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杀青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333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绿茶生产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茶杀青工艺。



背景技术:

绿茶属不发酵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过程而制成,其品质特征为“三绿”(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香高、滋味鲜爽,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等。绿茶基本加工工艺是: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原有杀青工艺,操作复杂,难协调。容易造成杀青不完整出现红梗,红叶和粘锅焦边,糊叶现象,影响绿茶品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绿茶杀青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杀青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茶杀青工艺,所述绿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杀青准备阶段:晾晒茶叶,将新鲜采摘的绿茶茶叶置于晾晒架上摊放6-10小时,且晾晒3-5个小时的时候,将绿茶茶叶适当翻叶,在茶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5%-75%时,即转入杀青预热阶段;

S2:杀青预热阶段:开启滚筒式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一边给杀青机加热,一边保证滚筒式杀青机的转动,转动速度均匀,保证整个杀青机受热均匀,当滚筒式杀青机的预热温度达到240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转入一次杀青阶段;

S3:一次杀青阶段:将鲜绿茶茶叶投入杀青机中,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40-280摄氏度之间,并对茶叶进行50-70秒时长的闷杀操作,之后转入二次杀青阶段;

S4:二次杀青阶段:将闷杀后的茶叶进行透炒,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50-270摄氏度之间,并高温透炒绿茶茶叶1-2分钟,在透炒的过程中更时刻保证茶叶的翻滚,之后转入三次杀青阶段;

S5:三次杀青阶段:高温透炒过程结束后,控制杀青机温度在180-200摄氏度之间,继续透炒到适度,当透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松开,略有粘性,并且散发出一定的清香时,立即起锅,之后转入杀青摊凉阶段;

S6:杀青摊凉阶段:将起锅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晾置架上,保证茶叶之间不覆盖,有一定间距便于降温即可,同时可利用电风扇对茶叶进行扇风,加快茶叶温度下降速度,待温度降下来便得到杀青后的茶叶。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提到的晾晒茶叶,晾晒茶叶的环境要保证通风透气,且晾晒的光源为自然光源或者人工设计的烘干灯,摊晒的茶叶厚度在3-5厘米之间,在翻叶的过程中保证茶叶的完好性。

优选的,所述滚筒式杀青机的筒径在50-70厘米之间,滚筒式杀青机的筒长在360-380厘米之间,且位于滚筒式杀青机下端的加热装置的加热长度与滚筒式杀青机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新鲜采摘的绿茶茶叶按含水量不同分为嫩叶、老叶和雨水叶三种,在步骤杀青准备阶段晾晒茶叶过程中,保证嫩叶晾晒时间为6-7小时、老叶晾晒时间为7-8小时、雨水叶晾晒时间为8-10小时,在进入杀青预热阶段时,不管嫩叶、老叶还是雨水叶的含水量都要控制在65%-75%之间。

优选的,所述一次杀青到三次杀青整个过程的杀青时长控制在4-6分钟之间。

优选的,所述杀青阶段遵循的总原则是:“高温杀青,闷抛结合,少闷多抛,老叶嫩杀,嫩叶老杀,透闷结合,多透少闷”,且杀青过程中茶叶的投放量应当按照不同种类茶叶不同区分,其中春茶嫩叶投叶量掌握在150-180千克每小时,夏茶老叶投叶量掌握在180-210千克每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综合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内在联系,分析全国各各优绿茶的制作工艺,改造提升杀青工艺。相较于现有杀青工艺,其优点是定色、定香、没有苦涩味,增加鲜爽、清甜味。耐长时间高温冲泡,保持清汤绿水,叶底鲜活,稳定性好,耐常温存放,并能批量生产各类高品质绿茶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绿茶杀青工艺,所述绿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杀青准备阶段:晾晒茶叶,将新鲜采摘的绿茶茶叶置于晾晒架上摊放6小时,且晾晒3个小时的时候,将绿茶茶叶适当翻叶,在茶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5%时,即转入杀青预热阶段;

S2:杀青预热阶段:开启滚筒式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一边给杀青机加热,一边保证滚筒式杀青机的转动,转动速度均匀,保证整个杀青机受热均匀,当滚筒式杀青机的预热温度达到240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转入一次杀青阶段;

S3:一次杀青阶段:将鲜绿茶茶叶投入杀青机中,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60摄氏度,并对茶叶进行70秒时长的闷杀操作,之后转入二次杀青阶段;

S4:二次杀青阶段:将闷杀后的茶叶进行透炒,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50摄氏度,并高温透炒绿茶茶叶2分钟,在透炒的过程中更时刻保证茶叶的翻滚,之后转入三次杀青阶段;

S5:三次杀青阶段:高温透炒过程结束后,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00摄氏度,继续透炒到适度,当透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松开,略有粘性,并且散发出一定的清香时,立即起锅,之后转入杀青摊凉阶段;

S6:杀青摊凉阶段:将起锅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晾置架上,保证茶叶之间不覆盖,有一定间距便于降温即可,同时可利用电风扇对茶叶进行扇风,加快茶叶温度下降速度,待温度降下来便得到杀青后的茶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绿茶杀青工艺,所述绿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杀青准备阶段:晾晒茶叶,将新鲜采摘的绿茶茶叶置于晾晒架上摊放10小时,且晾晒5个小时的时候,将绿茶茶叶适当翻叶,在茶叶摊放含水量达到70%时,即转入杀青预热阶段;

S2:杀青预热阶段:开启滚筒式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一边给杀青机加热,一边保证滚筒式杀青机的转动,转动速度均匀,保证整个杀青机受热均匀,当滚筒式杀青机的预热温度达到240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转入一次杀青阶段;

S3:一次杀青阶段:将鲜绿茶茶叶投入杀青机中,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80摄氏度,并对茶叶进行50秒时长的闷杀操作,之后转入二次杀青阶段;

S4:二次杀青阶段:将闷杀后的茶叶进行透炒,控制杀青机温度在270摄氏度,并高温透炒绿茶茶叶1分钟,在透炒的过程中更时刻保证茶叶的翻滚,之后转入三次杀青阶段;

S5:三次杀青阶段:高温透炒过程结束后,控制杀青机温度在180摄氏度之间,继续透炒到适度,当透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松开,略有粘性,并且散发出一定的清香时,立即起锅,之后转入杀青摊凉阶段;

S6:杀青摊凉阶段:将起锅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晾置架上,保证茶叶之间不覆盖,有一定间距便于降温即可,同时可利用电风扇对茶叶进行扇风,加快茶叶温度下降速度,待温度降下来便得到杀青后的茶叶。

本发明综合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内在联系,分析全国各各优绿茶的制作工艺,改造提升杀青工艺。相较于现有杀青工艺,其优点是定色、定香、没有苦涩味,增加鲜爽、清甜味。耐长时间高温冲泡,保持清汤绿水,叶底鲜活,稳定性好,耐常温存放,并能批量生产各类高品质绿茶产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