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9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制作程序中需要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而烘干过程中存在茶叶受热不均匀的情况,导致部分烘干,部分不烘干,烘干情况不一致,且在烘干过程中容易产生茶叶屑末,故在茶叶烘干后还需要进行茶叶除屑末操作。

现有操作工序中一般是将茶叶烘干和除屑末操作分开进行,则操作时间长,且工序多,效率低,不利于工业化处理。

基于此,研究并开发设计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茶叶烘干中不能同时进行烘干和除屑末操作,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在烘干机内对茶叶烘干的同时,也对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屑末进行处理,减少处理工序,解决现有茶叶处理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烘干和除杂操作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包括烘干机,烘干机内设有第一烘干管和第二烘干管,第一烘干管和第二烘干管为同心管,第一烘干管的孔径小于第二烘干管的孔径,第一烘干管的管壳上设有第一除屑孔,第二烘干管的管壳上设有第二除屑孔,第一除屑孔的孔径大等于第二除屑孔的孔径,第二除屑孔的孔径小于茶叶表面积;第一烘干管和第二烘干管为横向螺旋管;烘干机的底部设有向烘干机的下端延伸的收集孔。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烘干机,其主要作用是对位于第一烘干管内的茶叶进行烘干,其具体结构可为内部设有加热管,可采用鼓风机使第一加热管内的热空气流动,或者采用电机结构驱动第一烘干管旋转,进而产生流动的热空气对茶叶烘干。且烘干机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本技术方案中主要通过在烘干机内部设置同心的第一烘干管和第一烘干管,且第一烘干管的孔径小于第二烘干管的孔径,即第二烘干管的内壁与第一烘干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环柱体状的管腔,则位于第一烘干管内的茶叶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屑末会通过第一除屑孔进入第二烘干管内,然后从第二烘干管内出去,并调入到收集孔内被收集。

其中设置第一除屑孔和第二除屑孔,且第一除屑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除屑孔的孔径,可对茶叶中产生的屑末进行分层次处理,即两级处理,降低茶叶中屑末的含量。

第一烘干管、第二烘干管的结构相同,仅孔径不同,其具体结构可为螺旋管或蛇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孔与烘干机的底部外壁呈漏斗状,利于从第二除屑孔出来的茶叶屑末落入收集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孔的下端可连接可拆卸收集装置,具体可拆卸装置可为收集袋,直接套接在收集孔的外壁,便于安装。拆卸。

进一步地,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烘干机的进风口连接。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鼓风机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将外界空气通过连接管道鼓入烘干机中对茶叶进行烘干,而变频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从鼓风机传输来的空气的流速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进入烘干机内空气流量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机的进风口均与第二烘干管、第一烘干管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器的出风口通过翅片管换热器与第二连接管连接。其中翅片管换热器的结构及其原理为现有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将对进入烘干机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使其达到可以烘干的温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烘干管、第一烘干管的出风口均与抽风机连接。抽风机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本技术方案中抽风机的作用是在停止加热后将第一烘干管、第二烘干管内的空气抽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鼓风机、变频器、翅片管换热器,使进入传输装置内的空气能够快速将位于第一烘干管内的空气进行烘干,且采用热空气的方式可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增加烘干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烘干管、第二烘干管,采用分层次处理茶叶烘干过程中产生屑末,实现烘干、除屑末同步进行,加强烘干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工序简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鼓风机,2-第一连接管,3-变频器,4-翅片管换热器,5-第二连接管,6-烘干机,61-第一烘干管,62-第一除屑孔,63-第二烘干管,64-第二除屑孔,7-收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茶叶机的除屑末装置,包括烘干机6,烘干机6内设有第一烘干管61和第二烘干管63,第一烘干管61和第二烘干管62为同心管,第一烘干管61的孔径小于第二烘干管62的孔径,第一烘干管61的管壳上设有第一除屑孔62,第二烘干管62的管壳上设有第二除屑孔64,第一除屑孔62的孔径大等于第二除屑孔64的孔径,第二除屑孔64的孔径小于茶叶表面积;第一烘干管61和第二烘干管63为横向螺旋管;烘干机6的底部设有向烘干机6的下端延伸的收集孔7。

其中,所述收集孔7与烘干机6的底部外壁呈漏斗状,所述收集孔7的下端连接可拆卸收集装置。

其中,本实施例方案中还包括鼓风机1,鼓风机1通过第一连接管2与变频器3连接,变频器3的出风口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烘干机6的进风口连接。

其中,所述烘干机6的进风口均与第二烘干管63、第一烘干管61的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变频器3的出风口通过翅片管换热器4与第二连接管5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烘干管63、第一烘干管61的出风口均与抽风机8连接。

本实施例1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鼓风机、变频器、翅片管换热器,使进入传输装置内的空气能够快速将位于第一烘干管内的空气进行烘干,且采用热空气的方式可增加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增加烘干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烘干管、第二烘干管,采用分层次处理茶叶烘干过程中产生屑末,实现烘干、除屑末同步进行,加强烘干效率。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工序简化。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