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储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6892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粮食储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环保储粮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产粮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我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地理、地质气候差异很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历史上相当长时间处在粮食短缺状态,甚至屡有出现“反饥饿,要饭吃”的群众运动,造成国家混乱,政权更替的现象屡有发生。所以做好粮食储藏工作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当今粮食储藏技术,存在粮食陈化降质过快,滋生虫、菌损耗巨大,农药熏蒸加重粮食污染。粮食安全储藏和粮食农药残留的脱除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两大技术难题,也成为摆在全球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亟待寻求技术突破的重大课题。

经数代科技人员的努力,现今储粮技术已发展形成常温、低温(准低温)、气调、化学农药杀灭方法。为粮食储存、稳定供给、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都存在各自的技术缺陷,而且无一技术能适用储粮主体的民储,导致社会总储大幅下降的不安全储粮局面。

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储粮方法和不足如下:

常温法:常温易产生虫、菌,芽胚易受侵害,陈化速度较快,储存有效时间短;

低温法(含准低温法):投资大,能耗高,储管费用高;

气调法(CO2、N2):投资大,能耗高,储管费用高,切断虫菌供氧的同时也切断了粮食芽胚的供养。芽胚缺氧易坏死,也就等于加快了粮食陈化的速度;

化学农药熏蒸法:投资大,能源、资源消耗大,储管费用高,污染粮食和环境,易产生生物链对农药的抗体,不利于饮食健康,也增加后防难度。

上述储藏方法和理论都是针对被储粮食的温、湿外部环境要求和虫菌发生情况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属预防不足,事后驱动的被动储粮法和理论,是目前无它法的无奈之策。

综上,现行粮食储存技术存在粮食陈化降质过快,滋生虫、菌损耗巨大(我国年直接损失突破1000亿元),农药残留无法脱除,农药熏蒸加重粮食污染。且储、管费用节节攀高,储粮主体的民储无技术可用。无法解决粮食安全储藏和粮食农药残留的脱除两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储粮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主动储粮法,其特征在于:将粮食和木炭/竹炭于不高于35℃、湿度50%-90%、无密封的粮仓内混合存放,所述100公斤粮食至少配置8公斤木炭或竹炭。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木炭/竹炭直接置入或用透气布袋包裹置入,优选后者。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木炭/竹炭均匀埋入粮堆中,相邻的两木炭/竹炭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木炭/竹炭排列成木炭/竹炭层,木炭/竹炭层上堆叠一层粮食,木炭/竹炭层和粮食层间隔布设,相邻的两木炭/竹炭层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木炭/竹炭可重复使用6年以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活化。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活化是将使用3年后的木炭/竹炭于夏天曝晒1-2天即可。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粮食为有芽坯体的粮食。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有芽胚体的粮食为如稻谷、玉米、小麦。

粮食储藏过程的实质是粮食芽胚的保护过程。芽胚是粮食体内的主吸氧体,其水、糖、粗蛋白、粗纤维、脂肪等含量相对较高,是粮食的生命体,也是粮食最薄弱,最幼嫩,最易受到环境影响和细菌侵害的地方。芽胚一旦受到侵害或损伤,就失去生命特征,粮食就陈化变质,甚至成为有害的废粮。尤其是玉米类,芽胚粗且外露,虫、菌侵害机率无时不在。依靠现行储藏理论和技术难以实现储粮要求和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木炭/竹炭(下简称“炭”)主动储粮法是一种预防在先,过程驱动保护芽胚的绿色环保的积极主动储粮方法。其是利用物理特有功能对被储藏粮食的温、湿环境起到微调作用,对其虫、菌的产生起到抑杀作用,对其农药残留起到吸附脱除作用,对粮体芽胚起到滋养和保健作用。使粮食有一个抗虫、菌,耐陈化降质的健康肌体,因而达到储粮时效长,粮质陈化速度慢,储管费用低的特点。

本发明中使用的炭具有以下功能:

功能一:吸附功能。对粮食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的残留和粮食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能起到吸附脱除作用(如磷化物、氯化物、氨气,甲醛、苯、甲苯等);

功能二:释放(8um-25um)微波功能。微波对粮食芽胚能起到抑菌、保健强肌的作用,提升粮体芽胚抗病霉能量;

功能三:释放负离子功能。负离子带负电荷,对粮食环境起到杀菌作用,对有害残留物起到氧化作用,也能为粮食芽胚提供营养和保健的作用;

功能四:调温功能。能起到高温时吸收热量,低温时释放热量,起到环境温度的微控作用;

功能五:调湿功能。能起到高湿时吸收水份,低湿时释放水份。起到环境湿度的微控作用;

功能六:驱虫杀菌功能。因释放远红外线微波,释放负离子,具有驱虫杀菌的功能,无需气调隔氧灭杀,也无需化学农药灭杀,起到绿色环保储粮作用。其它抗氧化,静电屏蔽,防电磁辐射,抑控微生物繁殖,脱色除臭等功能都有益于粮食健康长久储藏。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主动储粮法利用物理特有性能对被储藏粮食的温、湿环境起到调控作用,对其虫、菌的产生起到预防和杀灭作用,对其农药残留起到吸附脱除作用,对其芽胚起到滋养和保健作用。使被储藏粮食有一个抗虫、菌,耐陈化降质的健康肌体,达到安全储粮,时效长,粮质陈化速度慢,储管费用低,且绿色环保的效果。因而突破现行粮食储藏技术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粮食安全储藏和粮食农药残留脱除的要求,解决了粮食安全储藏和粮食农药残留脱除的世界难题。

炭功能储粮在推进储粮于民,调整储粮结构,缓解国储压力,化解粮食安全危机上可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好“藏粮于民”的战略安全问题,是解决民储技术问题。民储技术要符合投入少,效果好,可操作性强,既具有备荒意义,也要有储粮的效益可言。炭功能储粮具备以上要求。我国民间有一定比例的农民习惯用木炭取暖和餐桌上火锅的热源材料。据了解山区90%以上的家庭,丘陵地区30%以上的家庭存有木炭,少则十多公斤,多则百公斤以上。利用这些炭的功能来储藏粮食,储藏过程并不消耗炭,也不损耗它的燃烧热值,更不是一次性使用弃之,只是利用炭燃烧前的剩余功能来储粮,而且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连续使用。即便购置炭来用作储粮,弃用时还可实现它原有热值的价值。之所以炭功能储粮不会增加储粮成本费用,只需调整家庭炭、粮存放位置就够了,就能达到无成本,脱除农药残留,绿色环保,安全可靠,保质升值的储粮效果。如加以政策上的支持就能逐步培养出民储的自发性、积极性,达到真正藏粮于民的粮食战略安全的目的。

从理论到实验,炭功能储粮不仅可能,而且是独树一帜、行之有效的储粮方法。突破了现行储粮理论和方法,成为一种全新的储粮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储粮安全,粮种发芽率不高和储粮农药残留脱除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小民储散户无储粮技术的现状。随着炭功能储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将为人类提供健康食粮和化解粮食战略安全隐忧做出重大贡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储藏时间长,可达六年之久,其储存三年和六年后分别加工食用时米白如新,口感清爽;进行新粮发芽对比实验,发芽率相近,解决了储粮安全,粮种发芽率不高和储粮农药残留脱除的问题。

2、储藏过程无需任何化学杀灭剂,节约资源,成本低,绿色环保;

3、储藏用的木炭/竹炭可重复使用,即便退出储藏用的木炭/竹炭也保有它原有的热能价值。实现了低成本的储藏目标。

4、该方法可在推进储粮于民,调整储粮结构,缓解国储压力,化解粮食安全危机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木炭均匀埋入粮堆中,稻谷和木炭重量比为100:8,相邻的两木炭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储粮仓适度通风,控制仓内温度不高于35℃,湿度50%-90%,稻谷可存放六年之久(已超国家规定储粮时间的3倍)。在其储存三年和六年后分别加工食用时米白如新,口感清爽,甚至有优于当年新粮之感。与新粮进行发芽对比实验,均在92%左右,发芽率相近,未发现发芽率下降和粮食陈化现象。

实施例2

将竹炭用透气布袋包裹好,排列成木炭/竹炭层,木炭/竹炭层上堆叠一层玉米,如此将竹炭层和玉米层重复间隔布设,相邻的两竹炭层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玉米和竹炭重量比为100:8。储粮仓适度通风,控制仓内温度不高于35℃,湿度50%-90%,玉米可存放四年之久。四年后,其色泽和口感于当年新玉米均无差异。与新玉米进行发芽对比实验,发芽率均在91%左右,发芽率相近,未发现发芽率下降和陈化现象。

玉米因芽胚粗且外露,是粮食中最难储存的品种(国家规定储存期为一年),本实验具有储粮效果的代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