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250发布日期:2020-04-28 20:05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和含茶饮料等。

茶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干,现有的进料方式多采用人工操作,并且使用装料盒进行统一进料,这样的方式容易使得茶叶堆积在进料口,导致进料困难,同时茶叶裹成一团也会造成烘干不均匀的现象,茶叶在等待烘干时,内部还残留些许水分,直接进行烘干降低了烘干效率,同样茶叶揉捻在一起也会影响茶叶的烘干质量,以上问题都大大降低了该茶叶烘干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倒料容易导致进料困难,茶叶裹成一团也会造成烘干不均匀的现象,同时茶叶内部残留的水分也降低了烘干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包括箱体和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底部通过支撑腿与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固定框内壁的底部且位于安装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固定框内壁一侧的顶部通过支撑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活动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扇形板,所述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筛板,且筛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固定框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固定杆的底端通过缓冲弹簧与活动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的一侧依次贯穿固定框和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出风管。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框内壁的底部且位于安装框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固定框内壁一侧的顶部通过支撑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活动轴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扇形板,箱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筛板,且筛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固定框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活动槽,固定杆的底端通过缓冲弹簧与活动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盒,接水盒的一侧依次贯穿固定框和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箱体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出风管,可实现对茶叶进行振动进料,振动进料的同时可将茶叶内残留的水分通过筛板上的网孔排送至接水盒内,接水盒可对滴落的水进行统一收集,方便人员的清理,振动进料也可防止茶叶裹成一团从而造成烘干不均匀的现象,出风管的设置可在进料时对茶叶进行一个干燥处理,加快水分的流失,同时也加快了后续烘干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该烘干机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箱体、2烘干箱、3固定框、4安装框、5第一电机、6第一皮带轮、7活动轴、8第二皮带轮、9扇形板、10筛板、11固定杆、12活动槽、13接水盒、14出风管、15第二电机、16第一齿轮、17搅拌杆、18第二齿轮、19搅拌板、20加热棒、21出料管、22电磁阀、23进料嘴、24进料斗、25玻璃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茶叶振动进料烘干机,包括箱体1和烘干箱2,烘干箱2的底部通过支撑腿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且固定框3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4,固定框3内壁的底部且位于安装框4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且第一电机5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固定框3内壁一侧的顶部通过支撑板转动连接有活动轴7,且活动轴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8的表面通过皮带与第一皮带轮6的表面传动连接,活动轴7的表面且位于第二皮带轮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扇形板9,箱体1内壁两侧的顶部均滑动连接有筛板10,且筛板10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底端贯穿固定框3并延伸至固定框3的内部,固定框3顶部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杆11相适配的活动槽12,固定杆11的底端通过缓冲弹簧与活动槽1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框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盒13,接水盒13的一侧依次贯穿固定框3和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箱体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出风管14。

上述方案中,首先将待烘干的茶叶通过进料嘴23落入到筛板10上,操作控制开关使得第一电机5开始工作,第一电机5通过第一皮带轮6和第二皮带轮8可带动活动轴7开始转动,同时扇形板的9转动可推动筛板10向上移动,再通过活动槽12内固定杆11和缓冲弹簧的配合使用,可在筛板10向下移动时起到了一定的缓冲力,从而使得筛板10具有一定的振动力,茶叶通过筛板10的振动力可向进料斗24内掉落,在振动的同时茶叶内部残留的水分可通过筛板10上的网孔落入到接水盒13内,通过外部风机以及出风管14的设置可向筛板10上的茶叶进行吹风,操作控制外部开关,使得第二电机15开始工作,第二电机15通过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8可带动搅拌杆17开始转动,同时搅拌板19的转动再加上加热棒20的设置可对烘干箱2内部的茶叶进行烘干,烘干结束后,打开电磁阀22,烘干后的茶叶可通过出料管21排送出去,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

作为优选的,箱体1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且第二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6,烘干箱2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17,搅拌杆17可带动烘干箱2内的茶叶进行搅动,加快后续的烘干效果。

作为优选的,搅拌杆17的一端贯穿烘干箱2并延伸至烘干箱2的一侧,搅拌杆17延伸至烘干箱2一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6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8,通过第一齿轮16的转动可带动与它啮合的第二齿轮18进行转动,从而可实现后续搅拌杆17的转动。

作为优选的,搅拌杆17的表面且位于烘干箱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板19,搅拌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棒20,加热棒20可通过外部控制面板设定其温度,可有效对烘干箱2内的茶叶进行烘干.

作为优选的,烘干箱2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21,且出料管21的底端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出料管21的设置可对烘干结束后的茶叶进行排放,方便后续人员的统一收集。

作为优选的,出料管2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2,箱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嘴23,待烘干的茶叶可通过进料嘴23进入到箱体1内,电磁阀22可控制出料管21的启闭。

作为优选的,烘干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24,且进料斗24的两侧均与固定框3的外部相接触,振动筛选后的茶叶可通过进料斗24进入到烘干箱2内,方便后续的烘干工作。

作为优选的,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玻璃窗25,玻璃窗25的设置可方便人员观察箱体1内部茶叶的烘干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