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杀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1637阅读:45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红茶杀青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全球性大众饮料,其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有机酸、色素、芳香物质、糖类等12种物质,被溶解和人体吸收的活性成分不多,其生态环境、品种、原料、加工技术对红茶品质的感观评审和生态检测结果影响很大,研究发现:红茶具有抗菌、抗病 毒、抗氧化、抗辐射作用,消炎、助消化、利尿、防癌抗癌、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和调节免疫等功能。

目前红茶加工大体流程为:鲜叶—萎调—揉捻—发酵—干燥—包装—红茶成品;但是成品红茶的色、香、味、型和叶底质量不一,造成每批茶的质量都有差别,特别是茶鲜叶产量大时,加工不及时,造成茶鲜叶的损坏,制不出优质的红茶。

申请号为20121042645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的流程主要包括:茶叶做青—分级—揉捻—发酵—杀青—造型—低温烘焙—提净工序;该方法中引入了杀青工序,通过杀青可以使发酵好的茶叶的色泽质量及内在的品质得以提高。

现有的杀青工艺主要采用高温蒸汽进行杀青,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杀青阶段的温度逐渐降低。杀青时通常是将茶叶投入杀青筒内,然后向杀青筒内通入高温蒸汽进行杀青,在通入蒸汽之前,需要向杀青筒内通入高温蒸汽进行预热,以防止蒸汽进入杀青筒后迅速降低;虽然在杀青之前对杀青筒进行了预热,但蒸汽通入杀青筒后,热量向外辐射会导致杀青筒内的温度波动,不便于对杀青筒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另外,现有的杀青筒为三段式,当茶叶完成第一阶段的杀青后,需要将茶叶排入到下一段的杀青筒内,从而增加了杀青的中间流程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控制杀青筒内温度的红茶杀青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红茶杀青方法包括使用一种茶叶杀青装置进行杀青,所述茶叶杀青装置包括机架和蒸汽筒,所述蒸汽筒固定在机架上,蒸汽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上方为低温水槽,活塞的下方设有杀青筒,杀青筒位于蒸汽筒内并与蒸汽筒固定,杀青筒与蒸汽筒之间形成高温水槽,高温水槽内设有加热装置,并设有连通管将低温水槽和高温水槽连接,连通管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活塞的上方设有拉簧,拉簧的上端与机架固定,拉簧的下端与活塞固定;活塞的中部固定导气管,导气管的下端伸入杀青筒内,导气管的上端从低温水槽伸出;活塞的下端面与杀青筒的上端面接触;

其杀青步骤如下:

1)加水及投料:向低温水槽和高温水槽中加热水,并向杀青筒内投入待杀青茶叶;

2)加热:打开加热装置对高温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直至高温水槽内的水沸腾;

3)高温杀青:从高温水槽内的水沸腾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一次杀青,当杀青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打开第一截止阀;

4)中温杀青:从高温水槽内的水沸腾后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二次杀青,当杀青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后,关闭加热装置;

5)低温杀青:从关闭加热装置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三次杀青,当高温水槽内的水温较低至90℃,将茶叶从杀青筒排出。

本方案红茶杀青方法的原理在于:

本方案的杀青阶段包括高温杀青、中温杀青和低温杀青三个阶段,高温杀青的温度控制在120~130℃,中文杀青的温度控制在100~110℃,低温杀青的温度控制在90~100℃。在高温杀青阶段,低温水槽和高温水槽内均具有一定量的水,则低温水槽内水的重力将传递到活塞上。由于活塞将高温水槽的上部密封,高温水槽内的水沸腾后,将在高温水槽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汽,从而使高温水槽内的压力增大,在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水的沸点将升高,从而产生高热水蒸汽。当高温水槽内的压力克服活塞及低温水槽内水的重力后,高温水槽内的水蒸汽将溢出并进入查清筒内,从而对茶叶进行高温杀青;随着杀青筒内的蒸汽逐渐增加,蒸汽将通过导气管排出。

打开连通管上的截止阀,低温水槽内的水将进入高温水槽内,当高温水槽内的水再度沸腾后,由于低温水槽内的水已排入高温水槽中,因此高温水槽内的水蒸汽的压力仅需克服活塞重力即可使活塞向上移动,将水蒸汽溢出至杀青筒内,因此高温水槽内的压力降低,从而高温水槽内水的沸点降低,则可对杀青筒内的茶叶进行中温杀青。

关闭加热器后,高温水槽内的水停止沸腾,则活塞将高温水槽封闭,高温水槽内的水逐渐降温,而杀青筒内仍然具有残余蒸汽,则高温水槽可通过辐射使杀青筒内的残余蒸汽保持在低温状态,从而对茶叶进行低温杀青。

在本方案中,由于活塞体积较大,因此活塞的质量也较大,通过设置拉簧可以减轻活塞对高温水槽内水蒸汽的压力,从而在中温杀青时,高温水槽内的水蒸汽仅需克服较小的压力,从而将高温水槽内的水蒸汽的温度维持在100~110℃。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一)高温水槽内的水沸腾后,将具有恒定的温度;而高温水槽围绕在杀青筒外,通过高温水槽向杀青筒内辐射温度,有利于保证杀青筒内的温度恒定;从而可以严格控制杀青筒内不同杀青阶段的温度。

(二)通过在低温水槽内盛水,可以增大活塞对高温水槽内蒸汽的压力,从而提高高温水槽的温度;然后通过打开截至阀将低温水槽内的水加入高温水槽内,可以使高温水槽内的水迅速降低,从而防止高温杀青的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放出低温水槽内的水可以减小活塞对高温水槽内的蒸汽的压力,从而降低高温水槽内的温度,便于高温杀青向低温杀青过渡。

(三)将茶叶投入杀青筒后,可一次性从高温杀青、中温杀青到低温杀青,然后再将茶叶排出,从而减少中间过程。

(四)在对高温水槽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还可以对杀青筒进行预热。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气管的顶端设有鸣音器,在步骤3高温杀青和步骤4中温杀青过程中,从鸣音器发出声音开始计时。通过设置鸣音器,可以更便于确认高温水槽内水的沸腾情况。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杀青筒内设有搅拌器,从步骤2至步骤5的过程中,搅拌器对茶叶均具有搅拌作用。通过搅拌器对茶叶进行搅拌,可使茶叶能跟均匀的进行杀青。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低温水槽内设有固定在导气管上并与导气管连通的导热球,导热球的外部设有若干散热片。低温水槽内的水与导热球和散热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蒸汽从导气管排出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通过导热球和散热片可将大部分蒸汽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水槽内的水,从而对低温水槽内的水具有预热作用。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与杀青筒上沿配合的锥台;从而可以增强活塞对高温水槽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红茶杀青方法实施例中茶叶杀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蒸汽筒10、杀青筒11、高温水槽12、低温水槽13、搅拌器14、活塞20、锥台21、拉簧22、连通管30、截止阀31、导气管40、导热球41、。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红茶杀青方法包括使用一种茶叶杀青装置进行杀青。茶叶杀青装置包括机架和蒸汽筒10,蒸汽筒10固定在机架上,蒸汽筒10内滑动连接有活塞20,活塞20的上方为低温水槽13,活塞20的下方设有杀青筒11,杀青筒11位于蒸汽筒10内并与蒸汽筒10固定,杀青筒11与蒸汽筒10之间形成高温水槽12,高温水槽12内设有加热装置,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采用电磁加热装置。并设有连通管30将低温水槽13和高温水槽12连接,连通管30上设有截止阀31,打开截至阀,低温水槽13内的水可排入高温水槽12内。活塞20的上方设有拉簧22,拉簧22的上端与机架固定,拉簧22的下端与活塞20固定;活塞20下端设有可与杀青筒11配合的锥台21,从而可增强活塞20对高温水槽12的密闭性。活塞20的中部固定导气管40,导气管40的下端伸入杀青筒11内,导气管40的上端从低温水槽13伸出;低温水槽13内设有固定在导气管40上并与导气管40连通的导热球41,导热球41的外部设有若干散热片,以此将从导气管40排出的蒸汽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水槽13内的水,对低温水槽13内的水进行预热。导气管40的顶端设有鸣音器,鸣音器为固定在到导气管40上的簧片,当高温水槽12内的水沸腾后,蒸汽将高速从导气管40排出,从而使簧片震动产生鸣音。另外,杀青筒11内的下部设有搅拌器14,搅拌器14转动可对杀青筒11内的茶叶具有搅拌作用,从而提高茶叶杀青的均匀性。

由于活塞20将高温水槽12的上部密封,高温水槽12内的水沸腾后,将在高温水槽12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活塞20对高温水槽12内的水蒸汽的压力越大,高温水槽12内的压力也越大,则水的沸点提高。当高温水槽12内的压力克服活塞20及低温水槽13内水的重力后,高温水槽12内的水蒸汽将溢出并进入查清筒内,从而对茶叶进行高温杀青。另外高温水槽12设于杀青槽外周,从而高温水槽12可维持杀青筒11内的温度稳定。

其杀青步骤如下:

1)加水及投料:向低温水槽13和高温水槽12中加热水,并向杀青筒11内投入待杀青茶叶;

2)加热:打开加热装置对高温水槽12内的水进行加热,直至高温水槽12内的水沸腾,在加热的同时,高温水槽12对杀青筒11及其内部的茶叶还具有预热作用;

3)高温杀青:从鸣音器发出鸣音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一次杀青,计时时间为2分钟,打开第一截止阀31,将低温水槽13内的水排入高温水槽12内;

4)中温杀青:从鸣音器发出鸣音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二次杀青,计时时间为3分钟,关闭加热装置;

5)低温杀青:从关闭加热装置开始计时,并进入第三次杀青,当高温水槽12内的水温较低至90℃,将茶叶从杀青筒11排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