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肉肠专用水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8443发布日期:2018-12-28 18:5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肉肠专用水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涉及鱼肉肠加工,尤其是一种鱼肉肠专用水煮机。



背景技术:

鱼肉肠加工中,鱼糜通过挤出机挤到长4米左右人工肠衣中,然后封住肠衣前后端,对整个肉肠进行水煮,煮熟后需要切分成小段。现有技术中鱼肉肠水煮是将多根长4米左右的肉肠直接放入到水槽中,水槽中的水利用底部通入的高温水蒸气加热从而将鱼肉肠煮熟,在实际工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水煮过程中,由于每根鱼肉肠的长度较长,人工需要不断搅拌水和鱼肉肠,来保证鱼肉肠受热均匀,保持口感,但是这种水煮方式效率低下,每次煮的鱼肉肠不能太多,否则不易搅动;

2、鱼肉肠煮熟后每次捞出时,多根鱼肉肠容易互相缠绕,需要多人进行梳理,偶尔会有破损的问题发生,影响鱼肉肠的品质;

3、水煮工人需通过经验判断和把握合适的水煮时间,对工人经验要求度高,不易控制,人力成本高,影响鱼肉肠蒸煮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有效提高鱼肉肠蒸煮效率,避免多根鱼肉肠在水煮过程中相互缠绕现象的发生,无需人工操作、无需搅拌,节省人力成本的鱼肉肠专用水煮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鱼肉肠专用水煮机,包括整体框架、驱动机构、水煮台及水煮槽,所述的整体框架包括横梁、竖梁及中部支撑架,若干根横梁及竖梁围成框架结构,所述中部支撑架焊接在框架结构的中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整体框架的顶部,在整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水煮槽,所述水煮台通过驱动机构吊装在整体框架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上部,且可移动下降至所述水煮台内,在水煮台上放置有若干个肠体装载托盘。

而且,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主动轴、主动轮、固定轴、从动轮及钢丝绳,所述主动轴两端固定在整体框架的两根上横梁之间,两根固定轴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主动轴的两侧,固定在整体框架的两根上横梁之间,在所述主动轴上通过键同轴固定有两个主动轮,在每个所述固定轴上通过键同轴对应固定有两个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均开设有凹槽,多股所述的钢丝绳通过对应的凹槽缠绕过对应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钢丝绳的活动端通过从动轮限位引导向下悬挂所述的水煮台。

而且,所述电机减速机和主动轴通过键固定为一体,从动轮和固定轴通过轴承铰接,使得从动轮可沿固定轴的轴线旋转。

而且,所述的水煮台为框架平台结构,主要包括工作台、固定架、密封盖及导轮,所述的固定架焊接在所述工作台上,在固定架的顶端焊接有密封盖,所述钢丝绳的活动端缠绕固定在水煮台的密封盖上。

而且,在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开设有一个防止水蒸气溢出的排气孔,可与外接排风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导轮,导轮外延与整体框架的竖梁相切,在所述工作台的中央设置有网孔板。

而且,所述的水煮槽为长方体开口槽,主要包括外壳体和水蒸气管道,所述的外壳体的底部焊接在所述整体框架的下横梁上,在所述壳体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水蒸气管道。

而且,所述的外壳体包括水槽外壁、水槽内壁及保温材料层,保温材料层填充在水槽外壁和水槽内壁之间,在所述的水槽内壁上设置有水封凹槽,凹槽内充满水,当水煮台的密封盖向下移动到水煮槽时,密封盖的侧壁伸入所述的水封凹槽中。

而且,在所述中部支架的前端设置有侧边平台,该侧边平台为框架平台结构,主要包括平台和斜撑,该斜撑一端铰装在所述平台的下底面,另一端铰装在整体框架的竖梁上,所述的肠体装载托盘可以通过侧边平台转运。

而且,在所述整体框架的竖梁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该位移传感器通过外接电控箱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水煮机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整体框架的顶部,水煮台通过该驱动机构吊装在整体框架的中部,可移动下降至所述水煮台内,在水煮台上放置有若干个肠体装载托盘,通过机械化操作完成鱼肉肠的蒸煮,无需人工操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本水煮机的驱动机构通过电机减速机、主动轴、主动轮、固定轴、从动轮及钢丝绳的配合完成水煮台的上升及下降,稳定性强,通过位移传感器控制水煮台的上升和下降,高效智能。

3、本水煮机的水煮台的密封盖顶部开设有一个排气孔,防止水蒸气溢出,可与外接排风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导轮,导轮外延与整体框架的竖梁相切,从而限制水煮台前后左右位置移动,只能上下移动,在工作台上上放置有若干个肠体装载托盘,只需将鱼肉肠放置在肠体装载托盘中,避免鱼肉肠缠绕,无需人工搅拌,节省人力成本。

4、本水煮机的水煮槽的内壁上设置水封凹槽,凹槽内充满水,当水煮台的密封盖向下移动到水煮槽时,密封盖的侧壁伸入所述的水封凹槽中。可以防止高温水蒸气溢出,一方面保证整个水槽温度均匀,另一方面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5、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配合完整,通过驱动机构、水煮台及水煮槽的配合,实现鱼肉肠的蒸煮,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操作智能高效,经过简单培训操作人员即可操作使用,大幅降低用工要求,一次可完成大量鱼肉肠水煮作业,而且无需人工搅拌,避免大量人耗,节省人工成本,有效提高鱼肉肠蒸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鱼肉肠专用水煮机,如图1所示,包括整体框架、驱动机构、水煮台及水煮槽,所述的整体框架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包括横梁5、竖梁7及中部支撑架11,若干根横梁及竖梁围成框架结构,所述中部支撑架焊接在框架结构的中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整体框架的顶部,在整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水煮槽,所述水煮台通过驱动机构吊装在整体框架的中部,所述中部支撑架的上部,且可移动下降至所述水煮台内。

如图2,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3、主动轴17、主动轮4、固定轴18、从动轮6及钢丝绳1,所述主动轴两端固定在整体框架的两根上横梁之间,两根固定轴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主动轴的两侧,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整体框架的两根上横梁之间,在所述主动轴上通过键同轴固定有两个主动轮,在每个所述固定轴上通过键同轴对应固定有两个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均开设有凹槽,多股所述的钢丝绳通过对应的凹槽缠绕过对应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钢丝绳的活动端通过从动轮限位引导向下悬挂所述的水煮台,所述电机减速机和主动轴通过键固定为一体,从动轮和固定轴通过轴承铰接,使得从动轮可沿固定轴的轴线旋转,通过电机减速机带动主动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旋转实现水煮台上升和下降。

所述的水煮台为框架平台结构,由型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可上下移动,主要包括工作台12、固定架9、密封盖8及导轮10,所述的固定架焊接在所述工作台上,在固定架的顶端焊接有密封盖,该密封盖为钢板焊接结构,其顶部开设有一个排气孔16,防止水蒸气溢出,可与外接排风管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导轮,导轮外延与整体框架的竖梁相切,从而限制水煮台前后左右位置移动,只能上下移动,在所述工作台的中央设置有网孔板,以便于热水从工作台底面均匀进入,对鱼肉肠进行有效加热,所述钢丝绳的活动端缠绕固定在水煮台的密封盖上。

所述的水煮槽为长方体开口槽,采用钢板和保温材料制成,主要包括外壳体14和水蒸气管道13,所述的外壳体的底部焊接在所述整体框架的下横梁上,在所述壳体内底部设置有所述水蒸气管道,如图4,所述的外壳体包括水槽外壁25、水槽内壁23及保温材料24,保温材料填充在水槽外壁和水槽内壁之间,在所述的水槽内壁上设置有水封凹槽22,凹槽内充满水,当水煮台的密封盖向下移动到水煮槽时,密封盖的侧壁21伸入所述的水封凹槽中,浸入到水中,从而防止水蒸气从侧边溢出。

在所述中部支架的前端设置有侧边平台,该侧边平台为框架平台结构,主要包括平台19和斜撑20,该斜撑一端铰装在所述平台的下底面,另一端铰装在整体框架的竖梁上,实现侧边平台的折叠和打开。

在水煮台的工作台上放置有若干个肠体装载托盘15,该肠体装载托盘可以通过侧边平台转运。

在所述整体框架的竖梁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2,该位移传感器通过外接电控箱(图中未示出)控制,位移传感器检测到钢丝绳移动距离,将信号传输给电控箱,电控箱给电机减速机下达命令,以控制水煮台的上下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水煮台停放在水煮槽上部,将装载有鱼肉肠的肠体装载托盘放置到水煮工作台的网孔板上,如果需要中转,可将侧边平台打开,将肠体装载托盘先放置在侧边平台上,然后再推到水煮工作台的网孔板上。肠体装载托盘装好以后,启动电机减速机带动水煮台向下移动,待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水煮台向下移动距离达到设定值以后,控制箱停止电机减速机,此时水煮台全部浸入充满热水的水煮槽中,对鱼肉肠进行蒸煮。

待蒸煮时间到了以后,启动电机减速机反转,带动水煮台向上移动,待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水煮台向上移动距离达到设定值以后,控制箱停止电机减速机,搬走水煮完成的鱼肉肠,进行下一道工序,依次重复,对多个装载鱼肉肠的肠体装载托盘进行蒸煮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