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滇橄榄的含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092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或药用的含片,还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滇橄榄又名余甘果,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实,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多个省区。滇橄榄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收载于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1978年版《藏药标准》、1977至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我国中草药和民族药等传统中药体系中,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滇橄榄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滇橄榄中的营养成分包括但不限于sod和维生素c;滇橄榄中的鞣质类成分赋予其独特的酸涩口感。目前,市场上的滇橄榄产品的生产多采用果榨汁法、果榨汁后加热浓缩干燥法、或者采用水或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其中的可溶性成分的方法。这些方法仅利用了滇橄榄的果汁成分,果肉中大量有益成分被废弃,另外,这些方法还会破坏滇橄榄中的热敏性或结构不稳定的有益成分,导致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

申请号为201510423843.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冻干燥法制备滇橄榄粉末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上述缺陷,较完整地保留了滇橄榄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鞣质类成分含量较高,在口感上具有较强的酸涩味道。另外,该方法制备的滇橄榄粉末较完整地保留了滇橄榄生品的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的作用。然而,该方法制备的滇橄榄粉末味道较酸涩,且长期食用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滇橄榄的含片,该含片具有良好的滋阴益胃作用,且口感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含滇橄榄的含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滇橄榄的含片,其由如下组分组成:

滇橄榄粉末20~40重量份、石斛粉末10~20重量份、甘草粉末2~6重量份、异麦芽糖醇6~15重量份、蔗糖38~50重量份和硬脂酸镁0.4~0.8重量份。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含片由如下组分组成:

滇橄榄粉末25~35重量份、石斛粉末12~18重量份、甘草粉末2~5重量份、异麦芽糖醇8~12重量份、蔗糖40~46重量份和硬脂酸镁0.4~0.6重量份。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的含滇橄榄的含片由如下组分组成:

滇橄榄粉末30重量份、石斛粉末15重量份、甘草粉末3重量份、异麦芽糖醇10重量份、蔗糖44重量份和硬脂酸镁0.5重量份;或者

滇橄榄粉末30重量份、石斛粉末12重量份和甘草粉末2重量份、异麦芽糖醇8重量份、蔗糖40重量份和硬脂酸镁0.4重量份;或者

滇橄榄粉末30重量份、石斛粉末18重量份和甘草粉末3重量份、异麦芽糖醇12重量份、蔗糖46重量份和硬脂酸镁0.6重量份。

本发明中,所述石斛选自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或铁皮石斛。在众多石斛中,最常作为药用植物的是铁皮石斛,由于铁皮石斛含有的组分的种类和含量更高,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因此,根据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石斛为铁皮石斛。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滇橄榄粉末的粒径d50低于45微米,所述石斛粉末的粒径d50低于45微米,且所述甘草粉末的粒径d50低于45微米。优选地,所述滇橄榄粉末的粒径d50低于25微米,所述石斛粉末的粒径d50低于25微米,且所述甘草粉末的粒径d50低于25微米。更优选地,所述滇橄榄粉末的粒径d50低于10微米,所述石斛粉末的粒径d50低于10微米,且所述甘草粉末的粒径d50低于10微米。所述滇橄榄粉末、石斛粉末和甘草粉末采用上述粒径,有利于其中化学成分充分暴露出来,从而有效提高了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含滇橄榄的含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所述滇橄榄粉末、石斛粉末、甘草粉末、异麦芽糖醇、蔗糖和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得到所述含滇橄榄的含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滇橄榄粉末的制备过程、石斛粉末的制备过程和甘草粉末的制备过程。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滇橄榄粉末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滇橄榄果进行预冷冻,预冷冻温度为-80℃至-40℃,预冷冻时间为2~5h,得到预冷冻的滇橄榄果;

(2)将所述预冷冻的滇橄榄果置于-10℃至-40℃、真空度为30~150pa下冻干处理38~45h,得到滇橄榄果干燥品;

(3)将所述滇橄榄果干燥品于-10℃至-40℃下进行粉碎,得到所述滇橄榄粉末。

步骤(1)中,优选地,所述预冷冻温度为-70℃至-40℃,预冷冻时间为3~4h。

步骤(2)中,优选地,将所述预冷冻的滇橄榄果置于-20℃至-40℃、真空度为50~100pa下冻干40~42h。

步骤(3)中,优选地,所述滇橄榄干燥品于-10℃至-20℃下进行粉碎。这样的温度既能够保证粉碎时的温度不至于破坏滇橄榄干燥品中的成分,同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本发明中,所述的粉碎方法优选为超微粉碎法。

本发明的滇橄榄粉末的制备过程中,将滇橄榄果的预冷冻时间延长至3~4h,获得的冻干曲线更优,整个冻干过程时间大幅缩短,冻干效率提高,且获得的滇橄榄粉末仍然完整地保留了滇橄榄果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石斛粉末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石斛进行预冷冻,预冷冻温度为-70℃至-40℃,预冷冻时间为2~5h,得到预冷冻的石斛;

(2’)将所述预冷冻的石斛置于-10℃至-40℃、真空度为30~150pa下冻干处理48~55h,得到石斛干燥品;

(3’)将所述石斛干燥品于-10℃至-40℃下进行粉碎,得到所述石斛粉末。

步骤(1’)中,优选地,所述预冷冻温度为-60℃至-35℃,预冷冻时间为3~4h。

步骤(2’)中,优选地,将所述预冷冻的石斛置于-20℃至-40℃、真空度为50~100pa下冻干48~52h。

步骤(3’)中,优选地,所述石斛干燥品于-10℃至-20℃下进行粉碎,这样的温度既能够保证粉碎时的温度不至于破坏石斛干燥品中的成分,同时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本发明中,所述的粉碎方法优选为超微粉碎法。

本发明的石斛粉末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70℃至-40℃的较低温度下进行预冻,然后在-10℃至-40℃下进行冻干,干燥效果更佳。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甘草粉末的制备过程包括将甘草在常温下进行粉碎的步骤。优选地,所述的粉碎方法为超微粉碎法。

滇橄榄味苦、甘、酸,性寒凉,长期食用容易损阳伤胃。本发明采用的用量配比的石斛和甘草与滇橄榄配伍,石斛性属清润,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二者配伍,滋阴和清热作用显著增强,特别适用于胃阴不足、阴虚火旺的人群;但在同时,滇橄榄和石斛配伍寒性稍过,容易损阳,对于例如胃阳虚和寒咳的人群,容易加重其症状,因此本发明组合物中添加少量甘草,抑制二者的寒凉之性,整体上性质趋于温和,滋阴益胃作用增强,特别是不会使胃阳虚和寒咳的人群感到不适,适合长期食用。本发明中,若甘草用量过大,不仅影响口含片的整体口感,且会使整体的药性改变过大。

本发明中,石斛粉末完整地保留了石斛中的营养成分,口感上呈淡淡的甜味,在采用本发明的配比与滇橄榄粉末配伍后,滇橄榄本身的较强的酸涩味道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和缓和;同时,石斛中含有的使其具有粘滑感的胶质成分,对滇橄榄的酸涩味道形成一定的包埋作用,使整体酸涩感降低。甘草具有较强的特殊甜味,若甘草的用量过大,其甜味会掩盖滇橄榄的味道,整体口感变差;甘草的用量过小对滇橄榄的酸涩味道基本无作用。采用本发明的甘草用量,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滇橄榄粉末的酸涩感,同时又不至于造成甘草的特殊味道喧宾夺主,整体味道上几乎不会显示甘草的存在。

本发明中,蔗糖作为主要甜味剂,起着主要的调节甜度的作用。异麦芽糖醇也作为甜味剂,虽然甜度不及蔗糖,但其甜味正,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甘草粉末的特殊味道,并对滇橄榄的酸涩口感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采用上述的异麦芽糖醇和蔗糖的用量配比,使口含片具有合适的甜度和口味,又不会完全掩盖滇橄榄的特殊酸涩口感,使口含片整体上酸甜适口,醇厚回甘;在辅料方面,仅加入少量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本发明中,仅采用上述重量比的异麦芽糖醇、蔗糖和少量硬脂酸镁这样简单的矫味剂和辅料,无需加入其它辅料,即可压制得到光滑、无色斑且性质稳定的片剂,且压片过程无粘冲现象,有利于片剂的稳定生产。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适宜制备含滇橄榄的含片的众多辅料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确定了本发明配比的异麦芽糖醇、蔗糖和少量硬脂酸镁作为辅料,辅料种类少,且能够使得口含片整体甜度适宜,涩味减轻,而食用者仍然能够享受到滇橄榄的特殊风味,口感上佳,能够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中,所述滇橄榄又名余甘果,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实。本发明中,所述石斛原植物选自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nobilelindle.、鼓槌石斛dendrobiumchrysotoxumlindle.、流苏石斛dendrobiumfimbriatumhook.或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本发明中,所述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

本发明中,所述粒径d50是指中值粒径,即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

制备例1

(1)将成熟、完整、无腐烂、无霉变的滇橄榄果用0.05wt%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15min,清水冲洗,用去核机去核,切片,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40℃下预冷冻4h;

(2)将步骤(1)得到的预冷冻后的滇橄榄果置于-25℃、50pa下冻干40h,得到滇橄榄干燥品;

(3)将所得滇橄榄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0℃下超微粉碎至d50约10微米,得到滇橄榄粉末a。

制备例2

(1)将成熟、完整、无腐烂、无霉变的滇橄榄果用0.1wt%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10min,清水冲洗,用去核机去核,切片,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60℃下预冷冻3h;

(2)将步骤(1)得到的预冷冻后的滇橄榄果置于-25℃、50pa下冻干42h,得到滇橄榄干燥品;

(3)将所得滇橄榄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5℃下超微粉碎至d50约10微米,得到滇橄榄粉末b。

制备例3

(1)将铁皮石斛洗净,切成2~4cm的小段,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40℃下预冷冻4h;

(2)将步骤(1)得到的预冷冻后的铁皮石斛置于-25℃、50pa下冻干48h,得到铁皮石斛干燥品;

(3)将所得铁皮石斛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0℃下超微粉碎至d50约10微米,得到铁皮石斛粉末a。

制备例4

(1)将铁皮石斛洗净,切成2~4cm的小段,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于-60℃下预冷冻3h;

(2)将步骤(1)得到的预冷冻后的铁皮石斛置于-28℃、60pa下冻干52h,得到铁皮石斛干燥品;

(3)将所得铁皮石斛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10℃下超微粉碎至d50约10微米,得到铁皮石斛粉末b。

制备例5

将甘草药材于常温下超微粉碎至d50约10微米,得到甘草粉末a。

实施例1

将3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5重量份的石斛粉末a、3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10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4重量份的蔗糖和0.5重量份的硬脂酸镁采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a。

实施例2

将3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2重量份的石斛粉末a、2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8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0重量份的蔗糖和0.4重量份的硬脂酸镁采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b。

实施例3

将3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8重量份的石斛粉末a、3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12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6重量份的蔗糖和0.6重量份的硬脂酸镁采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c。

实施例4

将35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5重量份的铁皮石斛粉末a和4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12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6重量份的蔗糖和0.6重量份的硬脂酸镁采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d。

实施例5

将25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2重量份的铁皮石斛粉末a和2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8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0重量份的蔗糖和0.4重量份的硬脂酸镁采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e。

上述实施例1-5制成的含滇橄榄的含片a-e片面光滑,压片过程无粘冲现象,且压片成型率高。

对比例1

将3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5重量份的石斛粉末a、3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2.67重量份的甘露醇、2.67重量份的蔗糖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a1。

对比例2

将3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a、15重量份的石斛粉末a、10重量份的甘草粉末a、10重量份的异麦芽糖醇、44重量份的蔗糖和0.5重量份的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得到含滇橄榄的含片a2。

对比例3

采用申请号为2015104244762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含片b:

取90重量份的滇橄榄粉末、5重量份的甘露醇、5重量份的蔗糖,将滇橄榄粉末加入混合机中,然后加入甘露醇、蔗糖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压片机压片,得到含片b。

其中,滇橄榄粉末的制备方法为:(1)将成熟、完整、无腐烂、无霉变的滇橄榄果用0.6wt%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5min,清水冲洗,用去核机去核,切片;(2)切片后的滇橄榄果采用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冻干机于-80℃下预冷冻8min,然后于-10℃、100pa下冻干,得到含水量10wt%的干燥品。(3)将所得干燥品置于低温超微粉碎机中,于-20℃下超微粉碎至d50约5微米,得到滇橄榄粉末。

招募168名试吃者对上述的含片a、a1、a2和含片b进行试吃实验。其中,将含片a、a1和b进行比较时,所有试吃者均认为与含片a1和含片b相比,含滇橄榄的含片a的酸涩感更轻,甜度更适口,口感润滑,整体更佳;而将含片a1与含片b相比,酸涩感更轻且稍甜。约76.19%的试吃者均认为相较于含片a,含片a2具有较明显的特殊甜味,且甜味位于喉部。所有试吃者认为含片b味道十分独特,酸涩回甘,但仅有1.79%的试吃者表示更喜欢含片b的味道。有2名平素寒性咳嗽的试吃者食用含片b后感到喉部受到刺激而立即发生了轻微咳嗽,后感到胃部稍有不适。78名试吃者(包括上述2名寒性咳嗽者)愿意食用含片a一周,所有试吃者在连续食用一周后,未出现喉部和胃部不适症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