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63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圆形馅饼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馅饼进行压制,使馅饼成型。如附图2所示,压面装置包括模具32以及压面传送带33,压面传送带33具有一定的松弛度,馅饼的胚料在压面传送带33上进行传送,运动到模具32处;模具32分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模具321和下模具322,上模具321位于压面传送带33的上方,在气缸323驱动下上模具321可抵触压面传送带33上胚料所在的一面;与之相对,下模具322位于压面传送带33之下与上模具321相对的位置处,同样通过气缸323驱动来带动下模具322向上抬起,带动压面传送带33抬起,与上模具321压合,使得胚料上端的皮料完成封口,胚料压合成型为完整的馅饼。

然而由于胚料在被传送时可能存在传送带振动的情况,导致还未成熟的胚料四周侧壁发生细微的变形,馅料的四周不够光滑和圆整,压制出的馅饼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其优点是能够使馅饼在压制前其侧壁变得光滑和圆整,成型更好,从而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包括压面传送带,所述压面传送带上设有主动限位辊与从动限位辊,所述主动限位辊与所述从动限位辊的圆周侧面之间构成定型通道,还设有驱动所述主动限位辊与所述从动限位辊相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胚料从定型通道通过时,胚料的侧面分别与主动限位辊以及从动限位辊的侧面接触,利用主动限位辊与从动限位辊的相向转动来对胚料的圆周侧面进行轻微地挤压和向前传送,在边传送边挤压的过程中胚料的圆周侧面变得更加光滑和圆整,成型地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限位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限位辊之间均轴向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轮轴转动,带动主动限位辊以及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在转动时带动从动限位辊相对主动限位辊反向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胚料从定型通道通过时,利用主动限位辊与从动限位辊对胚料边传送边进行挤压,使胚料的圆周侧面变得更加光滑和圆整,成型地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的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切割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出料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皮馅包馅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间歇传动机构以及软质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8中C出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铺粉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压面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定型通道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印花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码盘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换向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转盘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增列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E处的放大图;

图20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烘烤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1中F处的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包馅装置;21、储料筒;211、进料口;212、出料口;213、出料管;2131、第一开口;2132、第二开口;2133、第三开口;2134、法兰盘;2135、凸缘;2136、集料盒;21361、挂接部;21362、托盘部;22、皮馅包馅组件;221、皮料管;222、馅料管;223、皮料流动腔;224、皮料嘴;225、馅料嘴;23、切断组件;231、上切断刀;232、下切断刀;233、第一驱动缸;234、第二驱动缸;24、胚料传送带;25、间歇传动机构;251、主动带轮;2511、齿槽;252、从动带轮;253、驱动轮;2531、转轴;2532、拨齿;254、托带气缸;255、托料板;2551、软质层;256、支撑块;257、复位弹簧;26、铺粉组件;261、干粉筒;2611、入粉口;2612、落粉口;262、粉盒;2621、撒粉口;2622、过滤板;2623、固定板;263、阀板;264、辊子;2641、隔板;2642、粉槽;265、低速电机;3、压面装置;31、限位导入机构;311、主动限位辊;312、从动限位辊;313、驱动齿轮;314、从动齿轮;315、定型通道;316、驱动电机;32、模具;321、上模具;322、下模具;323、气缸;33、压面传送带;34、滚轮;341、主动滚轮;342、从动滚轮;4、印花装置;41、印花传送带;42、颜料盒;43、印花机构;431、旋转马达;432、执行气缸;433、印花板;434、连接杆;435、连杆;436、印花模具;437、连接板;5、码盘装置;51、码盘传送带;52、定位机构;521、滑板;5211、水平段;5212、倾斜段;522、控制气缸;6、换向装置;61、换向传送带;62、转盘;621、插接孔;622、插槽;63、转动马达;631、转动轴;64、第一升降气缸;7、增列装置;71、传动板;72、第二升降气缸;73、转动链条;8、烘烤装置;81、烘烤传送带;82、烘烤箱;83、传送链条;831、左右抬板;84、架体;841、拨动传送带;842、拨动板;9、烤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圆形馅饼生产线,如图1中所示,按照物料传递的顺序其依次包括包馅装置2、压面装置3、印花装置4、码盘装置5、增列装置7、烘烤装置8,以及对物料进行传送的传动带,和必要位置之间的换向装置6,上述装置均安装固定在机架1上。

如图3、4和5所示,包馅装置2包括两个储料筒21、连接于两个储料筒21之间的皮馅包馅组件22、切断组件23、将切好的胚料输出的胚料传送带24,以及向胚料传送带24上铺布干面的铺粉组件26。

两个储料筒21内分别装有皮料和馅料,两个储料筒21呈上下贯通筒状设置,顶部为进料口211、底部为出料口212,且进料口211大于出料口212,出料口212上连接有出料管213,出料管213具有三个方向的开口:第一开口2131与出料口212连通、第二开口2132朝向两个储料筒21之间的区域、第三开口2133朝向操作者的方向。出料管213通过第一开口2131外的法兰盘2134与储料筒21的下端连接固定,储料筒21内搅拌均匀的物料在自重作用下自出料口212落入第一开口2131;第二开口2132与皮馅包馅组件22之间连接有绞龙,以将第一开口2131内落入的物料沿水平方向挤出第二开口2132,皮料与馅料最终进入皮馅包馅组件22内;第三开口2133小于第二开口2132,物料在行经第三开口2133时,有部分物料自第三开口2133排出,其余大部分物料进入第二开口2132并最终被挤入皮馅包馅组件22内。

如图5所示,出料管213上于第三开口2133外设置有一圈凸缘2135,凸缘2135上设置有集料盒2136。集料盒2136包括挂接至凸缘2135外的挂接部21361,以及固设于挂接部21361底部并水平相前延伸的托盘部21362,托盘部21362的底与凸缘2135底部相切,自第三开口2133挤出的物料落入托盘部21362内,可以通过提取托盘部21362上的物料来检验储料筒21内物料的搅拌均匀程度,并且,在生产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观察两个储料筒21对应的第三开口2133出料速度,初步判断两个绞龙的挤出速度,以判断进入皮馅包馅组件22内的物料是按照预设比例传输的,从而满足共挤式包馅过程对于物料的输出速度需求,使皮料能够正好包住馅料,组成一个完整的馅饼。

如图6所示,皮馅包馅组件22包括内外嵌套设置的皮料管221和馅料管222,其中:皮料管221在外、馅料管222在内,在皮料管221内壁与馅料管222外壁之间形成皮料流动腔223。皮料管221和馅料管222的上端共同封闭,下端收窄分别形成皮料嘴224和馅料嘴225,并且,为了保证皮料完全包覆馅料,皮料嘴224略低于馅料嘴225,皮料的挤出速度稍快于馅料的速度,以使皮料先于馅料挤出,从而在形成馅饼时在馅料的下方形成有皮料的多余部分,并且馅料嘴225正对挤出的皮料中心,在从皮馅包馅组件22流出的过程中,皮料形成对馅料四周的包覆。

如图3和图4所示,切断组件23设置在皮料嘴224和馅料嘴225的下方,其包括上切断刀231、下切段刀232以及驱动两切断刀相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缸233和第二驱动缸234,并且,第一驱动缸233和第二驱动缸234在推出切断刀的行程终点处,上下切断刀重叠,上切断刀231和下切断刀232一上一下相互贴合,在切断时,上下切断刀相对运动,从两个方向切断,以适应皮料较粘的情况。切断时位于馅料下方的皮料多余部分在切断组件23的带动下会有自动进行收口的动作,从而在馅料的底部形成对馅料的承接,构成馅饼的底面,完成胚料的制作。

如图7、8和9所示,胚料传送带24经过切断组件23正下方、胚料下落的位置,以承接包馅后的胚料并将其传递至下一环节。胚料传送带24具有一定的松弛性,胚料传送带24通过间歇传动机构25进行传动,间歇传动机构25包括两个带轮,胚料传送带24绕设在两个带轮上,其中:位于皮料下落点上游的带轮为主动带轮251;靠近压面装置3设置的为从动带轮252。

主动带轮251的外圈驱动胚料传动带24、内圈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2511,并且,在主动带轮251内、与主动带轮251的回转轴2531线偏心的位置处设置有一驱动轮253,驱动轮253的转轴2531回转支撑于机架1上的固定位置,驱动轮253的外圈上设置有与齿槽2511适配的拨齿2532,驱动轮253的转轴2531上连接电机,电机带动驱动轮253转动,驱动轮253外圆周上的拨齿2532间歇性进入齿槽2511,拨动主动带轮251间歇性转动。

胚料传送带24靠近皮馅包馅组件22的带体下方、正对于皮馅包馅机构的胚料下落位置处设置有一托带气缸254,托带气缸254连接有与胚料传送带24平行的托料板255,托料板255的上表面固定于软质层2551,软质层2551为橡胶;当胚料下落时,托带气缸254向上托举托料板255,托料板255抬动胚料传送带24,使胚料传送带24靠近胚料,让胚料可以较为平稳地掉落在胚料传送带24上。为了使胚料传送带24被上抬之时,主动带轮251不受驱动轮253的拨动而旋转,主动带轮251的外壁滑动接触有一支撑块256,支撑块256为弧形块,主动带轮251的外壁与弧形块的弧面重合,主动带轮251在弧形块上滑动,同时弧形块对主动带轮251起到支撑的作用,弧形块与机架1之间固定压缩有一复位弹簧257,当托带气缸254向上托举胚料传送带24时,由于胚料传送带24向上张紧,带动主动带轮251向靠近从动带轮252的方向滑动,主动带轮251通过弧形块对复位弹簧257进行压缩,此时齿槽2511随主动带轮251一起向从动带轮252的方向移动,而拨齿2532位置不变,齿槽2511与拨齿2532之间发生脱离,驱动轮253带动拨齿2532发生空转,不再驱动主动轮转动,从而保持胚料传送带24静止。

托带气缸254处于缩回状态时,复位弹簧257的弹性力带动弧形块复位,弧形块将主动带轮251向远离从动带轮252的方向挤压,使齿槽2511重新与拨齿2532发生啮合,从而使主动带轮251在驱动轮253的驱动下重新转动,使胚料传送带24重新传送,将胚料向下一环节传递;应当指出的是,主动带轮251内圈的齿槽2511数量依据胚料挤出的频率设计,使得在托带气缸254两次伸出动作的间隙,拨齿2532驱动主动带轮251转动一次,从而使上一次托带气缸254动作所接下的胚料向下一环节传递。

如图7和图10所示,铺粉组件26设置在胚料传送带24上靠近主动带轮251的一端,铺粉组件26固设在机架1上,包括位于胚料传送带24上方的干粉筒261,干粉筒261的顶部为入粉口2611、底部为落粉口2612,落粉口2612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成扁口形状,落粉口2612下端固定有粉盒262,粉盒262的上端与落粉口2612连通,在粉盒262上滑动设置有控制落粉口2612大小的阀板263;在粉盒262内腔设置有转动的辊子264,辊子264伸出粉盒262的一端连接低速电机265,辊子264上设置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布的隔板2641,相邻隔板2641之间形成尺寸相同的粉槽2642,粉盒262上朝向胚料传送带24的位置上设置有撒粉口2621,撒粉口2621下端设有过滤板2622,过滤板2622位硬质材料制成。撒粉口2621上固定有若干固定板2623,固定板2623一一插入粉槽2642内;辊子264转动时带动隔板2641转动,面粉在粉槽2642内转动,固定板2623可以在粉槽2642内对面粉起到搅拌的作用;变细后的面粉通过过滤板2622被均匀地撒出。

隔板2641沿辊子264径向的间隔应当尽量小、辊子264上的隔板2641尽量多,以使撒粉口2621一次撒出的面粉薄厚适中。

如图1和图11所示,胚料传送带24的从动带轮252一侧连接压面装置 3。压面装置 3包括限位导入机构31、模具32以及压面传送带33。

如图11和图12所示,压面传送带33与胚料传送带24连接,对胚料进行传送,限位导入机构31设置在压面传送带33靠近胚料传动带的一侧,包括一主动限位辊311与一从动限位辊312,主动限位辊311与从动限位辊312上端分别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313和从动齿轮314,驱动齿轮313通过固定在机架1上的驱动电机316驱动转动,主动限位辊311与从动限位辊312的圆周侧面之间构成了胚料的定型通道315,通过主动限位辊311与从动限位辊312相向转动来对胚料的圆周侧面进行挤压,使胚料的圆周侧面变得更加圆滑,成型地更好。

模具32分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模具321和下模具322,上模具321位于压面传送带33的上方,在气缸323驱动下上模具321可抵触压面传送带33上胚料所在的一面;与之相对,下模具322位于压面传送带33之下与上模具321相对的位置处,同样通过气缸323驱动来带动下模具322向上抬起,带动压面传送带33抬起,与上模具321压合,使得胚料上端的皮料完成封口,胚料压合成型为完整的馅饼。

压面传送带33张紧在滚轮34上,滚轮34分为主动滚轮341以及从动滚轮342,压面传送带33的传送为间隙式传送,当模具32扣压胚料时,控制压面传送带33的主动滚轮341停止转动,从而使压面传送带33静止,直至模具32压合完成并上下模具分离时,主动滚轮341重新滚动,带动压面传送带33继续向前输送胚料。

如图1和图13所示,印花装置4包括印花传送带41、印花机构43和颜料盒42,印花传送带41与压面传送带33连接,印花机构43包括旋转马达431、执行气缸432以及印花板433,旋转马达431通过连接杆434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旋转马达431的输出轴朝下并与执行气缸432连接,执行气缸432的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在印花板433的中心位置,印花板433为一长直板,印花板433的两端关于印花板433中心对称固定有朝下的连杆435,连杆435下端均固定有相同的印花模具436,印花模具436朝向印花输送带的上表面。

颜料盒42固定在连接板437上,连接板437通过机架1进行连接,颜料盒42朝上敞口设置,印花板433一端固定的印花模具436正好位于颜料盒42的上方,当执行气缸432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时,印花板433向下运动,带动印花模具436向下进入颜料盒42内沾附颜料,然后通过旋转马达431驱动执行气缸432与印花板433一起关于印花板433的中心转动,带动印花板433一端沾有颜料的印花模具436转动至印花传动带的上方,并且印花模具436正好位于馅饼的正上方,而印花板433另一端的印花模具436则正好位于颜料盒42的上方,此时执行气缸432的活塞杆重复向下伸出,印花板433两端的印花模具436同时向下运动,一印花模具436与馅饼上表面接触,对馅饼进行印花,另一印花模具436进入颜料盒42内沾附颜料,如此重复运动,保持一个印花模具436印花,另一印花模具436沾附颜料的状态,时刻不停地对印花传送带41上的一个个馅饼表面进行印花。颜料盒42中的颜料为可食用色素。

如图1、14和15所示,码盘装置5包括码盘传送带51、定位机构52以及间歇传动机构25,间歇传动机构25与包馅装置2中的一样,都设有一主动带轮251,主动带轮251的内圈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齿槽2511,并且,在主动带轮251内、与主动带轮251的回转轴2531线偏心的位置处设置有一驱动轮253,驱动轮253的转轴2531回转支撑于机架1上的固定位置,驱动轮253的外圈上设置有与齿槽2511适配的拨齿2532,驱动轮253的转轴2531上连接电机(图中未画出),电机带动驱动轮253转动,驱动轮253外圆周上的拨齿2532间歇性进入齿槽2511,拨动主动带轮251间歇性转动。

在主动带轮251的外壁同样抵触有弧形块,弧形块连接有复位弹簧257,当滑板521向烤盘9的方向运动时,扯动码盘传送带51,带动主动带轮251朝向从动带轮252的方向运动,使拨齿2532进入齿槽2511,复位弹簧257被压缩,主动带轮251带动码盘传送带51转动,对馅饼进行传递;当滑板521停止和回程时,滑板521不再向烤盘9方向扯动码盘传送带51,复位弹簧257通过弹性力进行复位,将主动带轮251推回远离从动带轮252的方向,使齿槽2511与拨齿2532脱离,主动带轮251不再转动,滑板521上的馅饼沿着倾斜段5212下滑至烤盘9内。

而码盘装置5中的间歇传动机构25与包馅装置2相比其不同点在于:从动带轮252固定不转,码盘传送带51为一不封闭传送带,码盘传送带51的一端在间歇传动机构25的主动带轮251上绕设有足够多的圈数,以保证码盘传送带51不会从主动带轮251上发生脱离,另一端则固定在从动带轮252上,并通过张紧轮进行张紧。

定位机构52包括滑板521和控制气缸522,滑板521包括水平段5211与倾斜段5212,控制气缸522固定在机架1上并且可驱动滑板521在与码盘传送带51传送的平行方向上进行滑动,码盘传送带51绕设在滑板521上,随着滑板521的运动,码盘传送带51被拉长,码盘传送带51绕设在主动带轮251上的长度会变短。控制气缸522带动滑板521运动至最远处,使滑板521倾斜段5212的下端与准备承接馅饼的烤盘9的接触,此时控制气缸522保持静止,码盘传送带51也不再转动,滑板521水平段5211边缘的馅饼会沿着滑板521倾斜段5212向下滑动到烤盘9内的摆放位置上;然后控制气缸522进行回程,在控制气缸522回程的过程中码盘传送带51继续转动,使下一个馅饼被传送到滑板521水平段5211的边缘上,控制气缸522回程至烤盘9内下一个摆放位置时,控制气缸522继续保持静止,使馅饼落入下一个摆放位置上,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将一排馅饼都摆放在烤盘9上,此时通过烤盘9传送带控制烤盘9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使接下来的馅饼另起一排进行摆放,直到将烤盘9全部摆满为止。

如图1、16和17所示,换向装置6包括换向传送带61、转盘62、转动马达63和4个第一升降气缸64,转盘62位于传送带的中央并且转盘62的上表面略低于传送带,转盘62的转动马达63与第一升降气缸64均设置在转盘62的下端,转盘62下端的中心设有插接孔621,转动马达63的转动轴631与插接孔621插接,并且转动马达63的转动轴631与插接孔621始终不发生脱离,4个第一升降气缸64圆周阵列分布在转盘62的下端,并且第一升降气缸64的活塞杆与转盘62下端相应位置的插槽622插接。当需要对烤盘9进行换向时,第一升降气缸64活塞杆向上伸出,驱动转盘62上升并使转盘62与换向传送带61上的烤盘9下表面接触,烤盘9继续上升并脱离换向传送带61,此时转动马达63驱动转盘62旋转,带动转盘62上的烤盘9转动,进行换向;然后旋转马达431停止转动,第一升降气缸64的活塞杆向下收缩,利用转盘62带动烤盘9下降,将烤盘9重新放置在换向传送带61上,转盘62则继续向下运动与烤盘9脱离,烤盘9在换向传送带61的驱动下继续向前运动。

如图1、18和19所示,增列装置7包括两个并列放置的传动板71,其中第一个传动板71与换向传送带61向连接,传动板71的高度略低于换向传送带61的高度。两个传动板71的下端均连接有驱动传动板71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723,在与传动板71传动相垂直的方向上设有转动链条73,转动链条73的高度与换向传送带61高度相同,当烤盘9从换向传送带61上运动至转动链条73上时,转动链条73带动烤盘9水平运动至第二个传动板71的上方,紧接着的下一个烤盘9则位于第一个传动板71的上方,此时两个传动板71上方均有烤盘9,然后第二升降气缸723带动两个传动板71同时上升,使两个传动板71分别与两个烤盘9下表面接触,将两个烤盘9作为一列同时传送至下一道工序。

如图1、20和21所示,烘烤装置8包括与两个传动板71分别连接的烘烤传送带81,烘烤传送带81将两个烤盘9同时传送至两个并列的烘烤箱82内,烘烤箱82内设有循环传送的传送链条83,传送链条83上均匀设有依次对应的左右抬板831,烤盘9进入烘烤箱82内后,左右抬板831分别与烤盘9底部接触,在传送链条83转动时将烤盘9抬起,带动烤盘9上升,在烤盘9上升的过程中利用烘烤箱82的内壁对烤盘9传热,对烤盘9内的馅饼进行烘烤。

传送链条83的循环转动路径为矩形,在烘烤箱82的顶部传送链条83保持水平,并且设有两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左右抬板831,在烘烤箱82顶部通过架体84固定有拨动传送带841,拨动传送带841带体外侧固定有拨动板842,拨动传送带841带动拨动板842转动时,拨动板842与一对左右抬板831上的烤盘9接触,拨动烤盘9的侧壁,将烤盘9从一对左右抬板831拨动到水平的另一对左右抬板831上,另一对左右抬板831载着烤盘9向下转动至烘烤箱82的底部,完成烘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