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268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炒茶机以及茶叶加工流水线。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以及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绿灌木茶树的叶子。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植茶,如“菊花茶”;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源于中国,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

茶叶的制作工序大致为:采摘、晒青、静置、摇青、杀青(炒青)、整形包揉、揉捻和焙火。其中,杀青(炒青)的本质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杀青过程还能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高温对茶香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现有的炒茶机(杀青机)有着杀青不均匀、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杀青后的茶叶品质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茶机,其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其具有上述炒茶机,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炒茶机,炒茶机包括外筒、内筒、驱动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风装置。内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放,外筒具有开放的第三端。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第二端靠近第三端。内筒的外周面与外筒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内筒与外筒共同限定加热空间。内筒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气流流通部连通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外筒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和排气部,进气部和排气部连通加热空间。驱动装置与第一端传动连接,加热装置设置于加热空间中,供风装置与进气部连接。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炒茶机,其包括外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中的内筒、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装置、对内筒加热的加热装置以及对炒茶机供风的供风装置。工作人员将新鲜茶叶从内筒开放的第二端放置内筒限定的炒茶空间中,启动驱动装置,使得内筒在外筒中转动。加热装置工作,对处于炒茶空间中的新鲜茶叶进行加热。供风装置通过设置于外筒的进风部对炒茶机供风,气流通过内筒与外筒共同限定的加热空间,进入设置于内筒外周面的气流流通部进入炒茶空间,炒茶空间内的新鲜茶叶由于风的作用,在炒茶空间内翻腾,气流最终通过设置于外筒的排气部排出。加热装置对新鲜茶叶的加热,高温破坏和钝化新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供风装置提供的气流使得新鲜茶叶在其中翻腾,且其提供的气流在加热装置的加热下,具有热量,亦加热了新鲜茶叶,并带走了新鲜茶叶由于加热蒸发的水分。通过气流的辅助,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加工,避免茶叶集中受热,加速了杀青的时间,节约了加热与驱动内筒旋转的工作时间。其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由于得到均匀的加热,以及水分有效的蒸发,使得其得到的茶叶品质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气流流通部为开设于内筒外周面的气流通孔,多个气流通孔均匀开设于内筒的外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气流流通部设置有滤网,滤网设置于气流通孔中,滤网靠近炒茶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进气部位于排气部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外筒具有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第四端封闭。进气部设置于第四端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端设置有转轴,第四端设置有轴承,转轴与轴承配合并贯穿第四端。转轴远离内筒的一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驱动装置固定于第四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加热装置为板状加热板,多个板状加热板均匀设置于加热空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加热装置为环形加热管,环形加热管设置于加热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供风装置为风机,风机固定于外筒的外壁。

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茶叶加工流水线具有上述任意一项的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炒茶机,其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其具有上述炒茶机,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炒茶机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茶叶加工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炒茶机;20-炒茶机;30-茶叶加工流水线;31-传送带;80-炒茶空间;90-加热空间;100-外筒;101-第三端;102-第四端;103-轴承;104-进气部;105-排气部;110-内筒;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转轴;114-气流流通部;120-驱动装置;130-加热装置;131-板状加热板;140-供风装置;230-加热装置;1140-气流通孔;114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1中提供的炒茶机10的具体结构。

炒茶机10旨在解决现有的炒茶机(杀青机)有着杀青不均匀、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提高茶叶的品质。

如图1所示,炒茶机10包括外筒100、内筒110、驱动装置120、加热装置130以及供风装置140。

其中,内筒110可转动地置于外筒100中,驱动装置120用于驱动内筒110在外筒100中转动,加热装置130用于加热内筒110,供风装置140用于向炒茶机10提供气流。其具体结构下午将详细描述。

请结合图1与图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内筒110的具体结构。

内筒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其中第一端111封闭,第二端112开放。外筒100具有相对的第三端101和第四端102,其中第三端101开放,第四端102封闭。

内筒110的第一端111的端面设置有转轴113,内筒110的外周面设置有气流流通部114,气流流通部114连通内筒110限定的炒茶空间80。

具体地,气流流通部114为开设与内筒110的外周面的气流通孔1140,且多个气流通孔1140均匀开设于内筒110的外周面。气流通孔1140贯穿内筒110的壁面与炒茶空间80连通。

参考图1,外筒100的第四端102的端面设置有轴承103,内筒110的转轴113与轴承103配合并贯穿第四端102的端面,第二端112靠近第三端101,实现内筒11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100中。

内筒110的外周面与外筒100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内筒110与外筒100共同限定加热空间90。

外筒100的外壁设置有进气部104和排气部105,进气部104与排气部105连通加热空间90。相对与地面,进气部104位于排气部105的下方。具体地,进气部104设置于第四端102的端面。

如图1,炒茶机10中的驱动装置120为转动电机,其固定于第四端102,输出轴与内筒110的转轴113远离内筒110的一端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120驱动内筒110绕转轴113转动。

加热装置130设置于加热空间90中,其外接电源,为内筒110加热。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炒茶机1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加热装置130为板状加热板131,多个板状加热板131绕内筒110的轴线均匀设置于加热空间90中。

供风装置140为风机,其固定于第四端102的端面,其与进气部104连接,为加热空间90与炒茶空间80供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4为图1中Ⅳ处的放大图。

气流流通部114设置有滤网1141,滤网1141设置于气流通孔1140中,且滤网1141靠近炒茶空间80,其避免了茶叶从气流流通部114漏出。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炒茶机10,其包括外筒10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100中的内筒110、驱动内筒110转动的驱动装置120、对内筒110加热的加热装置130以及对炒茶机10供风的供风装置140。工作人员将新鲜茶叶从内筒110开放的第二端112放置内筒110限定的炒茶空间80中,启动驱动装置120,使得内筒110在外筒100中转动。加热装置130工作,对处于炒茶空间80中的新鲜茶叶进行加热。供风装置140通过设置于外筒100的进气部104对炒茶机10供风,气流通过内筒110与外筒100共同限定的加热空间90,进入设置于内筒110外周面的气流流通部114进入炒茶空间80,炒茶空间80内的新鲜茶叶由于风的作用,在炒茶空间80内翻腾,气流最终通过设置于外筒100的排气部105排出。加热装置130对新鲜茶叶的加热,高温破坏和钝化新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供风装置140提供的气流使得新鲜茶叶在其中翻腾,且其提供的气流在加热装置130的加热下,具有热量,亦加热了新鲜茶叶,并带走了新鲜茶叶由于加热蒸发的水分。通过气流的辅助,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加工,避免茶叶集中受热,加速了杀青的时间,节约了加热与驱动内筒110旋转的工作时间。其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由于得到均匀的加热,以及水分有效的蒸发,使得其得到的茶叶品质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炒茶机20的具体结构。炒茶机20与炒茶机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炒茶机20中的加热装置230与炒茶机10中的加热装置130不同:加热装置230为环形加热管,其设置于加热空间90中。为了便于气流的流通,在排气部105对应处,加热装置230开设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了加热空间90与排气部105。加热装置230的作用在于:能均匀地加热内筒110,提高杀青的效果。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茶叶加工流水线30的具体结构。

茶叶加工流水线30包括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炒茶机10以及传送带31。

将炒茶机10加工好的茶叶通过传送带31传输进下一工序,对茶叶进行加工。

茶叶加工流水线30能有效地对新鲜茶叶进行杀青工序,且杀青均匀,节约了能源。杀青后的茶叶品质好。

需要说明的是,炒茶机10可用炒茶机20代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