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207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一直喜欢的饮品,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上以茶为饮品的饮料越来越多。所以,对原材料茶叶的需求也在增加。一般茶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理条、做形、提毫、烘干及精选等流程。烘干过程中,茶叶会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其茶色、香、味、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烘干是各类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

传统的茶叶烘干依靠手工在烘干炉斗或电热锅内完成,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卫生条件差,劳动力成本高;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多数烘干机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多数干燥设备的烘干效果一般,烘干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烘干效果显著的茶叶烘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电机、电机支撑架、联轴器、轴承座、壳体、转轴、进风管、鼓风机和加热器,电机支撑架和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电机放置于电机支撑架上,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转轴的一端,转轴固定在轴承座上且穿过壳体的中心轴,壳体的底部联通进风管,进风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加热器和鼓风机,壳体内部的转轴上设置搅拌棒,壳体上设置温度感应器和进出料口,进出料口由卡槽和卡门组成,卡槽固定在壳体上,卡门设置在卡槽内,卡门的一端设置定位板,卡门上设置手把,卡槽、卡门和手把形成了可以手动控制的进出料口。

优选地,搅拌棒交叉分布在转轴上,搅拌棒的数量为6-1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烘干效果高;通过电机带动转轴上的搅拌棒转动,使茶叶在烘干的过程中充分抛散,增加透气性的同时避免茶叶受热不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电机2、电机支撑架3、联轴器4、轴承座5、壳体6、转轴7、进风管8、鼓风机9、加热器10、搅拌棒11、温度感应器12、进出料口13、卡槽131、卡门132、定位板133、手把1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包括机架1、电机2、电机支撑架3、联轴器4、轴承座5、壳体6、转轴7、进风管8、鼓风机9和加热器10,电机支撑架3和轴承座5固定在机架1上,电机2放置于电机支撑架3上,电机2通过联轴器4连接转轴7的一端,转轴7固定在轴承座5上且穿过壳体6的中心轴,为了使茶叶受热均匀,根据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的原理,在壳体6的底部联通进风管8,进风管8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加热器10和鼓风机9,壳体6内部的转轴7上设置搅拌棒11,为了使搅拌更加充分,搅拌棒11交叉分布在转轴7上,搅拌棒11的数量为6-14个;

壳体6上设置温度感应器12和进出料口13,进出料口13由卡槽131和卡门132组成,卡槽131固定在壳体1上,卡门132设置在卡槽131内,卡门132的一端设置定位板133,当需要关闭卡门132时,定位板133刚好可以卡在壳体的一侧,卡门132上设置手把134,卡槽131、卡门132和手把134形成了可以手动控制的进出料口13。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