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鳝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904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鳝鱼肉嫩味鲜。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其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故鳝鱼有补脑健身的功效。鳝鱼所特有的物质“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痔疮、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还具有极高的维生素A含量,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近年来,鳝鱼在食用及药用方面广受欢迎,市场对鳝鱼的需求量与越来越大,野生鳝鱼资源逐渐减少,各地逐渐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鳝鱼人工养殖。

但是,由于鱼类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通常较环境水温高约1℃故其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鳝鱼在冬季由于温度过低,摄食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绝食现象,使鳝鱼无法保持快速生长甚至出现大量的死亡,导致鳝鱼产出量低,养殖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其具有促进鳝鱼进食、健脾滋补等作用,增大鳝鱼在冬季的摄食量及养分吸收效率,鳝鱼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成活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饲料用于冬季对鳝鱼进行人工养殖,鳝鱼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由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制成,第一加工料是由第一原料用水煎煮制得,第二加工料是由第二原料混匀后熟化造粒制得;

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鱼粉45-50份、蚯蚓粉15-20份、大蒜6-8份、丁香1-2份、木香1-2份、陈皮0.5-1份、薯蓣2-3份、杞子1-2份、黄芪1-2份以及姜黄0.5-1份;

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豆油5-8份、淀粉15-20份、麦麸15-20份以及藻类1-2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原料粉碎至粒径为10-50μm,用水煎煮2-4h至膏状,得第一加工料;将第二原料粉碎至粒径为10-50μm混匀并熟化造粒,得第二加工料;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烘干;

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鱼粉45-50份、蚯蚓粉15-20份、大蒜6-8份、丁香1-2份、木香1-2份、陈皮0.5-1份、薯蓣2-3份、杞子1-2份、黄芪1-2份以及姜黄0.5-1份;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豆油5-8份、淀粉15-20份、麦麸15-20份以及藻类1-2份。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越冬期鳝鱼饲料,针对鳝鱼为肉食性鱼类且喜食蚯蚓的摄食习性,采用鱼粉及蚯蚓粉作为蛋白质源,促进鳝鱼的进食。由于冬季温度较高,饲料中加入的薯蓣、杞子、黄芪及姜黄对鳝鱼有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作用,保持鳝鱼正常的生理体征和新陈代谢。大蒜、丁香、木香、陈皮、薯蓣等具有提高鳝鱼食欲的刺激性气味同时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促进鳝鱼的进食及其对营养的吸收。经研究人发现,将第一原料混合进行煎煮后,鱼粉、蚯蚓粉及药材之间的营养成分相互浸渍并反应产生对鳝鱼有强烈诱食作用的气味,对鳝鱼的诱食作用大大提高。本发明中,将具有诱食效果的第一加工料包覆于饲料表面,避免第一加工料与其他原料混合后浓度下降而使诱食效果降低,能够进一步增强诱食效果。饲料的传统加工工艺中通常将淀粉与其他原料混匀后进行造粒成球等操作,淀粉均匀分布于饲料颗粒中。由于淀粉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较容易被酶消化分解,将饲料进行投喂后,饲料表层的淀粉随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的加长逐渐被分解,导致饲料中淀粉的流失;同时容易引起养殖水体的变质,影响鳝鱼的生长。将淀粉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成第二加工料包裹于饲料的内部,能够防止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流失。该饲料对鳝鱼具有诱食、滋补、健脾益胃、促吸收等作用,使鳝鱼在冬季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本发明提供的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将第一原料充分粉碎,使煎煮过程中成分之间能够充分浸渍并相互反应。煎煮制得的第一加工料呈膏状,便于稳定包覆于第二加工料的表面。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得的饲料使鳝鱼在冬季的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越冬期鳝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由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制成,第一加工料是由第一原料用水煎煮制得,第二加工料是由第二原料混匀后熟化造粒制得。

第一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鱼粉45-50份、蚯蚓粉15-20份、大蒜6-8份、丁香1-2份、木香1-2份、陈皮0.5-1份、薯蓣2-3份、杞子1-2份、黄芪1-2份以及姜黄0.5-1份。

第二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豆油5-8份、淀粉15-20份、麦麸15-20份以及藻类1-2份。

该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第一原料粉碎至粒径为10-50μm,用水煎煮2-4h至膏状,得第一加工料;将第二原料粉碎至粒径为10-50μm混匀并熟化造粒,得第二加工料;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烘干。

鳝鱼为肉食性动物,易吸收动物蛋白,喜食蚯蚓等腥味大的肉食。本发明采用蚯蚓粉及鱼粉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能够促进鳝鱼进食,且鳝鱼对蛋白质的吸收好,有助于其快速生长。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鱼粉包括鲭鱼粉和明太鱼粉。

鲭鱼和明太鱼为海鱼,味道比淡水鱼鲜,对鳝鱼的诱食效果较淡水鱼更好。当鲭鱼粉与明太鱼粉按1-2:4-6的质量比混合时,鳝鱼对蛋白质的吸收效果好,生长快。

鳝鱼的消化道可以直接吸收油脂,且鳝鱼对吸收的油脂一般不经过转化而直接用于氧化分解或直接储存在肠道系膜、肌肉、肝胰脏,饲料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将直接影响鳝鱼体内储存脂肪的组成和性质。鲭鱼的肝油和体油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鳝鱼长期食用后体内DHA的含量会得到提高。

发明人发现,大蒜、丁香、木香、陈皮、薯蓣的混合物具有提高鳝鱼食欲的刺激性气味,能够引诱鳝鱼进食。

薯蓣经过煎煮后具有较好的粘性,薯蓣的加入还能进一步增加第一加工料的粘性,从而增强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的稳定性。

同时,丁香、木香、陈皮还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能够促进增进鳝鱼的食欲并促进鳝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有增加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的功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大蒜还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细菌性肠炎、腐皮病及出血病等症状的出现。

由于冬季温度过低,在饲料中加入薯蓣、杞子、黄芪及姜黄,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的功能,使鳝鱼保持良好的生理体征,免疫力强,营养吸收好,生长快速。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在饲料的制备过程中,将第一原料中各组分混合进行煎煮,在高温煎煮过程中大蒜、丁香等药材的活性成分及气味能够充分渗透入鱼粉及蚯蚓粉中并发生反应,蚯蚓粉与鱼粉的活性成分及气味能够充分渗入药材中并进行反应。煎煮后得到的第一加工料,具有对鳝鱼诱食效果显著的气味,诱食效果同将第一原料简单混合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将第一原料和水混合后煎煮至膏状,使第一加工料具有较好的粘性,便于稳定地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鳝鱼饲料的表层。

第二原料中的豆油用于为鳝鱼提供油脂。藻类富含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用于提高鳝鱼的抵抗力及营养吸收能力。

本发明中,藻类采用纯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中的一种或两种。纯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中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种类齐全,且该两种螺旋藻的人工养殖技术成熟,藻类的质量好,成本低。

淀粉和麦麸主要用于为鳝鱼提供碳水化合物,同时麦麸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促进鳝鱼的消化吸收。

在本发明中,淀粉和麦麸造粒制得的第二加工料被第一加工料包覆于饲料的内部。由于冬季的温度较高,大部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和酶的催化速度加快,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速度加快。淀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其较蛋白质容易分解,将其包裹于内部,能够减小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保持饲料的养分。同时防止淀粉在养殖水体中分解造成水体的变质而影响鳝鱼的正常生长。

麦麸的粘性较差,淀粉的粘性较好,将麦麸和淀粉以大致为1:1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能够增加造粒制得的第二加工料的粘合性,便于在饲料的制备过程中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粒状的第二加工料表面。

本发明中的淀粉选自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至少一种,较佳的是按照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质量比1-2:1-2加入,鳝鱼的消化吸收好。

进一步的,在饲料的制备过程中,将第二原料熟化造粒之前,先将淀粉装入膨化机内,在加热加压和机械作用下进行膨化。控制膨化的条件为膨化温度200-250℃,膨化压力0.6-0.8MPa,其膨化效果好。

经研究发现,采用膨化处理后的玉米淀粉及马铃薯淀粉作为能量组分混合于饲料进行鳝鱼的饲养,能够提高鳝鱼对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利用率,同时能够显著提高鳝鱼对玉米淀粉及马铃薯淀粉的利用率。膨化操作使鳝鱼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较高,鳝鱼的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

上述的越冬期鳝鱼饲料对鳝鱼具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促进营养吸收及诱食的作用,使鳝鱼在高天气能够保持正常的摄食量及生理免疫协调能力,同时提高鳝鱼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使鳝鱼的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且饲料系数低。

上述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采用该方法制得的越冬期鳝鱼饲料,适于用于鳝鱼的冬季养殖,使鳝鱼在严寒的冬季进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2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0kg鲭鱼粉、35kg明太鱼粉、15kg蚯蚓粉、6kg大蒜、1kg丁香、1kg木香、0.5kg陈皮、2kg薯蓣、1kg杞子、1kg黄芪以及0.5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10μm,加水煎煮2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5kg豆油、5kg玉米淀粉、10kg马铃薯淀粉、15kg麦麸及1kg纯顶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00℃、压力0.6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1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3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3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8kg鲭鱼粉、38.5kg明太鱼粉、20kg蚯蚓粉、8kg大蒜、2kg丁香、2kg木香、1kg陈皮、3kg薯蓣、2kg杞子、2kg黄芪以及1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50μm,加水煎煮4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8kg豆油、13kg玉米淀粉、7kg马铃薯淀粉、20kg麦麸、2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50℃、压力0.8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5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5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4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混合后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5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48kg鲭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6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48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7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18kg玉米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实施例8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18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对比例1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加热熟化得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和第二加工料混合。

对比例2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0.8kg陈皮、2.5kg薯蓣、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用水混匀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对比例3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7kg大蒜、1.5kg丁香、1.5kg木香及0.8kg陈皮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20℃、压力0.7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对比例4

一种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称取11kg鲭鱼粉、37kg明太鱼粉、18kg蚯蚓粉、1.5kg杞子、1.5kg黄芪以及0.8kg姜黄粉碎至粒径为30μm,加水煎煮3h至呈膏状,得第一加工料。

称取6kg豆油、9kg玉米淀粉、9kg马铃薯淀粉、18kg麦麸、0.8kg纯顶螺旋藻及0.8kg极大螺旋藻。将淀粉在装入膨化机内在温度200-250℃、压力0.6-0.8MPa条件下进行膨化。将膨化后的淀粉与豆油、麦麸及藻类混合并粉碎至30μm,用饲料熟化造粒机熟化造粒得粒径为400μm的第二加工料。

将第一加工料包覆于第二加工料表面并烘干。

于12月-次年1月两个月中,采用生态小池密养的方法在12个相同的水池中饲养鳝鱼,每个水池投放500条体格相近、处于生长期的鳝鱼,等量地饲喂实施例1-8及对比例1-4的鳝鱼饲料,统计其饲料系数及成活率,如表1所示。

表1.饲料系数及成活率表

根据表1可知,采用实施例1-8制得的鳝鱼饲料对鳝鱼进行饲喂,鳝鱼的成活率高、饲料系数低。对比例1中的鳝鱼饲料采用非包覆的形式,原料充分混合,其第一加工料的诱食效果降低且碳水化合物容易被分解流失,和实施例1相比,其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对比例2中的未对第一原料进行煎煮,和实施例1相比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对比例3的第一原料中未加入具有补中益气的薯蓣、杞子等成分,对比例4的第一原料中为加入具有诱食、健脾益胃的大蒜、丁香等成分,和实施例1相比,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越冬期鳝鱼饲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越冬期鳝鱼饲料,对鳝鱼具有诱食、健脾益胃、促进营养吸收、补中益气的功能,使鳝鱼在冬季养殖时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饲料系数低。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