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3028发布日期:2018-06-02 10:3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发酵罐。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角,占全球茶叶销量的80%左右。红茶也是我国六大茶类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有着较高的声誉。国内目前也已经掀起了饮用红茶的热潮,涌现出许多的新茶品,如桂圆香的金骏眉、广东丹霞高香茶等,这些红茶都具有花香、蜜香等特色,深受大众喜爱和追捧。

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四个部分,为便于携带和长期储存,现多将红茶制成茶饼。现有的红茶制饼工艺一般是在发酵完成后,将茶叶蒸制软化后再使用制饼设备将茶叶制成茶饼,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红茶发酵罐,以同时完成发酵和制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发酵罐,包括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发酵盘,所述发酵盘包括位于下方的外盘和位于其上的内盘,二者围成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内盘为硬质致密网状结构,其上均匀分布有下凹的圆形凹槽;外盘下方设置有支撑发酵盘的托架;所述发酵盘上方设置有多个压板,所述压板与圆形凹槽的位置对应,大小相适,所述压板由钢丝网制成;各压板由连接杆固定连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进气管和加湿管连通至外壳内侧侧壁,进气管和加湿管上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外壳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驱动压板移动的装置驱动、电动阀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电性连接至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开设有直径小于圆形凹槽底部直径的通孔,圆形凹槽内底面设置有网状结构的底板,底板由钢丝网制成;所述外盘上与圆形凹槽底部的通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这样的结构可使得在发酵完成后可将发酵盘倒置或直接使用工具自外盘上的通孔伸入将底板连同茶饼一同顶出,解决了茶饼脱模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内盘可拆卸连接于外盘上。如使用螺栓或在外盘上设置卡槽将内盘嵌入卡槽内,以便更换内盘。

优选的,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自其边缘延伸至连接杆的多个加强筋,以防止压板变形。

优选的,驱动压板移动的装置驱动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电缸,其伸缩端与连接杆连接,其固定端连接至外壳内侧侧壁。

优选的,所述圆形凹槽内铺设有纱布,所述压板上包覆有纱布。,防止茶叶有铁锈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发酵的同时可完成制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红茶发酵罐的结构图。

图中:1-外壳,2-发酵盘,201-外盘,202-内盘,203-圆形凹槽,204-底板,3-托架,4-压板,5-连接杆,6-进气管,7-加湿管,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红茶发酵罐,包括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发酵盘2,所述发酵盘2包括位于下方的外盘201和位于其上的内盘202,二者围成封闭的中空结构;所述内盘202为硬质致密网状结构,其上均匀分布有下凹的圆形凹槽203;外盘201下方设置有支撑发酵盘2的托架3;所述发酵盘2上方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压板4,压板4水平设置并与圆形凹槽203同心,大小略小于圆形凹槽203的直径,所述压板4由钢丝网制成;各压板4由连接杆5固定连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外壳1侧壁上开设有供发酵盘2进出的窗口,其上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窗口的门。进气管6和加湿管7连通至外壳1内侧侧壁,进气管6和加湿管7上设置有电动阀门,进气管6连接至热风源,加湿管7连接至湿气发生装置;所述外壳1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驱动压板4移动的装置驱动、电动阀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电性连接至控制器。所述凹槽203底部开设有直径小于圆形凹槽203底部直径的通孔,圆形凹槽203内底面设置有网状结构的底板204,底板204由钢丝网制成,所述外盘201上与圆形凹槽203底部的通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盘202可拆卸连接于外盘201上。所述压板4上设置有自其边缘延伸至连接杆5的多个加强筋8。驱动压板4移动的装置驱动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或电缸,其伸缩端与连接杆5连接,其固定端连接至外壳1内侧侧壁。所述圆形凹槽203内铺设有纱布,所述压板4上包覆有纱布。

使用时,将发酵盘2取出或只取出内盘202,在圆形凹槽203内填充待发酵的茶叶,将发酵盘2在托架3上或将内盘202安装在外盘201上,密封外壳1。控制驱动压板4移动的装置启动带动压板4向下运动,至将圆形凹槽203内的茶叶压紧并保压。在控制器上设定好温度和湿度,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传回的温度和湿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并控制进气管6或湿气管7通入热风或湿气。可通过改变设定温度和湿度值对茶叶进行多次发酵。发酵完成后控制驱动压板4移动的装置带动压板4向上移动,将发酵盘2取出或将内盘202自外盘201上取下,将茶饼取出即可进行下一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