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0506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糖尿病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约有一亿两千万,且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有三千万,已列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是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不宜吃各种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宜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动物脂肪,不宜饮酒,只能吃五谷杂粮等富含维生素b以及食物纤维的主食。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大多数西药都只是表面上控制血糖,并没有从源头上修复胰岛细胞,这也正是为什么血糖一直居高不下且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公开号为cn10516840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糖尿病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胶囊填充颗粒由重量比为1:1的中药浓缩浸膏和辅料葡萄糖粉制成,所述中药浓缩浸膏由原材料杜仲叶、桑叶和牡丹皮依次经超微粉碎、高温蒸制、浸泡浓缩制成,该专利的原理是利用从杜仲叶、桑叶和牡丹皮中提取出的活性组分来发挥降血糖的作用,但这些活性组分分子量大,人体吸收十分有限,而且这些活性组分依然不能从源头上修复胰岛细胞,只能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并不能使糖尿病患者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辅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筛选确定选用益生菌成员中的嗜酸乳酸杆菌和肠链球菌,加以科学配方和深层培养发酵,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中的营养成分满足了益生菌生长繁殖的需求且显著提高了益生菌的繁殖能力,生成了大量的可溶性乳酸钙和甘露聚糖肽两种新的成分,同时益生菌进一步降解了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优势互补,从而起到益生菌健肠胃、杜仲增强免疫力以及与桑叶合作降血压、降血糖的保健功能。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上述辅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种子液制备

种子液制备时所用种子液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以重量百分比计,蛋白胨1~4%,牛肉膏0.1~0.5%,葡萄糖或乳糖1~4%,氯化钠0.1~0.5%,杜仲叶提取物1~4%,碳酸钙1~2%,余量为纯净水;所述杜仲叶提取物由水提法制得,由杜仲叶以1:1~2的重量比与纯净水混合浸润1~3小时后,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5~7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3~5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70℃~80℃,时间均为0.5~1.5小时,提取后浓缩、喷雾干燥制得;

按上述配比称量各原料并加入到部分纯净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调整ph至6.5~6.8,补足剩余的纯净水,搅匀后灭菌,灭菌温度为110℃~130℃,灭菌时间20~40min,然后接种所述益生菌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35℃~39℃,培养时间为22~24小时;

b)扩大培养

扩大培养时所用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以重量百分比计,蛋白胨1-2%,牛肉膏0.1-0.2%,葡萄糖或乳糖1-2%,氯化钠0.1-0.2%,0.5-1.0%的碳酸钙,余量为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所述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由水提法制得,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原料的预处理:杜仲皮每年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破碎成片晒干;杜仲叶每年夏、秋两季枝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桑叶每年初霜后采摘,除杂、晒干备用;

2)浸润:按重量份分别取杜仲皮1份、杜仲叶2份和桑叶3份并分别以1:1~2的重量比与纯净水混合浸润,杜仲皮浸润6~10小时,杜仲叶浸润1~3小时,桑叶浸润2~6小时;

3)提取:将浸润后的杜仲皮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3~5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3~5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95℃~105℃,时间均为0.5~1.5小时;将浸润后的杜仲叶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5~7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3~5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70℃~80℃,时间均为0.5~1.5小时;浸润后的桑叶进行两次提取,提取条件同杜仲叶;

4)浓缩:将上述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混合均匀,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5℃~75℃,真空度为0.06~0.08mpa,最终得到比重为1.10~1.20的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比重是指浓缩液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的比值表示;

按上述配比称量各原料,将除碳酸钙以外的其余原料混合,加热至全部溶解,调整ph至6.5~6.8,再加入碳酸钙,搅匀后灭菌,灭菌温度为110℃~130℃,灭菌时间为20~40min,然后接种步骤a)所得种子液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5℃~39℃,当所述发酵培养基内的发酵液ph值达到3.8~4.2时,发酵完成,得到的发酵液干燥后压片或装入胶囊囊壳即得所述保健食品。

优选地,所述益生菌包括嗜酸乳酸杆菌和肠链球菌。

上述的辅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保健食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糖尿病人的年龄普遍较高,且免疫力低下,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困扰,本发明针对糖尿病人的身体特点,将益生菌接种到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提取液中,提取液中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能够满足益生菌生长繁殖的需要,促进益生菌的繁殖,使得益生菌的繁殖能力增长数十倍,益生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同时抑制肠道腐败菌生长,确保人体胃肠道良好的健康状态,为人体各器官和骨骼的正常发挥和稳定起到了良好康复和保健作用,充分体现了正本清源、回归天然绿色生态的食疗理念;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的可溶性乳酸钙和甘露聚糖肽,可溶性乳酸钙吸收度高,补钙作用显著,适用于年龄较高的糖尿病人的补钙需求,甘露聚糖肽作为免疫增强剂,能够有效地提高糖尿病人的机体免疫力,由内而外地自发消除并发症,从而达到强筋骨、补肝肾、修复软骨组织受损细胞的功能,从根本上修复胰岛细胞;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木脂醇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芦丁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能够得到进一步降解,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充分发挥其降血糖的作用。

活菌数量对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子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称取蛋白胨20g、牛肉膏10g、氯化钠6g、杜仲叶提取物20g、乳糖20g、轻质碳酸钙20g(斜面培养基和检测活性益生菌含量用培养基另加琼脂30~40g);

所述杜仲叶提取物由杜仲叶以1:1的重量比与纯净水混合浸润2小时后,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6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4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70℃~80℃,时间均为1小时,提取后浓缩、喷雾干燥制得;

将除碳酸钙以外的其余原料置一加热容器内,先加入1500ml纯净水,加热溶解后用重量分数为20%的naoh或2mol/l的hcl调整ph至6.5~6.8,补充剩余的纯净水至总体积为2000ml,然后加入碳酸钙并搅拌均匀,分装斜面试管6ml/支×8支,一级试管9ml/支×8支,二级三角瓶175ml/只×8瓶,剩余400ml,分装检测保健食品活性益生菌含量用培养瓶100ml/只×4瓶,每瓶另加营养琼脂1.5g和轻质碳酸钙1g,分装完毕后分别加塞包装,置于电热压力灭菌器内灭菌,设定灭菌温度115℃,灭菌时间25min,8支斜面试管趁热摆好斜面,降至室温后,一起置冰箱冷藏备用;

(2)一级培养基和二级培养基培养:该步操作均在洁净区内的超净工作台进行,取原始益生菌菌种(所述益生菌包括嗜酸乳酸杆菌和肠链球菌,源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1支→接种至2支一级试管的液体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35℃~39℃培养22~24小时活化→再从活化后的一级试管中使用接种环划线于斜面试管的固体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35℃~39℃培养22~24小时→选择生长良好的斜面,转接于一级试管的液体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35℃~39℃培养22~24小时→选择生长良好的一级试管的液体培养基转接于二级三角瓶的液体培养基中,置恒温培养箱:35℃~39℃培养22~24小时→二级三角瓶发酵培养得到的发酵液作为种子液,用于后续的扩大培养。

二、扩大培养,包括以下步骤:

1、扩大培养时所用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以重量百分比计,蛋白胨90g,牛肉膏9g,氯化钠9g,葡萄糖90g,轻质碳酸钙90g,余量为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所述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原料的预处理:杜仲皮每年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破碎成片晒干;杜仲叶每年夏、秋两季枝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桑叶每年初霜后采摘,除杂、晒干备用;

2)浸润:分别取杜仲皮1.5kg、杜仲叶3kg和桑叶4.5kg并分别以1:1的重量比与纯净水混合浸润,杜仲皮浸润8小时,杜仲叶浸润2小时,桑叶浸润4小时;

3)提取:将浸润后的杜仲皮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6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4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98℃~100℃,时间均为1小时;将浸润后的杜仲叶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6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4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70℃~80℃,时间均为1小时;浸润后的桑叶进行两次提取,提取条件同杜仲叶;

4)浓缩:将上述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混合均匀,过滤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5℃~75℃,真空度为0.06~0.08mpa,浓缩至总体积为8000ml、比重为1.10的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

收集上述浓缩液置一洁净的不锈钢溶器内,加入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和葡萄糖,加热至完全溶解后,用重量分数为20%的naoh或2mol/l的hcl调整ph至6.5~6.8,补充纯净水至总体积为9000ml,然后分装于3只体积为5000ml的洁净三级圆底烧瓶中,每只分装3000ml,再分别向每瓶中加入轻质碳酸钙30g,密封加塞置于电热压力灭菌器内通电加热10min后关闭排气阀,设定灭菌温度118~121℃,灭菌30min后排汽减压归零,配戴石棉手套打开电热压力灭菌器上盖,轻轻将3只圆底烧瓶转移至超净工作台,降至室温后,按照无菌操作程序,将步骤一二级三角瓶中发酵好的种子液分别接种于3只三级圆底烧瓶中,及时将沉淀在瓶底的轻质碳酸钙均匀摇起即可转移至自动恒温培养摇床,设定培养温度37℃~39℃,摇摆频率105~110次/min,培养发酵16~18小时,观察发现,瓶底碳酸钙完全消失,发酵液颜色由深变浅且气味微香,然后进行冷冻干燥;3只三级圆底烧瓶的总体积9000ml,均匀分装于10只不锈钢冻干盘中,每盘900ml,设定冷冻干燥相关参数,-30℃以下预冻120分钟→一次升华→解析干燥→化霜出料→密封冷藏保存,可压片或装入胶囊囊壳制成保健食品。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种子液的制备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扩大培养过程如下:

1、扩大培养时所用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以重量百分比计,蛋白胨300g,牛肉膏30g,氯化钠30g,葡萄糖300g,轻质碳酸钙300g,余量为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所述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1)原料的预处理:杜仲皮每年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破碎成片晒干;杜仲叶每年夏、秋两季枝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低温烘干;桑叶每年初霜后采摘,除杂、晒干备用;

2)浸润:分别取杜仲皮5kg、杜仲叶10kg和桑叶15kg并分别以1:1的重量比与纯净水混合浸润,杜仲皮浸润10小时,杜仲叶浸润3小时,桑叶浸润6小时;

3)提取:将浸润后的杜仲皮进行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6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4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98℃~100℃,时间均为1小时;将浸润后的杜仲叶和桑叶分别进行同样的两次提取,第一次提取时以1:6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第二次提取时以1:4的重量比加入纯净水,两次提取的温度均为75℃~80℃,时间均为1小时;

4)浓缩:将上述杜仲皮、杜仲叶和桑叶两次提取的提取液混合均匀,过滤后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为65℃~75℃,真空度为0.06~0.08mpa,浓缩至总体积为28l、比重为1.20的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

打开规格为50l的不锈钢发酵罐加料口,转入上述得到的28l的杜仲叶、杜仲皮和桑叶提取浓缩液,加入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和葡萄糖,加热至完全溶解后,用重量分数为20%的naoh或2mol/l的hcl调整ph至6.5~6.8,补充纯净水至总体积为30l,再向发酵罐内加入轻质碳酸钙300g,封闭加料口,启动电加热,设定灭菌温度118℃~121℃,灭菌30min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将发酵罐内温度降至37℃~39℃时,点燃酒精火圈,打开接种口,接种所用的种子液可以选用实施例一所得到的三级圆底烧瓶的发酵液(接种量为10%),然后迅速关闭接种口,设定发酵温度37℃~39℃,发酵液ph达到3.8~4.2时,发酵液颜色由深变浅,气味微香,即判定为发酵终点(对应的发酵时间为18~20小时),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并设定相关参数,-30℃以下预冻120分钟→一次升华→解析干燥→化霜出料、密封冷藏保存,可压片或装入胶囊囊壳制成保健食品。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对所得发酵液采用喷雾干燥法,设定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65℃~75℃,及时收集干粉,可压片或装入胶囊囊壳制成保健食品。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实施例四对所得发酵液采用喷雾干燥法,设定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65℃~75℃,及时收集干粉,可压片或装入胶囊囊壳制成保健食品。

对实施例二和四所制备的保健食品的组分检测结果,其中的益生菌活菌数由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检测活性益生菌含量用培养基检测得出,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二和四所制备的保健食品的组分检测结果

将实施例二所制备的保健食品提供给57例糖尿病患者试用,其中48例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且并发症明显减轻或消除,效果显著,表2给出了三个典型病例:

表2典型病例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