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制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090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薯制泥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蒸煮制泥机。



背景技术:

红薯以其高营养价值和口感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红薯的食用方法以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红薯加工行业多采用红薯作为原料进行各种副产品的加工,然而由于红薯的存放环境要求严格,存放不易,收获的红薯无法长期存放;为了保证副产品的质量多将红薯制成全粉进行存放。全粉加工工程中需要对红薯进蒸煮,如何保证蒸煮质量和避免营养流失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生产质量可靠的蒸煮制泥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煮制泥机,它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蒸煮桶和制泥桶,所述蒸煮桶内贯穿转动设置有输送绞龙,所述蒸煮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蒸煮桶的桶身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制泥桶的入口,所述制泥桶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制泥桶的中部设置有制泥篦子,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制泥篦子两侧的螺旋叶片,所述制泥桶的出口处设置有暂存料斗。

基于上述,它还包括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蒸汽进口,所述控制阀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蒸煮桶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启闭所述控制阀。

基于上述,它还包括添加剂罐,所述添加剂罐通过加压泵连通所述蒸煮桶。

基于上述,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电机和制泥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绞龙,所述机架对应所述输送绞龙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制泥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利用蒸汽对红薯进行蒸煮,既节省了水源又避免红薯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蒸煮完成后利用制泥桶进行制泥;进一步说设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和所述控制器可有效的控制蒸煮温度,以此保证蒸煮质量;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生产效率高、生产质量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蒸煮桶;2. 电机;3. 输送绞龙;4. 制泥桶;5. 制泥电机;6. 转动轴;7. 制泥篦子;11. 进料口;12. 出料口;13. 蒸汽进口;14. 蒸汽出口;41. 制泥桶的入口;42. 制泥桶的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蒸煮制泥机,它包括机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蒸煮桶1和制泥桶4,所述机架提供安装空间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蒸煮桶1和所述制泥桶4,所述蒸煮桶1内根据需要加入高温蒸汽以此对进入的切片红薯进行蒸煮,使得红薯被加热软化;所述制泥桶4能将经过所述蒸煮桶1的红薯挤压制泥,以此获得红薯泥。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煮桶1内贯穿转动设置有输送绞龙3,所述蒸煮桶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切块后的红薯经过所述进料口11进入所述蒸煮桶1,所述蒸煮桶1的桶身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口13和蒸汽出口14,利用所述蒸汽进口13外接蒸汽源,以此获得高温蒸汽保证蒸煮温度,同时为了保证蒸煮温度的均衡,所述蒸汽进口13和所述蒸汽出口14之间可设置循环泵以此形成蒸煮循环,保证所述蒸煮桶1内的蒸煮温度;蒸煮完成后利用所述输送绞龙3将红薯输送进入所述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连通所述制泥桶的入口41,所述制泥桶4内设置有转动轴6,所述制泥桶4的中部设置有制泥篦子7,所述转动轴6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制泥篦子7两侧的螺旋叶片,所述制泥桶的出口42处设置有暂存料斗;蒸煮成熟后的红薯进入所述制泥桶4,被所述转动轴6上的螺旋叶片推动前进,经过所述制泥篦子7被挤压成泥。

整个蒸煮制泥机能够对切片红薯进行有效的加热蒸煮,保证红薯软化,然后利用所述制泥桶4完成制泥。需要说明的所述蒸汽进口13和所述蒸汽出口14的个数可根据所述蒸煮桶1的长度设置,以此保证该蒸煮桶1内温度的均匀。

本实施例中,该蒸煮制泥机还包括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控制阀连通所述蒸汽进口13,所述控制阀连接有控制器,所述蒸煮桶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启闭所述控制阀;以此实现所述蒸煮桶1内温度的实时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装置是蒸汽锅炉。

为了满足不足加工需求,该蒸煮制泥机还包括添加剂罐,所述添加剂罐通过加压泵连通所述蒸煮桶1,根据需要添加各类添加剂。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电机2和制泥电机5,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输送绞龙4,为了保证输送的流程性,所述机架对应所述输送绞龙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制泥电机5驱动所述转动轴6。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