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5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

(4)炭焙:在50℃,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

(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5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70min;

(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5℃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9小时;

(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8)第二次机焙:在9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45小时;

(9)包装。

上述优选实施例为最佳工艺条件,以该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乌龙茶的感官评分和口感评分最高。

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发酵乌龙茶,乌龙茶发酵程度高,发酵一致性好,口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9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2小时;

(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2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2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1min;

(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5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

(4)炭焙:在50℃,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

(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5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70min;

(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5℃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9小时;

(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8)第二次机焙:在9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45小时;

(9)包装。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8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4小时;

(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5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5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

(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40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

(4)炭焙:在5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

(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3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90min;

(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10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8小时;

(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8)第二次机焙:在10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40小时;

(9)包装。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乌龙茶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采摘,晒青: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地摊放在萎凋槽上,摊放叶的厚度的10cm,通风散热,常温下自然萎凋20小时;

(2)第一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40min;最后在温度为30℃、湿度为95%时,发酵32min;

(3)揉捻: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茶叶盛进专用工具内手工揉捻30min,至叶片揉卷成条索状;

(4)炭焙:在45℃,用木炭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

(5)第二次发酵:首先在温度为28℃、湿度为95%时,发酵30min;然后在温度为28℃、湿度为90%时,发酵20min;最后在温度为26℃、湿度为95%时,发酵60min;

(6)第一次机焙:将经过第二次发酵后的毛茶拣梗成净茶后在温度为9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10小时;

(7)冷却:取出第一次机焙的茶叶,风冷;

(8)第二次机焙:在80℃条件下用电烘箱烘焙50小时;

(9)包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