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917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饮料领域,尤其是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菌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酸性饮料,它是由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以糖茶水为原料制成的发酵饮料。红茶菌发酵液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及微量元素,对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具有治疗与预防的作用,是一种纯天然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目前,红茶菌发酵饮料品种较为单一,具体功能不明确,这限制了红茶菌饮料的发展,所以对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的研究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枸杞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含有多种营养和活性组分。现代研究表明枸杞主要含枸杞多糖,甜菜碱、阿托品、天仙子胺,具有促进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抗辐射、保肝、保护和改善生殖功能等作用。金银花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在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中应用广泛。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几篇与本发明申请专利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1、一种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CN102440424A),具体包括:以枸杞为主要原料制备枸杞提取液,然后再以枸杞提取液为培养基,用红茶菌为菌源,以红糖为碳源,制备出新型特色的枸杞红茶菌饮料。通过实施本发明,将枸杞和红茶菌有机结合起来,所组合起来的营养物质更加丰富;枸杞和红茶菌对人体疾病都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二者合二为一后,其功效再相辅相成,而形成的茶饮料其保健功效更为彰显。其综合效果远超单纯枸杞制成的各种食品及传统的红茶菌饮料。同时,制备出来的枸杞红茶菌饮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枸杞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口感酸甜适口,适口性非常好,适用人群极为广泛,是一种兼备饮料及有医药功效的双重功能生态保健饮品,市场前景非常好。

2、一种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CN102440424A),涉及一种红茶菌饮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大枣、枸杞子、鲜生姜等用清水洗净后按原料和水的比例煮沸过滤、去渣降温入塑料桶内,加入红茶菌种发酵一周即为成品常饮后可补气养血、身体强壮,对体质较弱者特别适宜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通过对比,本发明专利申请与上述专利公开文献存在本质的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该方法在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加入了枸杞和金银花,在保留红茶菌原有酸甜香醇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茶菌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振荡通气培养更利于红茶菌的成熟,经动物实验评价,制得的饮料具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保健型饮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以枸杞、金银花、红茶和白砂糖为原料,红茶菌为菌种,通过摇床发酵的方式,得到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而且,具体步骤如下:

⑴红茶菌母液的制备:在水中加入红茶和白砂糖,煮沸后在121℃下灭菌15min,凉至室温后,得糖茶水,向糖茶水中加入OD值为0.835的红茶菌菌种液,用八层纱布密封,摇床发酵4-5天,即得到红茶菌母液;

其中,所述红茶与水的质量比为0.004~0.01:1,白砂糖与水的质量比为0.04~0.07:1,所述红茶菌菌种液与糖茶水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⑵浸提液的准备:将准备好的红茶、枸杞和金银花放入水中煮沸80~120min,之后滤去残渣,在滤出液中加入白砂糖,然后过滤,过滤后的溶液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并凉至室温,即得浸提液;

其中,所述红茶与水的质量比为0.004~0.01:1,枸杞与水的质量比为0.005~0.02:1,金银花与水的质量比为0.002~0.008:1,白砂糖与水的质量比为0.04~0.07:1;

⑶接种:在灭菌后的浸提液中加入红茶菌母液,所述红茶菌母液与浸提液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⑷发酵:将接种好的液体放置于27~37℃摇床里,在发酵温度为27~37℃,摇床转速为80~120r/min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4~5天,即得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而且,所述步骤⑴中煮沸时间为80~120min。

而且,所述步骤⑵中使用八层纱布密封过滤。

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方法在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加入了枸杞和金银花,在保留红茶菌原有酸甜香醇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茶菌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采用振荡通气发酵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静置发酵,振荡通气培养更利于红茶菌的成熟,缩短红茶菌饮料的发酵周期,经动物实验评价,制得的饮料具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保健型饮料。

2、本方法制得的红茶菌饮料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茶菌中糖含量为26.89g/L,蛋白质含量为1.67mg/mL,总酸含量为18.35g/L,乙酸含量为15.68g/L,乳酸含量为1.7mg/L,葡萄糖醛酸含量为0.096mg/L,咖啡因含量为11.95mg/L,茶多酚含量为0.23mg/mL,绿原酸含量为23.9mg/L,维生素C含量为17.26mg/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77.67mg/L,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为8.54mg/mL。

3、本方法采用振荡通气发酵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静置发酵,振荡通气发酵更有利于红茶菌的成熟,缩短红茶菌饮料的发酵周期。

4、本方法在制备红茶菌饮料时对浸提液进行灭菌,避免了其他杂菌的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5、本方法在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加入了枸杞和金银花,在保留红茶菌原有酸甜香醇品质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茶菌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经常饮用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图;

图2为本发明中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图;

图3为本发明中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吞噬能力的影响图;

图4为本发明中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图;

图5为本发明中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以枸杞、金银花、红茶和白砂糖为原料,红茶菌为菌种,通过摇床发酵的方式,得到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具体步骤如下:

⑴红茶菌母液的制备:在水中加入红茶和白砂糖,煮沸后在121℃下灭菌15min,凉至室温后,得糖茶水,向糖茶水中加入OD值为0.835的红茶菌菌种液,用八层纱布密封,摇床发酵4-5天,即得到红茶菌母液;

其中,所述红茶与水的质量比为0.004~0.01:1,白砂糖与水的质量比为0.04~0.07:1,所述红茶菌菌种液与糖茶水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⑵浸提液的准备:将4g红茶、5g枸杞以及2g金银花加入到1L水中,煮沸并保持90min,之后滤去残渣,在滤出液中加入40g白砂糖,用八层纱布密封,并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并凉至室温,即得浸提液;

⑶接种:在灭菌后的浸提液中加入8mL红茶菌母液,所述红茶菌母液与浸提液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⑷发酵:将接种好的液体放置于摇床里,在发酵温度为32℃,摇床转速为90r/min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5天,即得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实施例2:

一种以枸杞金银花红茶为原料制备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以枸杞、金银花、红茶和白砂糖为原料,红茶菌为菌种,通过摇床发酵的方式,得到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具体步骤如下:

⑴红茶菌母液的制备:在水中加入红茶和白砂糖,煮沸后在121℃下灭菌15min,凉至室温后,得糖茶水,向糖茶水中加入OD值为0.835的红茶菌菌种液,用八层纱布密封,摇床发酵4-5天,即得到红茶菌母液;

其中,所述红茶与水的质量比为0.004~0.01:1,白砂糖与水的质量比为0.04~0.07:1,所述红茶菌菌种液与糖茶水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⑵浸提液的准备:将10g红茶、20g枸杞以及8g金银花加入到1L水中,煮沸并保持120min,之后滤去残渣,在滤出液中加入70g白砂糖,用八层纱布密封,并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并凉至室温,即得浸提液;

⑶接种:在灭菌后的浸提液中加入11mL红茶菌母液,所述红茶菌母液与浸提液的体积比为0.02:1~0.005:1;

⑷发酵:将接种好的液体放置于摇床里,在发酵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4天,即得功能性红茶菌饮料。

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功能性红茶菌饮料的相关检测结果:

1、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对BALB/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1.1动物实验

雄性BALB/c小鼠72只,体重18-22g,购买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许可证号:SCXK(津)2009-0002。所有小鼠均喂养于天津科技大学清洁级动物实验房(环境设施合格证号:SYXK(津)2006-0005),环境温度为(22±2)℃、湿度为40%-60%,于12小时光照交替的环境中雌雄分开饲养,自由摄水、采食,适应一周后开始实验。

1.2动物分组及受试物的干预

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即:正常对照组(N)、模型对照组(C)、阳性对照组(P)、红茶菌饮料低(L)、中(M)、高剂量组(H),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连续3天腹腔注射80mg/kg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缺陷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自造模的第一天起,各实验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浓度的红茶菌饮料(L组:2mg/mL;M组:4mg/mL;H组:8mg/mL),阳性对照为市售黄芪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每日一次,连续13天。小鼠注射量和灌胃量均为0.05mL/10g,每3天于固定时间称重一次并记录重量。

1.3本发明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体重的影响

表1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Mean±SD,n=1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从表1可见,实验前后正常对照组小鼠的体重上升趋势明显,说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实验时间增加,小鼠体重应该不断上升;相比之下,模型组C组小鼠体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连续3天注射环磷酰胺之后,小鼠身体机能受到损伤,导致小鼠在饲养过程中进食量和饮水量减少,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小鼠在实验后期体重严重下降;阳性对照组、红茶菌饮料低剂量组、红茶菌饮料中剂量组、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先下降后上升,说明随着灌胃时间的增加黄芪精口服液和红茶菌饮料均能对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产生的体重下降症状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可以从侧面反映红茶菌饮料调节免疫的功能。

1.4本发明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动物内脏器官的重量、形态、色泽和脏器指数是衡量动物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依据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可大体确定机体病变程度,所以脏器指数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基础数据。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定居、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68]。胸腺和脾脏是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与特异性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脏器指数可以反映其发育和功能状况,从而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水平。

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鼠在连续注射环磷酰胺之后,体内的免疫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腺增大,导致胸腺指数增大;脾脏减小,导致脾脏指数减小;这可能是小鼠注射环磷酰胺之后,作为免疫器官的脾脏受到抑制,导致胸腺代偿性增加,从而使胸腺指数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显著性下降,脾脏指数显著性上升,说明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小鼠胸腺指数略有上升,脾脏指数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相比之下,红茶菌饮料剂量组对免疫低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恢复到正常水平起到一定作用。

1.5本发明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类,广泛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中,是外周血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白细胞作为机体抵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可做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抵御和消灭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从图2中可以看出,模型组小鼠的白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说明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模型造模成功;阳性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白细胞数(P<0.05),而红茶菌饮料剂量组对免疫低下小鼠的白细胞数降低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红茶菌饮料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白细胞数的下降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1.6本发明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吞噬能力的影响

巨噬细胞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机体内广泛分布。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内生物学作用最为活跃的细胞,可以在第一时间识别从任何部位进入机体的抗原,发挥先天免疫作用,抵御抗原入侵。

由图3可以看出,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极显著性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对而其他实验组小鼠的吞噬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红茶菌饮料剂量组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其中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作用显著性增加(P<0.01)。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饮料可以促进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来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1.7本发明枸杞金银花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NK细胞主要存在于脾中,是机体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之一。它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细胞,具有自然细胞毒活性,参与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等功能,在机体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或“非自身物质”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活化的NK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增强免疫监视参与免疫调节。因此,NK细胞活性能直接反应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水平。

由图4可知,模型对照组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极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P<0.01),红茶菌剂量组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但效果不显著,阳性对照组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恢复能力与红茶菌中剂量组相当。这说明,红茶菌对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小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降低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1.8本发明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又称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指在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受到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的刺激后,转化为能进行分裂的淋巴母细胞,此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增殖或淋巴母细胞转化,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是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测定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或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分别作为衡量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

从图5中可以看出,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T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连续注射环磷酰胺之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T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极显著性增加(P<0.01),红茶菌饮料剂量组对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恢复也呈现了很好的趋势,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红茶菌饮料可以明显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即红茶菌饮料可以通过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来增强机体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的功能。

1.9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肝脏及血清中酶活力的影响

1.9.1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肝脏中酶活力的影响

表2红茶菌饮料对CY致免疫低下小鼠肝脏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的影响(Mean±SD,n=1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红茶菌饮料对CY致免疫低下小鼠肝脏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的影响见表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OD酶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AKP酶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1),说明环磷酰胺抑制了小鼠相关酶的活性。

与模型组(C组)GSH-PX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剂量组(L组和M组)GSH-PX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H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与模型组(C组)AKP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剂量组(L组和M组)AKP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H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效果好于正常对照组。

与模型组(C组)SOD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和高剂量组(L组、M组和H组)SOD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模型组(C组)CAT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和高剂量组(L组、M组和H组)CAT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9.2红茶菌饮料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酶活力的影响

表3红茶菌饮料对CY致免疫低下小鼠血清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的影响(Mean±SD,n=12)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红茶菌饮料对CY致免疫低下小鼠血清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的影响见表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SH-PX、AKP、SOD及CAT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GSH-PX、AKP、SOD酶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1),说明环磷酰胺抑制了小鼠相关酶的活性。

与模型组(C组)GSH-PX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和高剂量组(L组、M组和H组)GSH-PX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模型组(C组)AKP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红茶菌饮料中剂量组(M组)AKP酶活力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红茶菌饮料高剂量(H组)在组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

与模型组(C组)SOD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剂量组(L组和M组)SOD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茶菌饮料高剂量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与模型组(C组)CAT酶活力相比,黄芪精阳性对照组P组、红茶菌饮料低、中和高剂量组(L组、M组和H组)CAT酶活力有所上升,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本发明通过对枸杞金银花红茶菌发酵饮料中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发现,红茶菌中糖含量为26.89g/L,蛋白质含量为1.67mg/mL,总酸含量为18.35g/L,乙酸含量为15.68g/L,乳酸含量为1.7mg/L,葡萄糖醛酸含量为0.096mg/L,咖啡因含量为11.95mg/mL,茶多酚含量为0.23mg/mL,绿原酸含量为23.9mg/L,维生素C含量为17.26mg/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77.67mg/mL,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含量为8.54mg/m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