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849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桻子茶是在开春时季采摘在茶树兜、主干上新生的少许嫩芽,用特殊的工艺制成的茶,冲泡后桻子茶舒展开后直立于茶杯中。原先茶农为了保护茶树禁止采摘,如果谁采摘了桻子便有“杀鸡取卵”“败家子”之说。鹤峰本土茶是原袭传承600多年,明、清时期鹤峰茶被列为宫廷上乘贡品,称之为“茗贡”,出口到欧洲,英国人称之为“皇后茶”。清代文学家、诗人顾彩访古容美(鹤峰)时,亦留下了“惊世鹤之峰,绝代容美茶”的名句。鹤峰茶紧秀显毫,色泽翠绿,清馨醇厚,回味甘甜。此茶因产量低,不便于机采,生产成本过高,在近30多年来几次茶叶革命后,被放归山野,回归自然,形成了野生茶。

桻子茶因生长在茶树的主干上,吸收的营养十分丰富,鲜嫩且茁壮,采摘精制而成后将是茶中之极品,有蜜中蜂皇浆之誉。

桻子茶按采摘嫩芽情况分类,从茶树兜、主干上采下桻子茶三叶一枪(长约7cm)、两叶一枪(约5cm)、一叶一枪(约3cm)的鲜嫩茎叶(注:嫩茎、芽为“一枪”);“三叶一枪为极品;两叶一枪为精品;一叶一枪为上品”。桻子茶外形:每一枝茶叶独立成条状,依次平放重叠于茶盒里包装,饮用时,用竹器夹轻轻叼取几枝放入杯中,开水冲泡后,桻子茶直立于茶杯中显现出鲜活的神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

本发明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茶:从茶树兜、主干上采下桻子茶,长为7cm的三叶一枪、长为5cm的两叶一枪、长为3cm的一叶一枪的鲜嫩茎叶;用竹篮盛装,不得损伤外形;b.摊青:将鲜叶轻摊放在摊青室内,鲜叶摊放为厚度2-5cm,鲜叶摊放700—800g/m2,摊放时间4-8h,摊青室内温度为18℃-22℃,摊放至缩水15%-20%,叶质变软,发出清香为适度;c.萎凋:桻子茶经过摊青后,移入萎凋槽冷热风交替萎凋,萎凋槽10平方米,摊叶厚度为5-8cm,每个萎凋槽放置30斤,热风控制在50℃,与冷风交替食用,平均温度控制在30℃,三叶一枪萎凋3h,二叶一枪萎凋2.5h,一叶一枪萎凋2h,然后停止冷热风摊凉1小时;冷热风交替萎凋后再进行第二次萎调,在29℃下摊叶厚度为5-8cm,三叶一枪萎凋5h,二叶一枪萎凋4h,一叶一枪萎凋3h,每1h翻动一次,使萎凋程度均匀一致,鲜叶含水量至63%,鲜叶减重量35%;d.做青:将萎凋后的桻子茶放入竹筐中做青30分钟,堆叶厚度为20-25cm;e.揉捻:将做青后的桻子茶经手工做形,用手掌顺同一个方向精细轻-重-轻的揉捻成条形,揉捻均匀,一次茶揉捻时间为30分钟,制成茶胚,通过揉捻破损茶叶细胞组织,细胞破坏率达45%,同时让叶片水分重新分布以保证外形完整,溢出茶汁,增强了茶叶的清香浓郁;f.发酵:将茶叶置于竹筐中用湿润的棉纱布覆盖在竹筐上,棉纱布湿润度以不滴水为适宜,平躺放置,发酵时间不少于6h,每2h翻动1次,期间不少于3次;g.高温烘焙:把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高温烘焙,共分两次烘焙,1次烘焙温度为110℃-120℃,烘焙时间为45分钟;每15-20分钟翻动一次,期间翻动不少于2次;2次烘焙温度90℃-95℃,烘培时间为25分钟,当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即制成成品茶。

本发明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茶:从茶树兜、主干上采下桻子茶,长为7cm的三叶一枪、长为5cm的两叶一枪、长为3cm的一叶一枪的鲜嫩茎叶;茶农须在晴天或阴天无露水,上午8—11时及下午2-4时手工精细采摘,在手提竹篮里盛装,竹篮分三个隔断,分三种型号小心轻放,在竹篮里顺方向依次排列整齐,竹筐运输,不得搅乱顺序,不得混装型号,不得损伤外形;b.摊青:将鲜叶按照采摘摆放的顺序,依次细心的从竹筐里拿出,轻摊放在摊青室内,鲜叶摊放为厚度2-5cm,鲜叶摊放700—800g/m2,摊放时间4-8h,摊青室内温度为18℃-22℃,摊放至缩水15%-20%,叶质变软,发出清香为适度;与常规名优茶摊青不同的是厚度要薄,细心拿出,小心轻放,时间要长,不得随意摊撒,须按顺序,排列整齐,不伤叶片;c.萎凋:桻子茶经过摊青后,移入萎凋槽冷热风交替萎凋,萎凋槽10平方米,摊叶厚度为5-8cm,每个萎凋槽放置30斤,热风控制在50℃,与冷风交替食用,平均温度控制在30℃,三叶一枪萎凋3h,二叶一枪萎凋2.5h,一叶一枪萎凋2h,然后停止冷热风摊凉1小时;冷热风交替萎凋后再进行第二次萎调,在29℃下摊叶厚度为5-8cm,三叶一枪萎凋5h,二叶一枪萎凋4h,一叶一枪萎凋3h,每1h翻动一次,使萎凋程度均匀一致,将鲜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现象;叶质柔软,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鲜叶含水量至63%,鲜叶减重量35%;d.做青:将萎凋后的桻子茶放入竹筐中做青30分钟,堆叶厚度为20-25cm;做青能适当调节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和内含物自体分解,为了保障桻子茶形体完好不受损伤,采用晾青,晾青又称静置、等青、摊青,在晾青过程中,做青叶处于相对停止状态,叶片继续蒸发水分,叶片失水多,梗里失水少,叶片又呈凋萎状态,称为退青,在做青过程中,叶片进行着萎凋的化学变化,绿色逐渐减退,边缘部位逐渐变红,当叶子呈现边缘红(朱砂红),中间青(或黄绿),叶脉透明,形状如汤匙,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的兰花香,便是做青适度;e.揉捻:将做青后的桻子茶经手工做形,用手掌顺同一个方向精细轻-重-轻的揉捻成条形,揉捻均匀,一次茶揉捻时间为30分钟,制成茶胚,通过揉捻破损茶叶细胞组织,细胞破坏率达45%,同时让叶片水分重新分布以保证外形完整,溢出茶汁,增强了茶叶的清香浓郁;f.发酵:将茶叶置于竹筐中用湿润的棉纱布覆盖在竹筐上,棉纱布湿润度以不滴水为适宜,平躺放置,发酵时间不少于6h,每2h翻动1次,期间不少于3次;所述发酵将茶叶置于半封闭的容器中采取半封闭发酵,发酵中所需要的湿度是靠本身青叶的水份回流保证湿度;g.高温烘焙:把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高温烘焙,共分两次烘焙,1次烘焙温度为110℃-120℃,烘焙时间为45分钟;每15-20分钟翻动一次,期间翻动不少于2次;2次烘焙温度90℃-95℃,烘培时间为25分钟,当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即制成成品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较传统方法,增加了做形工序,以手工为主,使得该款产品外形成条形,开水冲泡后在茶杯中显现出桻子茶原形,具兰花香味明显,产品滋味鲜醇,香气甜纯,且甜而不腻,紧细有毫,色泽乌润,汤色红艳,叶底红亮。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中发酵过程中减少了空气对流所以发酵更透彻,且发酵中所需要的湿度是靠本身青叶的水分回流保证湿度而无需加湿,采用该方法发酵产品更耐泡、花香味更显;本发明所述的红茶可以泡7泡且越泡越香。

本发明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采用鹤峰野生茶制作的这款鹤红工夫茶,更好的释放出了鹤峰古茶树品种的内质,色、香、味、形相得益彰,特色明显,为武夷山茶叶增加了一款全新的工夫红茶种类,让鹤峰本土古茶重放异彩,为茶叶爱好者提供了一款全新口味的工夫红茶。桻子工夫红茶每一枝茶叶独立成条状,茶盒里依次平面重叠盛装,饮用时,用竹器夹,轻轻叼取几枝放入杯中,开水浸泡后,桻子茶直立于茶杯中显现出复原的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桻子工夫红茶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采茶:从茶树兜、主干上采下桻子茶,长为7cm的三叶一枪、长为5cm的两叶一枪、长为3cm的一叶一枪的鲜嫩茎叶;茶农须在晴天或阴天无露水,上午8—11时及下午2-4时手工精细采摘,在手提竹篮里盛装,竹篮分三个隔断,分三种型号小心轻放,在竹篮里顺方向依次排列整齐,竹筐运输,不得搅乱顺序,不得混装型号,不得损伤外形;b.摊青:将鲜叶按照采摘摆放的顺序,依次细心的从竹筐里拿出,轻摊放在摊青室内,鲜叶摊放为厚度2-5cm,鲜叶摊放700—800g/m2,摊放时间4-8h,摊青室内温度为18℃-22℃,摊放至缩水15%-20%,叶质变软,发出清香为适度;与常规名优茶摊青不同的是厚度要薄,细心拿出,小心轻放,时间要长,不得随意摊撒,须按顺序,排列整齐,不伤叶片;c.萎凋:桻子茶经过摊青后,移入萎凋槽冷热风交替萎凋,萎凋槽10平方米,摊叶厚度为5-8cm,每个萎凋槽放置30斤,热风控制在50℃,与冷风交替食用,平均温度控制在30℃,三叶一枪萎凋3h,二叶一枪萎凋2.5h,一叶一枪萎凋2h,然后停止冷热风摊凉1小时;冷热风交替萎凋后再进行第二次萎调,在29℃下摊叶厚度为5-8cm,三叶一枪萎凋5h,二叶一枪萎凋4h,一叶一枪萎凋3h,每1h翻动一次,使萎凋程度均匀一致,将鲜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现象;叶质柔软,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成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鲜叶含水量至63%,鲜叶减重量35%;d.做青:将萎凋后的桻子茶放入竹筐中做青30分钟,堆叶厚度为20-25cm;做青能适当调节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和内含物自体分解,为了保障桻子茶形体完好不受损伤,采用晾青,晾青又称静置、等青、摊青,在晾青过程中,做青叶处于相对停止状态,叶片继续蒸发水分,叶片失水多,梗里失水少,叶片又呈凋萎状态,称为退青,在做青过程中,叶片进行着萎凋的化学变化,绿色逐渐减退,边缘部位逐渐变红,当叶子呈现边缘红(朱砂红),中间青(或黄绿),叶脉透明,形状如汤匙,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的兰花香,便是做青适度;e.揉捻:将做青后的桻子茶经手工做形,用手掌顺同一个方向精细轻-重-轻的揉捻成条形,揉捻均匀,一次茶揉捻时间为30分钟,制成茶胚,通过揉捻破损茶叶细胞组织,细胞破坏率达45%,同时让叶片水分重新分布以保证外形完整,溢出茶汁,增强了茶叶的清香浓郁;f.发酵:将茶叶置于竹筐中用湿润的棉纱布覆盖在竹筐上,棉纱布湿润度以不滴水为适宜,平躺放置,发酵时间不少于6h,每2h翻动1次,期间不少于3次;所述发酵将茶叶置于半封闭的容器中采取半封闭发酵,发酵中所需要的湿度是靠本身青叶的水份回流保证湿度;g.高温烘焙:把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高温烘焙,共分两次烘焙,1次烘焙温度为110℃-120℃,烘焙时间为45分钟;每15-20分钟翻动一次,期间翻动不少于2次;2次烘焙温度90℃-95℃,烘培时间为25分钟,当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以下即制成成品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