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911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压面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面装置中,为了达到均匀厚度的面皮,需要在压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压辊的升降调节装置,然后由人工根据需要在两端分别进行调整。然而,若调两侧的不一致,则会使得面皮一边厚,一边薄,进而达不到需要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制作、方便调整、调整的精度高进而达到使得面皮薄厚均匀一致的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包括左支撑体、右支撑体、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下压辊两者可转动的设置在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上压辊设置在下压辊的上方,上压辊的两端部设置有调节丝杆;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还设置有蜗杆,蜗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调节丝杆上设置有蜗轮,蜗杆通过蜗轮连接调节丝杆,调节丝杆通过旋转控制上压辊的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蜗杆包括左蜗杆和右蜗杆,两者呈一字形设置,左蜗杆和右蜗杆的相邻处对应为左套接端、右套接端,左套接端和右套接端外部套置有连接套管,左套接端和右套接端为棱形体,连接套管的内部形状与之对应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套接端,其横截面小于左蜗杆的横截面;所述右套接端,其横截面小于右蜗杆的横截面;连接套管与左套接端套叠部分的内口横截面小于左蜗杆的横截面,连接套管与右套接端套叠处设置有移动腔,移动腔内设置有弹簧,移动腔的长度大于左套接端的长度,移动腔的横截面大于右蜗杆的横截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在上压辊的两端与左支撑体、右支撑体交汇处设置分别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滑块,上压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滑块,滑块下方设置有弹性装置,调节丝杆设置于滑块上方,调节丝杆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卡槽处还设置有支座,支座位于滑块上方,调节丝杆纵穿支座,蜗杆横穿支座,蜗轮设置在支座内部,支座内部、蜗轮的上方设置有压力轴承,压力轴承与蜗轮之间设置有上隔套,蜗轮下部、支座外侧设置有开孔压盖,开孔压盖和蜗轮之间设置有下隔套,调节丝杆依次贯穿压力轴承、上隔套、蜗轮、下隔套和开孔压盖。

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在左支撑体和右支撑体之间还设置有蜗杆,蜗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调节丝杆上设置有蜗轮,蜗杆通过蜗轮连接调节丝杆,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手柄能够同时调节左右两侧的调节丝杆,使得调节丝杆同步调节,达到使得上压辊两端达到同样的调整距离,进而确保调节的精度;2、呈一字形设置左蜗杆和右蜗杆,左套接端和右套接端为棱形体,连接套管的内部形状与之对应匹配,使得通过调整连接套管,使得左右蜗杆能够达到相互分离或相互连接一致运动状态,进而根据需要能够方便调整上压辊两端位置的高度;所述左套接端,其横截面小于左蜗杆的横截面;所述右套接端,其横截面小于右蜗杆的横截面;连接套管与左套接端套叠部分的内口横截面小于左蜗杆的横截面,连接套管与右套接端套叠处设置有移动腔,移动腔内设置有弹簧,移动腔的长度大于左套接端的长度,移动腔的横截面大于右蜗杆的横截面,这种设置使得连接套管能够方便开合,便于操作;3、在上压辊的两端与左支撑体、右支撑体交汇处设置分别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滑块,上压辊的一端转动连接滑块,滑块下方设置有弹性装置,调节丝杆设置于滑块上方,调节丝杆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压板,这样便于操作,提高了操作的轻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2是图1局部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局部剖切);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支座、蜗轮、上、下隔套、压力轴承);

图5是图1连接套管的纵剖图;

图6是图1蜗杆的结构示意图(去除连接套管后)。

图中标号说明:1、左支撑体;2、右支撑体;3、下压辊;4、上压辊;5调节丝杆;6、左蜗杆;601、左套接端;7、右蜗杆;701、右套接端;8、连接套管;801、移动腔;9、调节手柄;10、支座;11、卡槽;12、滑块;13、弹性装置;14、压板;15、压力轴承;16、上隔套;17、下隔套;18、开孔压盖;19、弹簧;20、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至附图6,压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包括左支撑体1、右支撑体2、下压辊3和上压辊4,上压辊4、下压辊3两者可转动的设置在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之间,上压辊4设置在下压辊3的上方,上压辊4的两端部设置有调节丝杆5;左支撑体1和右支撑体2之间还设置有蜗杆,蜗杆可设计左蜗杆6和右蜗杆7构成,两者呈一字形设置,左蜗杆6和右蜗杆7的相邻处对应为左套接端601、右套接端701,左套接端601和右套接端701外部套置有连接套管8,左套接端601和右套接端701为棱形体,具体可以设置为三棱形、四棱形、六棱形等,连接套管8的内部形状与之对应匹配,也就是三棱形、四棱形、六棱形的内腔,这样连接套管8能够左右滑动,左、右蜗杆又能在连接套管8的辖制下作共同转动。左套接端601,其横截面小于左蜗杆6的横截面,右套接端701横截面小于右蜗杆7的横截面;连接套管8与左套接端601套叠部分的内口横截面小于左蜗杆6的横截面,这样能够阻挡连接套管8进一步的向左移动。连接套管8与右套接端701套叠处设置有移动腔801,移动腔801内设置有弹簧19,移动腔801的长度大于左套接端601的长度,移动腔801的横截面大于右蜗杆7的横截面,这样向右移动连接套管8时,可以中断左、右蜗杆连接传动。蜗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柄9,调节丝杆5上设置有蜗轮20,蜗杆通过蜗轮20连接调节丝杆5,调节丝杆5通过旋转控制上压辊4的升降,如在上压辊4两端设置螺帽,螺帽与调节丝杆5相螺接。

使用时,先进行初步调试,将连接套管8向右拨动,使得连接套管8与左套接端601分离,此时可以分别调整调整左右两侧的调节丝杆5,进而能够使得左右两端的调节丝杆5带动上压辊4的两端进行调整,当上压辊4与下压辊3之间的间隙均匀一致时,便可以回拨连接套管8,如连接套管8内设置弹簧19时,连接套管8可以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初始状态,并有左蜗杆6阻挡连接套管8过渡移动,连接套管8同时套接左套接端601和右套接端701,菱形体的匹配,使得左蜗杆6和右蜗杆7进行旋转时能够连接传动,如需再要调整上压辊4和下压辊3之间间隙距离,则直接调整调节手柄9即可,可使得上压辊4的两端同时同距离进行调节,达到调整精准度的要求,使得上下压辊之间的间隙保持等距,进而能够达到使得辊压出的面皮均匀一致。

实施例二

在上压辊4的两端与左支撑体1、右支撑体2交汇处设置分别有卡槽11,卡槽内设置有滑块12,滑块12可在卡槽11内上下滑动,上压辊4的一端转动连接滑块12,滑块12下方设置有弹性装置13,弹性装置13能够对滑块12产生向上的推力,调节丝杆5设置于滑块12上方,调节丝杆5与滑块12之间设置有压板14。在卡槽11处还设置有支座10,支座10位于滑块12上方,调节丝杆5纵穿支座10,蜗杆横穿支座10,在调节丝杆5和蜗杆的纵横交汇处为蜗轮20,蜗轮20设置在支座10内部,支座10内部、蜗轮20的上方设置有压力轴承15,压力轴承15与蜗轮20之间设置有上隔套16,蜗轮20下部、支座10外侧设置有开孔压盖18,开孔压盖18和蜗轮20之间设置有下隔套17,调节丝杆5依次贯穿压力轴承15、上隔套16、蜗轮20、下隔套17和开孔压盖18。蜗轮20由蜗杆带动,蜗轮20驱动调节丝杆5旋转,这种旋转传动在支座10内交换完成,配合压力轴承15、上隔套16和下隔套,能够实现调节调距交换精准、稳固、耐用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