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00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制设备,具体为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



背景技术:

普洱茶的制作工序可分为萎调、杀青、揉捻、干燥、增湿、紧压成型6个步骤。在普洱茶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手工翻炒法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并且揉捻工序一般采用人工揉捻。随后将经过杀青以及揉捻的茶叶进行干燥处理、堆积增湿以及紧压成型处理。

然而,普洱茶的制作工序较多,人工制茶的方法效率不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茶叶烘制设备制茶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该普洱茶烘制设备具有制茶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包括:中空且一面开口的机箱、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的杀青装置、用于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进行揉捻的揉捻装置、用于将经过揉捻的茶叶铺平晾干的铺晾装置、用于将液态水转化为水雾的雾化装置以及热风装置,所述杀青装置、揉捻装置、铺晾装置从机箱顶端到底端依次水平排列且均固定连接于机箱内表面,所述雾化装置和热风装置固定连接于机箱内表面;

所述杀青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用于盛装茶叶且两端贯通的圆筒;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以及使气缸向圆筒侧移动的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靠近圆筒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气缸的连接板,所述气缸输出端和与圆筒内径直径相适配的推板相连,所述气缸输出端朝圆筒侧设置,所述推板侧面与圆筒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揉捻装置包括电机、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柱、包裹揉捻柱外表面且与其配合揉捻茶叶的外壳以及用于固定外壳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揉捻柱与电机输出端转动相连且与圆筒下端开口处对应,所述揉捻柱朝向杀青装置一端呈圆锥状,所述揉捻柱外表面设有与外壳配合揉捻茶叶的内螺纹;

所述铺晾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机箱一侧边的第二伸缩机构以及平行设置且与机箱对应两侧边滑动连接的晾晒板,所述第二伸缩机构朝向晾晒板一侧设有用以将茶叶平铺均匀的毛刷,所述毛刷位于第二伸缩机构伸展方向的最前端。

其中,该普洱茶烘制设备设置有杀青装置、揉捻装置以及铺晾装置,实现了普洱茶茶叶自动化生产,代替了人工杀青以及人工揉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并且,该揉捻装置在揉捻柱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圆筒内的茶叶短时间掉落下来,使得外壳和揉捻柱卡住。生产茶叶的过程更加简便。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朝向杀青装置以及铺晾装置一侧均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分别与揉捻柱的两端端部对应设置,所述导向部呈中空的圆台状。

外壳朝向杀青装置一端的圆台状导向部端面积较大部位向上设置,该设计使得当第一伸缩机构处于缩回状态时,在圆筒内部杀青完毕的茶叶正好掉落在外壳和揉捻柱所形成的间隙中,避免茶叶直接掉落至晾晒板上;

外壳朝向铺晾装置一端的圆台状导向部端部面积较大向下设置,该设计使得,经过揉捻柱揉捻的茶叶可以顺着其上设置的内螺纹向下端运动,并运动到导向部的时候,由于离心作用,经过揉捻的茶叶可以沿导向部掉落至晾晒板上,而不会全部都掉落堆积在一起,不利于铺晾装置将茶叶平铺。

作为优选,所述晾晒板朝向揉捻装置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茶叶掉落地面的凹槽。第二伸缩杆上连接的毛刷在沿晾晒板来回运动时,原先堆积的茶叶突然受力容易掉落至地面。晾晒板上设置凹槽可以有效防止茶叶掉落,并且也减轻了晾晒板的重量,使得后期烘干完成后,使用者容易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圆筒的数量为3个且呈一直线排列,相应地,所述揉捻柱、外壳的数量均为3个且呈一直线排列。3个圆筒可以容纳更多的茶叶胚子,使得该普洱茶烘制设备生产效率更高;圆筒的数量和揉捻柱、外壳的数量均对应设置,使得经过圆筒杀青的茶叶可以直接掉入揉捻柱和外壳两者形成的间隙中,使得到的产品质量更高。

作为优选,还包括箱门,所述雾化装置固定连接于箱门相对应的侧边。当需要将已经烘干的普洱茶进行润湿以致紧压成型处理时,启动位于箱门对应的侧边的雾化装置,使得干燥的茶叶润湿地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装置位于箱门相邻的一侧边上。热风装置位于箱门相邻的一侧边可以使晾晒板上的茶叶受热更加均匀,烘干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普洱茶烘制设备设置有杀青装置、揉捻装置以及铺晾装置,实现了普洱茶茶叶自动化生产,代替了人工杀青以及人工揉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揉捻装置在揉捻柱上设置有内螺纹,内螺纹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圆筒内的茶叶短时间掉落下来,使得外壳和揉捻柱卡住。生产茶叶的过程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普洱茶烘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普洱茶烘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内部结构示意图,无箱门);

图3为本实施例中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杀青装置和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揉捻装置无外壳);

图5为本实施例中普洱茶烘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剖面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C部放大图。

图中:1、机箱,12、箱门,2、杀青装置,21、第一伸缩机构,210、连接板,22、气缸,221、推板,23、圆筒,3、揉捻装置,31、外壳,310、导向部,33、揉捻柱,331、电机,34、固定板,4、雾化装置,5、热风装置,6、铺晾装置,61、晾晒板,610、凹槽,62、第二伸缩机构,63、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一种普洱茶烘制设备,包括:中空且一面开口的机箱1、将经过萎调处理的茶叶进行杀青处理的杀青装置2、将经过杀青处理的茶叶进行揉捻的揉捻装置3、将经过揉捻的茶叶铺平晾干的铺晾装置6、将液态水转化为水雾的雾化装置4以及热风装置5,杀青装置2、揉捻装置3、铺晾装置6从机箱1顶端到底端依次水平排列且均固定连接于机箱1内表面,雾化装置4和热风装置5固定连接于机箱1内表面;

杀青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和用于盛装茶叶且两端贯通的圆筒23;

驱动机构包括气缸22以及使气缸22向圆筒23侧移动的第一伸缩机构21,第一伸缩机构21靠近圆筒23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气缸22的连接板210,气缸22输出端和与圆筒23内径直径相适配的推板221相连,气缸22输出端朝圆筒23侧设置,推板221侧面与圆筒23内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揉捻装置3包括电机331、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柱33、包裹揉捻柱33外表面且与其配合揉捻茶叶的外壳以及用于固定外壳的固定板34,固定板34与机箱固定连接,揉捻柱33与电机331输出端转动相连且与圆筒23下端开口处对应,所述揉捻柱33朝向杀青装置一端呈圆锥状揉捻柱33外表面设有与外壳31配合揉捻茶叶的内螺纹330;

铺晾装置6包括固定连接于机箱一侧边的第二伸缩机构62以及平行设置且与机箱对应两侧边滑动连接的晾晒板61,第二伸缩机构62朝向晾晒板一侧设有用以将茶叶平铺均匀的毛刷63,毛刷63位于第二伸缩机构62伸展方向的最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经过萎调的茶叶由圆筒23延伸至机箱1顶端外部进口进入,第一伸缩机构将推板221推至圆筒23正下方,推板221的直径小于两端贯通的圆筒23的内径,气缸22将推板221沿圆筒23内壁来回伸缩,使得堆积在推板221上面的茶叶有起有落,配合热风装置5,以达到杀青效果。并且推板221和圆筒23内表面之间留有空隙可以避免推板221下落的时候外界大气压将茶叶紧压在推板221,达不到杀青效果。

气缸22处于完全收缩阶段,推板221位于圆筒23下方,与圆筒23内壁无接触。当第一伸缩机构21处于收缩状态的话,圆筒23内部的茶叶全部掉落至揉捻装置3,揉捻柱33朝向杀青装置2一端呈圆锥状,并且揉捻柱外壁设有内螺纹330,使得掉落至揉捻装置3的茶叶滑落至揉捻柱33和外壳31形成的间隙中,茶叶进入该间隙时,通过揉捻柱33的导向作用,将茶叶向揉捻柱33下端运输,同时旋转的揉捻柱33和外壳相配合对茶叶进行揉捻处理。

经过揉捻处理的茶叶沿导向部大端面离心分出,掉落至铺晾装置6的晾晒板61上,毛刷63通过第二伸缩机构63的来回伸缩,将堆积的茶叶铺平,以便茶叶可以快速烘干。

在本实施例中,该普洱茶烘制设备设置有杀青装置2、揉捻装置3以及铺晾装置6,实现了普洱茶茶叶自动化生产,代替了人工杀青以及人工揉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该揉捻装置3在揉捻柱33上设置有内螺纹330,内螺纹330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圆筒内的茶叶短时间掉落下来,使得外壳31和揉捻柱33卡住。生产茶叶的过程更加简便。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外壳31朝向杀青装置2以及铺晾装置6均设有导向部310,导向部310分别背向揉捻柱33的对应两端呈中空的圆台状。

外壳31朝向杀青装置2一端的圆台状导向部310端面积较大部位向上设置,该设计使得当第一伸缩机构21处于缩回状态时,在圆筒23内部杀青完毕的茶叶正好掉落在外壳31和揉捻柱33所形成的间隙中,避免茶叶直接掉落至晾晒板61上;

外壳31朝向铺晾装置6一端的圆台状导向部310端部面积较大向下设置,该设计使得,经过揉捻柱33揉捻的茶叶可以顺着其上设置的内螺纹330向下端运动,并运动到导向部310的时候,由于离心作用,经过揉捻的茶叶可以沿导向部310掉落至晾晒板61上,而不会全部都掉落堆积在一起,不利于铺晾装置6将茶叶平铺。

如图2、图6、以及图8所示,晾晒板61朝向揉捻装置3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茶叶掉落地面的凹槽610。第二伸缩机构62上连接的毛刷63在沿晾晒板61来回运动时,原先堆积的茶叶突然受力容易掉落至地面。晾晒板61上设置凹槽610可以有效防止茶叶掉落,并且也减轻了晾晒板61的重量,使得后期烘干完成后,使用者容易取出。

如图2、图4以及图6所示,圆筒23的数量为3个且呈一直线排列,相应地,揉捻柱33、外壳31的数量均为3个且呈一直线排列。3个圆筒23可以容纳更多的茶叶胚子,使得该普洱茶烘制设备生产效率更高;圆筒23的数量和揉捻柱33、外壳31的数量均对应设置,使得经过圆筒23杀青的茶叶可以直接掉入揉捻柱33和外壳31两者形成的间隙中,使得到的产品质量更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箱门12,雾化装置4固定连接于箱门12相对应的侧边。当需要将已经烘干的普洱茶进行润湿以致紧压成型处理时,启动位于箱门12对应的侧边的雾化装置4,使得干燥的茶叶润湿地更加均匀。

如图2所示,热风装置5位于箱门12相邻的一侧边上。热风装置5位于箱门12相邻的一侧边可以使晾晒板61上的茶叶受热更加均匀,烘干效果更佳。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