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364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用粉末尤其是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健康食品和降血糖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数千年以来,中国居民的传统膳食主要谷类食物,而谷类食物也是最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所提供的热量约占膳食总热量的53%,而动物性食品所提供的热量约占15%,纯能量食物约占18.3%,剩余来源主要为其它食品或饮品。

在这种饮食结构中,淀粉是餐后血糖反应中葡萄糖的主要来源。通常而言,淀粉可以分为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消化淀粉三种。其中,快消化淀粉能引起餐后血糖剧烈的升降反应,抗性淀粉则不能产生葡萄糖,但是食用口感很差,而慢消化淀粉则由于其缓慢消化和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平衡,且容易产生饱腹感。但另一个方面,普通淀粉在糊化后几乎全变成了快消化淀粉。基于如此原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远离大米和小麦等面点成为了许多病患者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也对其生活质量和便利度造成了严重的下降和不便,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因此,如何在食品中提高慢消化淀粉的含量,以使得被人体摄入后,可以缓慢、持续地由慢消化淀粉来提供能量和热量,同时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也已经是食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内容,这对血糖过高的人群的正常生活尤为重要。

正是由于慢消化淀粉如此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慢消化淀粉的制备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的成果,例如:

cn101117352a公开了一种高温稳定型慢消化淀粉的生产方法及应用,属于非化学改性淀粉领域。该方法是将原料淀粉,如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绿豆淀粉、鹰嘴豆淀粉、高粱淀粉、西米淀粉及芭蕉芋淀粉等,经过糊化处理后,加入商品淀粉酶制剂普鲁兰酶与α-淀粉酶复合脱支处理,保藏重结晶,然后进行热液处理即可得到慢消化淀粉产品。慢消化淀粉的含量≥50%,高温加工处理后慢消化淀粉的残留量≥80%。所述慢消化淀粉可应用涉及到多个应用领域,如烘焙食品、快餐、糖果、调味料、乳制品、运动员专用食品、糖尿病人食品、减肥食品、口服小肠靶向控释薄膜包衣材料及动物饲料等。

cn101361536a公开了一种有机酸压热酸解普通玉米淀粉生产缓慢消化淀粉的方法。其是将普通玉米淀粉用浓度为0.1-10%(w/v)的有机酸溶液配制成浓度为2-30%(w/v)的玉米淀粉乳,搅拌20-60min后,在100-150℃温度条件下压热酸解5-90min;再对玉米淀粉乳以2000-10000rpm的速度离心2-10min,将离心沉淀物冷藏回生12-240h,再于50-80℃温度下鼓风干燥10-20h,机械粉碎后过80-150目筛,即生产得到含缓慢消化淀粉20%以上的产品。

cn101518306a公开了一种应用普鲁兰酶对原淀粉进行酶法改性处理,改变淀粉颗粒结构,使淀粉分子链重新排列、结合,控制作用条件使之破坏无定形结构、调整结晶结构,继而通过改变结晶条件,使淀粉的结晶度改善并可被控制的缓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淀粉配制、加入普鲁兰酶进行酶解、灭酶、冷却、冷藏、离心、烘干、粉碎、过筛等步骤。该方法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原料-缓慢消化淀粉的酶法制备技术,可在原淀粉及变性淀粉企业使用。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缓慢消化淀粉及缓慢消化淀粉制品可应用于食品及医药工业。

cn101880331a公开了一种从大米碎米中提取慢消化淀粉的方法,属于大米碎米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其涉及了一种利用超高压技术从大米碎米中提取慢消化淀粉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基于超高压提取过程中,压力梯度能够趋使原淀粉颗粒内部分子链有序重排及其颗粒外部膨胀而不破裂,从而促进淀粉的慢消化特性。提取步骤为:将大米碎米经碱法提取淀粉配制成25%的淀粉乳,在600mpa超高压条件下提取25min;然后,将超高压提取处理的样品在4℃下短时重结晶12h,并将样品进行高速离心,收集滤饼后干燥,即可获得含量在60%左右的慢消化淀粉粗品。所述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安全性好、缓慢吸收、持续释放能量等优点。

cn101891831a公开了一种稳定型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属于改性淀粉加工领域。所述方法的原理基于高功率超声波降解大米淀粉形成短链直链淀粉,经过高温脂质反应和短时结晶形成单螺旋v-型微晶淀粉-脂质复合物,其具有明显的慢消化特性。制备步骤为:大米淀粉乳在超声波条件下(500-600w,25℃以下)处理25-30min,再添加脂质(大米质量20-22%)进行高温络合反应(140-160℃,20-25min),然后采用短时结晶(4℃,12h)技术获得慢消化淀粉含量70%以上且在高温加工处理中(90-110℃)慢消化淀粉的残留量达到95%以上的产品。所述产品质量好,营养价值高、血糖生成指数低,生产成本低,易于生产的连续化,对环境无污染,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n102030921a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的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技术,属于食品工业中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技术领域。普通淀粉为快消化淀粉,经过如下(酶解、结合茶多酚和喷雾干燥)工艺,可得到热稳定性的慢消化淀粉产品:首先采用1kg淀粉原料加水20-50kg调制成2-5%的淀粉悬浊液,在50℃温度,ph5.0条件下加入普鲁蓝酶(加酶量1-5u/g),酶解4-10h;加入20-80g的茶多酚混合,加热到100℃灭酶15min,冷却到室温;高压均质机20mpa均质,用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60-200℃,出风温度80-100℃)干燥成粉末,包装,即为慢消化淀粉产品。

cn102258966a公开了一种微胶囊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配料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的步骤为:将醇溶蛋白放于烧杯中,加入乙醇,水浴搅拌至醇溶蛋白完全溶解,加入油酸,搅拌均匀,加入玉米淀粉,继续搅拌。在高压均质机中均质3次,离心喷雾干燥得到产品。所制备的微胶囊慢消化淀粉产品呈粉末状,淀粉微胶囊良好,口感良好,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大于50%。所述方法可在淀粉颗粒表面加上保护性微胶囊膜,延缓水的浸润而使淀粉的糊化难以进行从而慢消化,同时,淀粉表面的微胶囊改善了淀粉的口感品质,使淀粉产品可以直接食用。

cn103194508a公开了一种用压热协同双酶处理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将质量浓度为5-45%的淀粉乳置于高压灭菌锅中压热反应,调节ph至4.0-7.5,在45-75℃加入用量为50-450u/g淀粉的β-淀粉酶,保持1-8h;高温灭酶;调节ph至4.0-7.5,在40-75℃下加入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0-500u/g淀粉,保持6-48h;高温灭酶;经自然冷却、鼓风干燥箱干燥、粉碎和筛分得产品。所述方法以淀粉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协同物理处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慢消化淀粉的含量,而且简化了制备慢消化淀粉的工艺,有效地提高了收率,降低了能耗。且所生产的慢消化淀粉具有减缓消化,强化营养等特征。

cn103304676a公开了一种用苹果酸改性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方法。该方法用质量浓度为15-35%的苹果酸溶液将淀粉调成苹果酸与淀粉质量比为1:5-4:5的淀粉乳,混匀;用naoh溶液调节ph至2.5-4.5,混匀,在室温下放置8-16h;所得的产物放入45-55℃鼓风干燥箱中12-24h,粉碎,过100目标准筛;放入高温反应釜中于120-150℃保持4-8h,然后取出,冷却;用蒸馏水洗涤,除去残留的苹果酸,使淀粉保持在ph值为6-7;放入鼓风干燥箱干燥12-36h、粉碎,并过100目标准筛得产品。苹果酸是无害的添加剂,可用作营养强化剂。所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并且简化了制备慢消化淀粉的工艺。

cn103936869a公开了一种从甜型黄酒酒糟中提取慢消化淀粉的方法,属于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及淀粉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利用交替双频超声波辅助碱法从甜型黄酒酒糟中提取慢消化淀粉sds,该方法原理基于甜型黄酒发酵过程中淀粉酶类对发酵醪(糯米淀粉)的初步降解,使固形物中结晶区比例、慢消化性提升,再通过交替双频超声波辅助碱液方法,破坏米蛋白中的氢键、酰胺键、二硫键,提取其中的慢消化淀粉。

cn105017435a公开了一种富含缓慢消化淀粉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的制备及其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称取淀粉,加入水;步骤2、搅拌步骤1所得产物,控制ph值为碱性;步骤3、向步骤2所得产物中加入辛烯基琥珀酸酐,搅拌、反应;步骤4、调节步骤3所得产物的ph值至中性;步骤5、离心步骤4所得产物,得沉淀;步骤6、对所述沉淀进行抽滤、清洗、晾干,即得所述高膨胀系数辛烯基琥珀酸酐燕麦淀粉。通过所述方法制作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其缓慢消化淀粉含量高且稳定。可用于制备微胶囊壁材应用于医药等行业中,还可作为一种新型健康食品,且其产品可降低胆固醇、减少血糖波动、防止胰岛素分泌紊乱,是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群的理想选择。

cn105348397a公开一种化学结合酶法高效制备热稳定型慢消化淀粉的方法,以蜡质玉米为原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酸解处理;(2)洗涤干燥;(3)加热预糊化处理;(4)淀粉蔗糖酶处理;(5)洗涤,压热处理,4℃保藏;(6)冷冻干燥。所述方法克服了蜡质玉米淀粉在高浓度条件下粘度高、酶反应效率低的缺陷,制备出的慢消化淀粉热稳定性好,可以作为食品加工的原辅料再次进行热加工处理,因此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一种新型的、简单的、高效的、安全的热稳定型慢消化淀粉制备方法。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制备慢消化淀粉的多种方法,但对于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新型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这也是慢消化淀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和课题。

除慢消化淀粉外,淀粉阻断剂也是一种降低血糖的重要物质,其是从白芸豆中提取的天然成分,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成分。可预防并改善因摄取过多脂肪所造成的肥胖,安全、可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是一种有效控制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工具。

淀粉阻断剂的作用机理是能与肠道中的α-淀粉酶结合,使α-淀粉酶无法切断淀粉,从而使得大部分的淀粉会以完整的分子形态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不释放任何热量。通过如此的作用,能起到瘦身减肥、分解燃烧脂肪、抑制脂肪吸收;预防成人病,如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诸多效果。临床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其可显著减少体重、体脂肪率、体脂肪量,并对控制血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方法,但对于制备慢消化淀粉的新型方法、含有慢消化淀粉和淀粉阻断剂的食品仍需要继续研究,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极大地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恰恰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开发新型的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包含慢消化淀粉和淀粉阻断剂的新型食品之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发,在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和经过深入研究探索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小麦淀粉制备得到慢消化淀粉;

s2:使用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制备芯材粉末;

s3:使用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制备壁材基液;

s4:使用所述芯材粉末和所述壁材基液制备包覆粉;

s5:使用所述包覆粉和包含淀粉阻断剂的喷涂液制备得到所述冲调粉。

在本发明所述冲调粉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室温下,将小麦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的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升温至40-50℃,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20-3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一酸解淀粉;

s1-2:室温下,将所述第一酸解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乙酸水溶液,先采用微波在功率400w下处理80-100秒,再在功率200w下处理4-5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二酸解淀粉;

s1-3:将所述第二酸解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第二酸解淀粉乳液,加入食品级碳酸钠,充分搅拌溶解完全,然后在90-100℃下蒸煮8-12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糊化淀粉乳液;

s1-4:向所述糊化淀粉乳液中加入葡萄糖转苷酶,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的ph值为5.5-6,然后在45-50℃下振荡酶解160-200分钟,得到第一酶解产物;向所述第一酶解产物中加入普鲁兰酶(也常称为“普鲁蓝酶”),并升温至58-62℃,在该温度下振荡酶解4-5小时,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酶解产物;

s1-5:将所述第二酶解产物调节ph值至7±0.2,然后在0-5℃下保存20-30小时,高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3-4次,真空干燥完全,粉碎过200-300目筛,即得慢消化淀粉。

其中,在所述步骤s1-1中,以质量克(g)计的小麦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柠檬酸的比为100:1-1.4,即向每100g小麦淀粉所形成的淀粉乳液(也即该淀粉乳液中包含100g小麦淀粉)中加入1-1.4mol的柠檬酸(即所述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柠檬酸为1-1.4mol)。

其中,在所述步骤s1-2中,以质量克(g)计的第一酸解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乙酸的比为100:2-3,即向每100g第一酸解淀粉所形成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也即该第一酸解淀粉乳液中包含100g第一酸解淀粉)中加入2-3mol的乙酸(即所述乙酸水溶液中的乙酸为2-3mol)。

其中,在所述步骤s1-3中,所述第二酸解淀粉与食品级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0.1-0.18,例如可为1:0.1、1:0.12、1:0.14、1:0.16或1:0.18。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葡萄糖转苷酶与步骤s1-3中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2-0.006:1(即所述葡萄糖转苷酶与生成所述糊化淀粉乳液的、步骤s1-3中的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2-0.006:1),例如可为0.002:1、0.004:1或0.006:1。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普鲁兰酶与所述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3-4:1,例如可为3:1、3.5:1或4:1,最优选为3.5:1。

本发明人发现,所述普鲁兰酶与所述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非常重要,可以显著影响最终产物中慢消化淀粉的含量以及其耐高温性能,应该是两者的比例可显著影响淀粉中长链的断裂程度和多分枝淀粉分子的生成量,从而影响了最终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和耐高温性能。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高温灭酶是酶解领域中的公知和常规技术手段,例如可快速升温至所用酶灭活的温度,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所述冲调粉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具体如下: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按照质量比1:2:1:0.4:1:1的比例进行称量,然后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和花生均粉碎至20目,连同去皮去籽的南瓜一同加入蒸煮罐中,再加入为这五种物质总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搅拌下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40-50分钟,然后过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机三次,将所得浆液浓缩至糊状,喷雾干燥,得到芯材粉末。

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均为非常公知的食材,且均可为市场上正常购买得到的形态(例如充分干燥的黑豆、充分干燥的燕麦、充分干燥的玉米、充分干燥的苦荞和正常出售的正常含水量的花生),而去皮去籽的南瓜就是正常出售的南瓜进行去皮、去籽操作后得到的可食用部分(俗称的“南瓜肉”),这些都是非常公知的物质,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高压均质机也是均质领域中的常用设备,其可以将待均质物质充分混合均匀且粒度很小,在此也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通过如此的操作,可以得到粒度均匀的细微粉末,从而得到了芯材粉末。

在本发明所述冲调粉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3具体如下:将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按照1:0.5:0.3的质量比加入到为这三种物质总质量1.8-2.2倍的去离子水中,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壁材基液。

在本发明所述冲调粉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4具体如下:将所述芯材粉末加入到所述壁材基液中,再加入为所述芯材粉末1.5倍质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得到包覆粉。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芯材粉末与所述壁材基液的质量比为1:1.5-2,例如可为1:1.5、1:1.6、1:1.7、1:1.8、1:1.9或1:2。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通过如此的操作,可以得到粒度均匀、外层均匀涂覆了慢消化淀粉的包覆粉(内层为芯材粉末)。

在本发明所述冲调粉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5具体如下:将淀粉阻断剂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1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并充分搅拌,得到喷涂液;再将所述喷涂液均匀喷到翻滚搅拌的所述包覆粉上,喷涂完后持续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完全,即得所述冲调粉。

在所述步骤s5中,淀粉阻断剂是一种非常公知的已知物质,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其为来自于白芸豆的一种提取物,可通过多种商业渠道而购买得到,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淀粉阻断剂与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8-12,例如可为1:8、1:10或1:12。

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喷涂液中的所述淀粉阻断剂与所述包覆粉的质量比为1:20-30,例如可为1:20、1:25或1:30。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涉及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冲调粉。

通过特定的制备方法、特定的结构形态和组份选择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协同效果,所述冲调粉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缓慢淀粉吸收等多种优异性能,从而为高血糖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等提供了可安全食用的营养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第三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慢消化淀粉的上述制备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室温下,将小麦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的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升温至40-50℃,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20-3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一酸解淀粉;

s1-2:室温下,将所述第一酸解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12%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乙酸水溶液,先采用微波在功率400w下处理80-100秒,再在功率200w下处理4-5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二酸解淀粉;

s1-3:将所述第二酸解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第二酸解淀粉乳液,加入食品级碳酸钠,充分搅拌溶解完全,然后在90-100℃下蒸煮8-12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糊化淀粉乳液;

s1-4:向所述糊化淀粉乳液中加入葡萄糖转苷酶,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的ph值为5.5-6,然后在45-50℃下振荡酶解160-200分钟,得到第一酶解产物;向所述第一酶解产物中加入普鲁兰酶(也常称为“普鲁蓝酶”),并升温至58-62℃,在该温度下振荡酶解4-5小时,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酶解产物;

s1-5:将所述第二酶解产物调节ph值至7±0.2,然后在0-5℃下保存20-30小时,高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3-4次,真空干燥完全,粉碎过200-300目筛,即得慢消化淀粉。

其中,在所述步骤s1-1中,以质量克(g)计的小麦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柠檬酸的比为100:1-1.4,即向每100g小麦淀粉所形成的淀粉乳液(也即该淀粉乳液中包含100g小麦淀粉)中加入1-1.4mol的柠檬酸(即所述柠檬酸水溶液中的柠檬酸为1-1.4mol)。

其中,在所述步骤s1-2中,以质量克(g)计的第一酸解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乙酸的比为100:2-3,即向每100g第一酸解淀粉所形成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也即该第一酸解淀粉乳液中包含100g第一酸解淀粉)中加入2-3mol的乙酸(即所述乙酸水溶液中的乙酸为2-3mol)。

其中,在所述步骤s1-3中,所述第二酸解淀粉与食品级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0.1-0.18,例如可为1:0.1、1:0.12、1:0.14、1:0.16或1:0.18。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葡萄糖转苷酶与步骤s1-3中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2-0.006:1(即所述葡萄糖转苷酶与生成所述糊化淀粉乳液的、步骤s1-3中的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2-0.006:1),例如可为0.002:1、0.004:1或0.006:1。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普鲁兰酶与所述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3-4:1,例如可为3:1、3.5:1或4:1,最优选为3.5:1。

本发明人发现,所述普鲁兰酶与所述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非常重要,可以显著影响最终产物中慢消化淀粉的含量以及其耐高温性能,应该是两者的比例可显著影响淀粉中长链的断裂程度和多分枝淀粉分子的生成量,从而影响了最终慢消化淀粉的含量和耐高温性能。

其中,在所述步骤s1-4中,所述高温灭酶是酶解领域中的公知和常规技术手段,例如可快速升温至所用酶灭活的温度,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处理步骤和多个技术特征的综合选择与协同,从而可以得到具有高含量慢消化淀粉的产物,且其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可用于后续食品的制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通过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慢消化淀粉,结合独特的其它组份和独特的制备方法,从而可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冲调粉,所述冲调粉非常适合于高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食用,从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制备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制备例1:慢消化淀粉的制备

s1-1:室温下,将小麦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小麦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柠檬酸的比为100:1),升温至50℃,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2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一酸解淀粉;

s1-2:室温下,将所述第一酸解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乙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第一酸解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乙酸的比为100:2),先采用微波在功率400w下处理80秒,再在功率200w下处理5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二酸解淀粉;

s1-3:将所述第二酸解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第二酸解淀粉乳液,加入食品级碳酸钠(第二酸解淀粉与食品级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0.1),充分搅拌溶解完全,然后在90℃下蒸煮12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糊化淀粉乳液;

s1-4:向所述糊化淀粉乳液中加入葡萄糖转苷酶(葡萄糖转苷酶与步骤s1-3中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2:1),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的ph值为5.5-6,然后在45℃下振荡酶解200分钟,得到第一酶解产物;向所述第一酶解产物中加入普鲁兰酶(普鲁兰酶与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3.5:1),并升温至58℃,在该温度下振荡酶解5小时,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酶解产物;

s1-5:将所述第二酶解产物调节ph值至7±0.2,然后在0-5℃下保存20小时,高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4次,真空干燥完全,粉碎过200-300目筛,即得慢消化淀粉,将其命名为df1。

制备例2:慢消化淀粉的制备

s1-1:室温下,将小麦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小麦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柠檬酸的比为100:1.4),升温至40℃,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30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一酸解淀粉;

s1-2:室温下,将所述第一酸解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乙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第一酸解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乙酸的比为100:3),先采用微波在功率400w下处理100秒,再在功率200w下处理4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二酸解淀粉;

s1-3:将所述第二酸解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第二酸解淀粉乳液,加入食品级碳酸钠(第二酸解淀粉与食品级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0.18),充分搅拌溶解完全,然后在100℃下蒸煮8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糊化淀粉乳液;

s1-4:向所述糊化淀粉乳液中加入葡萄糖转苷酶(葡萄糖转苷酶与步骤s1-3中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6:1),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的ph值为5.5-6,然后在50℃下振荡酶解160分钟,得到第一酶解产物;向所述第一酶解产物中加入普鲁兰酶(普鲁兰酶与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3.5:1),并升温至62℃,在该温度下振荡酶解4小时,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酶解产物;

s1-5:将所述第二酶解产物调节ph值至7±0.2,然后在0-5℃下保存30小时,高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3次,真空干燥完全,粉碎过200-300目筛,即得慢消化淀粉,将其命名为df2。

制备例3:慢消化淀粉的制备

s1-1:室温下,将小麦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mol/l的柠檬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小麦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柠檬酸的比为100:1.2),升温至45℃,在该温度下充分搅拌25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一酸解淀粉;

s1-2:室温下,将所述第一酸解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第一酸解淀粉乳液,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1mol/l的乙酸水溶液(以质量克(g)计的第一酸解淀粉与以摩尔(mol)计的乙酸的比为100:2.5),先采用微波在功率400w下处理90秒,再在功率200w下处理270秒(4.5分钟),然后离心,收集沉淀固体,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多次,并真空干燥完全,得到第二酸解淀粉;

s1-3:将所述第二酸解淀粉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7.5%的第二酸解淀粉乳液,加入食品级碳酸钠(第二酸解淀粉与食品级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0.14),充分搅拌溶解完全,然后在95℃下蒸煮1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糊化淀粉乳液;

s1-4:向所述糊化淀粉乳液中加入葡萄糖转苷酶(葡萄糖转苷酶与步骤s1-3中第二酸解淀粉的质量比为0.004:1),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的ph值为5.5-6,然后在47℃下振荡酶解180分钟,得到第一酶解产物;向所述第一酶解产物中加入普鲁兰酶(普鲁兰酶与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3.5:1),并升温至60℃,在该温度下振荡酶解4.5小时,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酶解产物;

s1-5:将所述第二酶解产物调节ph值至7±0.2,然后在0-5℃下保存25小时,高速离心,收集沉淀,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4次,真空干燥完全,粉碎过200-300目筛,即得慢消化淀粉,将其命名为df3。

下面,对慢消化淀粉制备过程中的多个技术手段进行考察,从而考察了它们对最终效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对比制备例1-9:步骤s1-2中微波处理的考察

对比制备例1-3:除分别将制备例1-3的步骤s1-2中的微波处理均替换为在功率400w下进行处理原来的总时间外(即未进行功率200w的微波处理),其它操作均不变,将所得慢消化淀粉依次命名为d1、d2和d3。

对比制备例4-6:除分别将制备例1-3的步骤s1-2中的微波处理均替换为在功率200w下进行处理原来的总时间外(即未进行功率400w的微波处理),其它操作均不变,将所得慢消化淀粉依次命名为d4、d5和d6。

对比制备例7-9:除分别将制备例1-3的步骤s1-2中的微波处理均予以省略外(即未进行微波处理,只是充分搅拌原来的微波处理总时间),其它操作均不变,将所得慢消化淀粉依次命名为d7、d8和d9。

对比制备例10-12:步骤s1-3中省略碳酸钠的考察

除分别将制备例1-3的步骤s1-3中的碳酸钠予以省略外(即未加入碳酸钠),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顺次得到了对比制备例10-12,将所得慢消化淀粉依次命名为d10、d11和d12。

对比制备例13-18:步骤s1-4中两种酶比例的考察

除将步骤s1-4中所述所述普鲁兰酶与所述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下表1中简称“质量比”)由3.5:1替换为如下表1中所示的其他比例外,其他操作均不变,从而考察了用量比对慢消化淀粉的影响,所对应制备例和所得慢消化淀粉的命名见下表1。

表1

下面,对所得的上述慢消化淀粉的性能进行分析。

测试1:慢消化淀粉含量的测量

使用慢消化淀粉含量测量的公知方法,也即englyst法对上述制备例和对比制备例中的所得慢消化淀粉中的慢消化淀粉质量百分含量进行测定,具体结果见下表2。

表2

其中,样品与含量的对应关系如下:以df1-df3为例,其对应关系是df1的慢消化淀粉含量为58.4%、df2的慢消化淀粉含量为58.1%和df3的慢消化淀粉含量为58.6%,其它类似对应(包括下面的其它表格数据)也有着如此的顺次对应关系,不再一一列出。

由表2可见:1、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慢消化淀粉含量;2、当步骤s1-2中未使用两段式微波处理时,均导致慢消化淀粉含量有显著的降低(见d1-d6),而当未使用任何微波处理时,则慢消化淀粉含量降低非常显著(见d7-d9),这证明微波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酸解效果;3、当步骤s1-3中省略了碳酸钠时,则慢消化淀粉含量同样有着明显的降低,这证明在糊化处理时,加入碳酸钠能够起到增大慢消化淀粉含量的正面效果;4、步骤s1-4中普鲁兰酶与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能够显著影响最终的效果,当为3.5:1时能够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偏离该值越大,则慢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越明显;还可以看出,相对于3.5:1的相同偏离值,当高于3.5:1时,则慢消化淀粉含量要相应高于低于3.5:1时的含量(例如d17和d18,相对于3.5:1的偏离值相同,但d17的效果要优于d18)。

测试2:耐热稳定性的测量

分别取所制得的不同慢消化淀粉,将其加入到为其质量倍数10倍的去离子水中,在100℃下持续搅拌50分钟,然后充分过滤、完全干燥后,再次测量其中的慢消化淀粉的含量,与原来的含量进行对比,从而考察了其慢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百分比,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含量降低(%)=(热处理前的含量-热处理后的含量)/(热处理前的含量)×100%。

具体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此可见,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慢消化淀粉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其它技术手段改变时均导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当步骤s1-2中未进行任何微波处理时,以及当普鲁兰酶与葡萄糖转苷酶的质量比为4:1或3:1时,耐热性均有显著的降低。

下面提供可降低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的制备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1: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的制备

s1:根据制备例1制备得到慢消化淀粉df1;

s2:使用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制备芯材粉末,具体如下:

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按照质量比1:2:1:0.4:1:1的比例进行称量,然后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和花生均粉碎至20目,连同去皮去籽的南瓜一同加入蒸煮罐中,再加入为这五种物质总质量4倍的去离子水,搅拌下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50分钟,然后过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机三次,将所得浆液浓缩至糊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芯材粉末;

s3:使用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制备壁材基液,具体如下:

将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按照1:0.5:0.3的质量比加入到为这三种物质总质量1.8倍的去离子水中,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壁材基液

s4:使用所述芯材粉末和所述壁材基液制备包覆粉,具体如下:

将所述芯材粉末加入到所述壁材基液中(芯材粉末与壁材基液的质量比为1:1.5),再加入为所述芯材粉末1.5倍质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包覆粉

s5:使用所述包覆粉和包含淀粉阻断剂的喷涂液制备得到冲调粉,具体如下:

将淀粉阻断剂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淀粉阻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8),并充分搅拌,得到喷涂液;再将所述喷涂液均匀喷到翻滚搅拌的所述包覆粉上(喷涂液中的淀粉阻断剂与包覆粉的质量比为1:20),喷涂完后持续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完全,即得冲调粉,将其命名为f1。

实施例2: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的制备

s1:根据制备例2制备得到慢消化淀粉df2;

s2:使用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制备芯材粉末,具体如下:

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按照质量比1:2:1:0.4:1:1的比例进行称量,然后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和花生均粉碎至20目,连同去皮去籽的南瓜一同加入蒸煮罐中,再加入为这五种物质总质量5倍的去离子水,搅拌下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40分钟,然后过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机三次,将所得浆液浓缩至糊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芯材粉末;

s3:使用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制备壁材基液,具体如下:

将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按照1:0.5:0.3的质量比加入到为这三种物质总质量2.2倍的去离子水中,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壁材基液

s4:使用所述芯材粉末和所述壁材基液制备包覆粉,具体如下:

将所述芯材粉末加入到所述壁材基液中(芯材粉末与壁材基液的质量比为1:2),再加入为所述芯材粉末1.5倍质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包覆粉

s5:使用所述包覆粉和包含淀粉阻断剂的喷涂液制备得到冲调粉,具体如下:

将淀粉阻断剂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淀粉阻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2),并充分搅拌,得到喷涂液;再将所述喷涂液均匀喷到翻滚搅拌的所述包覆粉上(喷涂液中的淀粉阻断剂与包覆粉的质量比为1:30),喷涂完后持续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完全,即得冲调粉,将其命名为f2。

实施例3: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的制备

s1:根据制备例3制备得到慢消化淀粉df3;

s2:使用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制备芯材粉末,具体如下:

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花生和去皮去籽的南瓜按照质量比1:2:1:0.4:1:1的比例进行称量,然后将黑豆、燕麦、玉米、苦荞和花生均粉碎至20目,连同去皮去籽的南瓜一同加入蒸煮罐中,再加入为这五种物质总质量4.5倍的去离子水,搅拌下加热至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45分钟,然后过压力为20mpa的高压均质机三次,将所得浆液浓缩至糊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芯材粉末;

s3:使用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制备壁材基液,具体如下:

将步骤s1制得的慢消化淀粉、阿拉伯胶和果胶,按照1:0.5:0.3的质量比加入到为这三种物质总质量2倍的去离子水中,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壁材基液

s4:使用所述芯材粉末和所述壁材基液制备包覆粉,具体如下:

将所述芯材粉末加入到所述壁材基液中(芯材粉末与壁材基液的质量比为1:1.75),再加入为所述芯材粉末1.5倍质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并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120℃),得到包覆粉

s5:使用所述包覆粉和包含淀粉阻断剂的喷涂液制备得到冲调粉,具体如下:

将淀粉阻断剂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淀粉阻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并充分搅拌,得到喷涂液;再将所述喷涂液均匀喷到翻滚搅拌的所述包覆粉上(喷涂液中的淀粉阻断剂与包覆粉的质量比为1:25),喷涂完后持续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完全,即得冲调粉,将其命名为f3。

平衡血糖浓度性能测试

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icr小鼠作为实验动物(体重25±2g),具体如下分组:

空白组:只喂饲去离子水。

对照组:灌胃喂饲小麦淀粉(本发明步骤s1的原料小麦淀粉),喂饲量与小鼠体重的比为1.5g/kg,即相对于每1kg的小鼠体重,灌胃喂饲小麦淀粉1.5g。

实验1组:灌胃喂饲本发明制得的冲调粉f1,喂饲量为1.5g/kg,即相对于每1kg的小鼠体重,灌胃喂饲冲调粉f11.5g。

实验2组:灌胃喂饲本发明制得的冲调粉f2,喂饲量为1.5g/kg,即相对于每1kg的小鼠体重,灌胃喂饲冲调粉f21.5g。

实验3组:灌胃喂饲本发明制得的冲调粉f3,喂饲量为1.5g/kg,即相对于每1kg的小鼠体重,灌胃喂饲冲调粉f31.5g。

其中,上述每组的小鼠数量为10只(雌雄各半),所有的血糖测试结果均取平均值,在喂饲前测量各组的血糖初始值,并在喂饲后的不同时间分别测量此时的血糖值。结果见下表4。

表4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冲调粉可以放缓淀粉的释放与吸收,能够很好地平滑血糖水平,防止了血糖峰值的急剧升高,具有良好的平衡血糖的性能,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和高血糖人群的日常饮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减少淀粉吸收率的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慢消化淀粉的制备方法。通过特定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慢消化淀粉,结合独特的其它组份和独特的制备方法,从而可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冲调粉,所述冲调粉非常适合于高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的食用,从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