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高锐薯香型红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391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红茶,具体涉及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
背景技术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深受人们喜爱的饮品。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包括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茶多酚、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其中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很难溶于水中,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等成分可以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成分可以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并影响茶的滋味。茶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其中红茶的发酵程度最大,随着发酵的进行茶叶中的茶多酚不断被氧化,生成茶黄素,再变成茶红素,由于茶多酚中简单的儿茶素呈苦味、酯型的儿茶素除苦外还有一些涩味,所以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使得茶叶的苦涩口感减弱,变得非常醇和、暖心暖胃。滇红工夫茶采用大叶茶为原料,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发酵后得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也相对较高,茶红素和茶黄素统称为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脑梗塞和血小板凝集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红茶尤其是滇红,在口感上和功能上均有优于其他茶品的特点,受到大家欢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及其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本发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出一种薯香型、滋味清爽的工夫红茶,解决了传统工夫红茶滋味浓强、外形短碎、口味不佳、加工过程耗时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选料、萎凋、揉捻、发酵、热理条和烘干。作为优选的,所述选料是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作为优选的,将凤庆大叶茶1重量份与水2~3重量分混合,超声处理10~15分钟,超声频率40~100赫兹,超声处理后晾干茶叶表面水分。作为优选的,所述萎凋是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58~62%,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作为优选的,所述揉捻是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0~35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产生部分碎末的状态。作为优选的,所述发酵是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30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4小时。作为优选的,所述热理条是将发酵毛胚,在90~100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18~25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25~30%的毛胚;再在100~110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至含水率降至2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5~10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0~15分钟。作为优选的,所述烘干是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0~110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7.5%后,摊凉至18~25摄氏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所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得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本发明在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中加入了热理条步骤,分两次热理条的目的一是使茶叶在两次热理条过程中间有一个摊凉时间,发挥均匀水分的作用,利于茶叶干度一致;二是使茶叶外形色泽光亮度更好,另外,在第二次热理条时向其中加入竹棍,借助竹棍的压力可以使制得的茶呈扁形。本发明得到的以大叶茶为原料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芽叶完整、外形美观。加工过程中一些茶多酚被氧化成了茶色素,使得本发明得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汤色红亮、叶底红匀完整。剩余茶多酚、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相结合,得到了一种滋味甘醇润喉、浓而不苦、嫩熟香显著的具有薯香的红茶。本发明将超声应用于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在萎凋之前对茶叶进行超声处理,轻微破坏茶叶中细胞的细胞壁,使细胞失水速度加快;超声处理还会激活茶叶中的一些酶,使得发酵过程进行的更充分,茶叶中茶色素的含量更高,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此外,经过超声步骤的到的茶叶与未经超声处理的茶叶相比,滋味和香气都更加浓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1)本发明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增加了热理条步骤,使得到的茶叶呈条型,外形紧直匀齐,苗锋完整。2)本发明通过增加超声步骤以及各个加工步骤选择以及工艺参数的试验,使得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多糖、植物甾醇和黄酮等明显高于目前市场上的红茶品种、且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3)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通过工艺参数控制茶中各种成分的损失,使茶叶中保留的茶多酚、氨基酸和茶中的一些糖类物质相结合,达到最优口感,使得本发明方法得到红茶的口感鲜甜柔和,香气持久,甜香带薯香。4)本发明得到的红茶通过控制发酵程度改变各种茶色素的比例,使得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汤色红亮、叶底红匀完整,可冲泡十二道依然甘醇润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下列步骤。选料: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含水率58%,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揉捻: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0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4小时。热理条:将发酵毛胚,在90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18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30%的毛胚;再在110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5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5分钟至含水率降至20%。烘干: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0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18摄氏度。本实施例得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茶叶呈扁条型,外形紧直匀齐,苗锋完整,口感鲜甜柔和,甜香带薯香。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多糖、植物甾醇和黄酮等明显高于目前市场上的红茶品种。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下列步骤。选料: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2%,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揉捻: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5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30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4小时。热理条:将发酵毛胚,在100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25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25%的毛胚;再在100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10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0分钟至含水率降至20%。烘干: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0~110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7%后,摊凉至25摄氏度。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下列步骤。选料: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或萎凋帘萎凋至含水率60%,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揉捻: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3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9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4小时。热理条:将发酵毛胚,在95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21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28%的毛胚;再在105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8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2分钟至含水率降至20%。烘干: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5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21摄氏度。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下列步骤。选料: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超声处理:将凤庆大叶茶1重量份与水2重量分混合,超声处理10分钟,超声频率40赫兹,超声处理后晾干茶叶表面水分。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含水率61%,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揉捻: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4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7小时。热理条:将发酵毛胚,在90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19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27%的毛胚;再在108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9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1分钟至含水率降至20%。烘干: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7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21摄氏度。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凤庆大叶茶为原料依次进行的下列步骤。选料:采集凤庆大叶茶的一芽一叶。超声处理:将凤庆大叶茶1重量份与水3重量分混合,超声处理15分钟,超声频率100赫兹,超声处理后晾干茶叶表面水分。萎凋:将茶叶放入萎凋槽萎凋至含水率61%,鲜叶失去光泽,由鲜绿变为暗绿,叶片卷曲,用手触摸茶叶有硬脆刺手感。揉捻:将萎凋的茶叶揉捻34分钟至茶叶条索成形紧直完整。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在温度28摄氏度、湿度80%的条件下发酵7小时。热理条:将发酵毛胚,在90摄氏度下进行第一次热理条,热理条10分钟后的毛胚摊凉至19摄氏度,使得含水率达27%的毛胚;再在108摄氏度进行第二次热理条,第二次热理条热理条5分钟后将竹棍放入理条机槽体中辅助定型9分钟取出,继续运行11分钟至含水率降至20%。烘干:热理条后的茶叶摊凉冷却后立即在107摄氏度下烘干至含水率7.5%后,摊凉至21摄氏度。本发明中5个实施例得到的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表1不同实施例得到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实施例茶色素%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125.22.03.715.6224.32.23.314.8328.72.43.913.9426.32.74.214.9526.42.64.315.2根据表1的不同实施例得到高锐薯香型扁形红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看,实施例4和5中含有的茶多酚、茶色素、多糖和氨基酸在本发明五个实施例中都是比较高的。对现在市场上的多种红茶做成分分析,得到市场上红茶的平均组成:茶多酚17%、氨基酸1.8%、可溶性糖3.17%和茶色素18.9%,本发明每个实施例得到的产品中主要作用成分茶色素和茶多酚总量均高于市场上的红茶。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